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86期
機械裝置喻徒勞經驗 陳欣孟刻劃社會現象
2023-11-22
【記者張雅媜綜合報導】「當你完成一件事後,再回望,會發現那些看似徒勞的努力都充滿詩意。」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生陳欣孟於11日在S7美術館舉辦個展《Home Run》,以水管、不銹鋼、燈管等媒材結合機動裝置,探討自身觀察到的社會現象,以及生活中徒勞行為所蘊含的意義。 陳欣孟舉辦個展《Home Run》,11日於S7美術館開幕,作品皆融入機械裝置進行設計。 圖/張雅媜攝陳欣孟常因應展場空間而改變作品規模與內容,與展覽主題同名作品〈Home Run〉即是為此展場特製的新作。主題「Home Run」是棒球術語中全壘打的意思,打者奮力擊球後繞壘一圈回到原點得分,讓陳欣孟聯想到,創作有時也是奮力拚搏後仍無進展,過程看似徒勞卻實有收穫。 與展覽主題同名作品〈Home Run〉,以水管模擬日光燈安裝在展場周圍,其中游動的小魚品種也稱作「日光燈」。 圖/張雅媜攝以水管裝水,放入小魚並打上藍光,安裝在展場周圍。作品〈Home Run〉看似照明用的日光燈,但觀者仔細觀察,則可見魚鱗反射的微小光點在其中悠游。陳欣孟說:「這種小魚怕生,人若靠近便會游走,因此觀眾若想看清光點,就會跟著小魚一起環繞展場。」透過觀眾在展場兜圈的行為,除了能呼應展覽概念,更讓觀者思考徒勞中蘊含的意義。觀眾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歐鈞淞說:「魚作為展覽作品中唯一的生命體,在水中游的姿態讓我感受到豐富的生命力而不覺得徒勞。」 作品〈00:00〉使用齒輪結合鍊條組成動力裝置,其中四個齒輪即代表午夜12時的四個數字0。 圖/張雅媜攝而日常觀察也提供陳欣孟許多創作靈感,作品〈00:00〉即發想自孩童玩小汽車的過程。「原地轉動的齒輪看似無趣、徒勞,卻是使小汽車前進的動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解釋,不斷滾動的齒輪帶動鏈條上的小汽車,緩慢的前進又返回起點,這樣周而復始的移動,就像人們日復一日地度過午夜12時的經驗。陳欣孟也以此作品比喻重複且瑣碎的工作,其實都是讓成果順利產出的重要關鍵,別具意義。 陳欣孟將小汽車結合動力裝置,在其移動時的動能轉換過程,探討徒勞可能的意義。 圖/張雅媜攝而作品〈掉幀〉則是描述現代人長時間觀看電子螢幕的現象。他將細長的日光燈垂直於地面,成排設置在牆面上,使其依序亮起,同時發出似敲擊鍵盤的聲音,以模仿打字時的閃爍游標。整排燈管皆亮起後,則開始以不同頻率閃爍,當速度變慢時,觀眾便能感受到類似「掉幀」的視覺效果,如同螢幕發生卡頓的瞬間。陳欣孟說:「人們在依賴科技的習慣下,對閃光的感知已疲乏。」於是他將掉幀現象重現於展場,讓觀者反思自身與科技的依賴關係。「我創作並沒有想傳達什麼特定的觀點,而是希望引起他人的反思與討論,就像在池塘丟入石頭而能泛起漣漪。」陳欣孟說。觀眾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林君達認為此展作品讓其有種與作品相互觀看、對話的感受,他說:「就像找魚的行為其實意義不明,但在虛無的互動中提供了開放、多義的解讀,讓我思考藝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藝文
第1781期
從浪費到浪漫 以多元媒材重新定義浪漫感知
2023-09-28
【記者黎昕俞台南報導】「我的浪漫裡面有浪費和徒勞。」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班的魯志楷舉辦個展《浪漫製造》,以「粉筆」作為主角,使用自己擅長的攝影、錄像及身體創作等多元手法,連結自身感覺經驗,試圖再現自身認爲的「浪漫」。 作品〈巧克白Chalk White〉是魯志楷將40天以來,電鑽成功的粉筆密封包裝。 圖/黎昕俞攝〈隧道Tunnel〉是魯志楷以行為錄像、雕塑等手法完成的作品。他每日以電鑽貫穿粉筆兩側,直到成功後將其密封包裝,整齊排列在墨綠色的牆上。而鑽洞造成的粉屑與斷裂的粉筆,則被他搜集至玻璃罐子。魯志楷也特別選用教室作為背景,錄製其與粉筆互動的過程,除了隱晦揭岀粉筆作為知識傳遞的工具,也試圖重新定義粉筆的功能。魯志楷表示,對粉筆重複性的徒勞舉動,在時間的遞進之下,帶給他浪漫的感受。 電鑽失敗的粉筆的殘屑,被魯志楷集中在玻璃罐裡,此為作品〈隧道Tunnel〉的一部分。 圖/黎昕俞攝擅長利用空拍機創作的魯志楷,此次轉而以空拍機的俯瞰視角創作,縮短自身與物件的距離,嘗試以平視的角度,捕捉物體垂直落下的狀態。像是錄像作品〈降雪Snowfall〉,便是以鑽粉筆過程形成的粉末作為主角,呈現出粉末掉落的過程。魯志楷表示,此作品呈現出雪垂直落下的狀態,只是縮小了空間尺度。作品〈瀑布Waterfall〉則是將相機快門拉低,捕捉粉筆細粉墜落的連續狀態,以再造手法呈現瀑布的樣貌。 魯志楷特地選用教室場景,錄製出其在鑽粉筆的過程,藉此對粉筆的功能性提出反思。 圖/黎昕俞攝除了以粉筆創作的系列作品,在《綿密時刻》中,魯志楷以影像呈現出建築物、農田及道路,逐漸被煙霧瀰漫至遮住的過程。他認為,當霧氣產生並緩慢遮蓋物體時,觀者雖能感受到視野被遮蔽,卻難以發現被遮蔽的起始點,「我想藉由長時間影像來表達某個時刻的變化,呈現出事物實際在改變,但我們難以察覺其中差異的剎那。」 系列作品《綿密時刻》為魯志楷錄製不同場景的畫面,透過霧氣隨著時間蔓延到整個畫面的過程,表達他對於時間的感受。 圖/黎昕俞攝位於展場一、二樓之間的作品〈小蜜蜂〉,靈感來自魯志楷兩年前隨手紀錄的一則廣告。而後,當他回到原本廣告所張貼的紅綠燈柱時,卻只剩殘留的泡綿膠。於是他復刻相同的廣告貼回原處,並以錄像紀錄,同時請房仲尋找與廣告相似的房屋,並進入屋中拍照。魯志楷再利用感熱紙,將照片印刷成長條狀,從牆壁上的電箱垂落下來。「這其實真的蠻浪漫的,我跟房仲都不知道那個物件到底在哪裡,可是我們還是一起創作了這件作品。」 作品〈小蜜蜂〉為魯志楷兩年前偶然碰見的生活經驗,再延伸而成的作品。 圖/黎昕俞攝觀眾石乙哲認為藝術家鑽粉筆的行為很有意象,他說:「讓我有種空間和時間交錯的感覺,從粉筆變成灰燼,落在地板上,到最後藝術家搜集起來再放回圓桶,有一種循環的感覺。」觀眾黃先生(化名)則表示對〈綿密時刻〉系列印象深刻,「我覺得作品解釋了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什麼樣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