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快閃拆搭木建築 樹屋協會邀民與樹共生
生活
第1732期
快閃拆搭木建築 樹屋協會邀民與樹共生
2020-10-15
【記者黑立安綜合報導】小朋友們圍繞在台灣杉搭建的木造平台旁,拿著鐵橇和鑽頭鬆開螺絲,動手拆除樹屋平台。「台灣樹屋協會」於1日及2日邀請30位志工在苗栗縣通霄海水浴場旁搭建樹屋平台,10日舉辦「快閃樹屋派對x森林海洋市集」邀請民眾爬上樹平台參觀,並在活動後拆除。 快閃樹屋派對吸引許多親子前來同樂、體驗工作坊並學習與樹共生。 圖/黑立安攝快閃樹屋派對現場,除了可以攀上平台玩耍,也可以參加攀樹工作坊或是學習搭建印地安帳篷,吸引親子一同玩樂。參與快閃樹屋派對的家長劉俊廷分享,希望參加活動讓小朋友有親近森林的機會,並學習尊重自然生態。樹屋的上層平台設計成小型書店,除了販賣書本外也為民眾進行書占卜,吸引大小朋友上來一探究竟。 樹屋使用台灣生產的建材台灣杉建造,有上下兩個寬廣的木造平台。 圖/黑立安攝台灣樹屋協會使用台灣杉做為樹屋的主要建材,再加上海洋漂流木、木麻黃落葉點綴。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學系學生張哲銘提到,當初選擇參與建造樹屋,是因為對木建築有興趣,同時想要實踐課堂所學,且木建築是最容易接觸到的建築形式。他說:「最開心的是,看到一個與自然可以和諧共生的建築物被實踐了。」張哲銘認為透過活動帶給他許多成就感。 現場也開設印地安帳篷搭建工作坊,由台灣樹屋協會發起人林祐楨教導民眾如何運用繩子及竹子搭建帳篷。 圖/黑立安攝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學系學生邱品瑄同樣參與搭建樹屋,他在剛開始搭建樹平台時觀察到,台灣樹屋協會花了相當多時間研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工法。由於實際建造樹屋平台時,需要考量樹木的實際生長狀況,為了不傷害樹木需要相當謹慎,因此他非常欣賞台灣樹屋協會尊重自然的作法。 現場擺設海洋森林市集,攤位上販售由學生製作的迷你樹屋盆栽。 圖/黑立安攝台灣樹屋協會為「樹屋夢迴」建築公司創辦人林祐楨發起的非營利組織,目前仍在草創階段,以網路推廣樹屋為主。林祐楨認為,人本身就具有攀爬的潛能,而樹屋是最直接可以與自然互動的方式,因此希望透過樹屋可以搭建人與自然的橋樑,並推廣「與樹共存,永續發展」的理念。 許多小朋友參與攀樹體驗工作坊,需要手腳並用,玩得不亦樂乎。 圖/黑立安攝為了順利推行後續計劃,台灣樹屋協會希望透過此次活動讓大眾更認識他們。林祐楨透露,協會未來預計召集志工,到各地協助建造樹屋,持續推廣與自然共存的理念。 攀樹體驗工作坊開始前,教練先請小朋友圍在樹旁跟樹打招呼,尊重樹木的生長。 圖/黑立安攝 
電動機車大遊行 千人快閃台北橋
生活
第1707期
電動機車大遊行 千人快閃台北橋
2019-10-03
【記者李芸台北報導】龐大車隊的車燈照亮微暗的清晨,一時半刻之間,寬廣的橋面已經被電動機車填滿。台北橋是由新北市三重區到台北市的交通樞紐,早晨常被通勤的機車族填滿,形成的「機車瀑布」奇景於近幾年聞名世界。9月29日凌晨由Gogoro公司主辦的「2019快閃台北橋—電動機車總動員」活動,召集了1572名電動機車騎士,共同重現機車瀑布奇景。和平常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製造任何廢氣和噪音。 9月29日清晨一千多台電動機車行駛過台北橋,形成安靜又無廢氣的「機車瀑布」景象。 圖/李秉哲提供凌晨三點,一千多位車主在三重聚集,儘管活動時間在三更半夜,現場又持續下著雨,從各地來的騎士仍不畏風雨地騎著各樣顏色鮮明的電動機車來到現場。在主辦單位的帶領下,龐大的車隊緩緩前進,通過台北橋最後到達市政府集結。車隊打破周日早晨的冷清,各式各樣的電動車花了將近十分鐘才全數過橋,盛大的規模使不少民眾和攝影師聞風而來,早早在橋下守候,想拍下此一難得的畫面。 從9月29日凌晨開始,電動車騎士們冒雨在三重報到、集合,共同響應這次電動機車大遊行的活動。 圖/Gogoro公司提供電動車遊行活動在台北舉辦至今已是第四屆,活動最初由車主自行發起,他們觀察到每天早上台北橋都會被燃油機車的熱氣、廢氣填滿,因而反向思考,有了以電動機車形成乾淨、安靜的機車瀑布的想法。今年更召集了1572位車主響應,創下「世界最大規模電動機車遊行」的紀錄。主辦單位行銷總監陳彥揚提到,活動是電動車未來願景的象徵,「希望有一天不用透過一年一次的電動機車大遊行,也可以慢慢的去讓每一天的台北橋都是電動機車,然後不會吵也不會臭。」與往年的遊行不同,今年除了電動車大宗品牌Gogoro外,也加入了許多不同品牌以及共享電動機車。隨著電動機車在台灣市場的發展,硬體環境也對騎士更加友善,減輕了機車騎士從一般機車換成電動車的不適應。就讀中國文化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洪維澤提到,電動機車採用換電池的方式,比起充電方便許多。且現在市區的充電站設點多,「我騎到桃園、基隆過,都還是蠻方便的。」而南亞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車輛工程組的林韋誌則說,換成電動車後就「回不去了」,因為電動車的加速快、動力強,且換電池快速,比起一般機車有過之而無不及。 電動機車加速快、動力強,機能並不亞於一般機車,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使用。 圖/李芸攝洪維澤今年是初次參加活動,他提到自己因為對於Gogoro品牌有認同感,所以決定加入夜騎行列。而亞東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的李承峰今年已經是第四次來參加,他認為主辦單位透過此活動可以凸顯車輛數多,卻零排放廢氣的現象,達到推廣目的。 活動最後所有車主在市政府集結,空拍機拍下機車共同排出Go World字樣的壯觀場面。 圖/Gogoro公司提供行銷總監陳彥揚表示,現在台灣的電動機車只有20多萬台,僅佔機車總數不到2%,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但他認為這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且車主們的積極推廣,更是電動機車銷售成長的一大動力。「這其實是蠻長的路,但我們覺得這個事情越跑越快了,希望有一天真的可以讓馬路上都是電動機車。」
城「事」街頭快閃 素人舞出思鄉情懷
藝文
第1662期
城「事」街頭快閃 素人舞出思鄉情懷
2017-10-25
【記者阮怡婷台北報導】嘹亮歌聲開場,素人演員在柏油路上舞蹈,演員群中同時有台灣大學生、客家居民,以及東南亞移工的身影。戲劇〈移民.城事〉,以「遷徙」作為主題,結合不同族群對於家的情感記憶。 劇場與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的遊行合作,首場表演結束後,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同演員互動。 圖/阮怡婷攝「客居他鄉,而以為家。何以為家?」快閃劇碼〈移民.城事〉以一句話道出現代人在移民社會中,人人都可能成為異鄉者的現象。現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的劇場演員潘瑩真說:「從台南北上讀書,雖不像菲律賓到台灣那麼遠,但就是有人生第一次遷徙的感覺。」透過演出前,與移工成員、客家居民的經驗分享,她認為劇裡的思鄉情感能引起演員共鳴。 學生演員演出歷經颱風後,倒地、起身、將要離鄉的哀愁。此景是描述菲律賓每遇風災死傷慘重。 圖/阮怡婷攝劇中一幕,身著黑衣黑褲的演員們突然在柏油路上倒地一片,比喻菲律賓居民每遇颱風便傷亡慘重的情景。爾後演員緩緩抬頭、起身回望,踏著亦步亦趨的步伐,走上白色階型舞台,後再從舞台另一端步下。這過程象徵著移民跨越了地理和心境上的障礙。「跟著大家一起回頭望家鄉的時候,我也能體會到思鄉的感傷。」表演者、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學系學生陳穎萱說。「颱風後站起來,那是種從停頓迷惘,到不得不前進的感覺。」劇場實習生、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林郁嘉解釋,不論是移工或學生演員,其實大家都帶著對未來的擔心、對家鄉的牽掛,及內心對異地的害怕而緩步前進。 移工和學生演員站上象徵地域邊界、心境障礙的階型舞台,以眼神、肢體演繹出海離鄉的階段。 圖/阮怡婷攝從菲律賓來台工作的艾普爾.喬伊.艾斯匹靈(April Joy Espirin)表示自己表演時最深刻的一幕是,她雙手交叉胸前,手臂再有力地打直向下揮。這是劇中,當演員走上代表困境、障礙的舞台時會做的舞蹈動作,艾普爾說:「當下我們是戰士,為我們的家庭奮戰。」社區劇場因重視平等參與,相信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表達方式,因此表演並無訂定標準。在台推行社區劇場二十年有餘的賴淑雅認為,儘管演員群文化背景相異,「肢體表演卻能成為他們的共同語言。」觀眾洪伯翰表示,受劇中多元的演員背景所吸引,雖然起初不明白劇中意指哪個族群的遷徙經歷,但最後看出這是在演繹當代社會人口遷移的現象。 隊伍最前方的客家居民演員,在表演結束後挑擔,帶領眾演員群跨越舞台,行走於大馬路上。 圖/阮怡婷攝
原青歌舞快閃 籲大眾重視原民議題
生活
第1596期
原青歌舞快閃 籲大眾重視原民議題
2015-05-07
原住民青年在高雄中央公園快閃,身穿傳統服飾,舞蹈融合各族文化,例如老鷹飛翔。圖/曾筠涵攝【記者游育慈、曾筠涵高雄報導】身穿原住民族傳統服飾的青年現身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火車站、新崛江等鬧區快閃跳舞,其嘹亮歌聲引起全場注意,民眾也熱情的向他們揮手呼喊。義守大學大眾傳播系學生鄭亦秦2日發起「跳吧!大地的孩子!」快閃活動,希望藉此讓大眾重視原民議題,同時喚醒族人的族群意識。空曠的高雄中央公園忽然傳出原民樂團MATZKA的歌曲〈V-ao V-ao Ni〉,赤著腳的原青從四面跑入。他們牽著手,跳起融合各族元素的舞蹈,如阿美族的撒網動作、排灣和魯凱族的勇士舞、原民男性的戰鬥動作等,展現豐沛的生命力。當所有人舉起雙手模仿老鷹飛翔時,天空恰有一群鴿子飛過,引起民眾一陣驚嘆。同時,他們也高舉「土地是永遠的國」、「捍衛原民主權」兩面斗大旗幟,讓民眾了解這不是表演,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穿族服不是來表演的,而是原民文化本來就自然地存在社會中。」高雄大學東亞語文系學生林君語認為,穿著族服上街和一般人穿牛仔褲一樣平常,「這是很值得驕傲的的衣服,要抬頭挺胸地讓大家看到。」原青族服上的鈴鐺在行走間發出清脆聲響,參加快閃的義守觀光餐旅學院學生鄭孟軒說:「那是種驕傲的聲音,聽到就有種回家的感覺!」他離開部落去高雄念大學後才意識到原民文化正在流失,因此想要穿著傳統服飾上街,希望大眾看到後,會因為好奇或感動,更願意認識原民文化。此外,許多都市原民因怕遭歧視而不願承認身份。鄭亦秦表示,盼藉此喚醒族人的文化意識與信心,並在合作過程中交流文化,學習團結。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的中國交換生伍悠則覺得能遇到快閃很幸運,「讓我看到他們在捍衛自己的文化。」她不但全神貫注地看完全場,還向原青留下聯繫方式,希望能有機會去到東部親眼認識他們的文化原鄉。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