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新知
完全雲端醫院模擬臨床診療 提高醫學生訓練效益
2024-11-08
新知
清大開發AI警務平台 助基層警察提升辦案效率
2024-11-08
藝文
徐暄涵跳脫傳統水墨框架 負面情緒成電繪創作養分
2024-11-08
新知
AI模型預測肺癌進展 助病患精準治療
2024-11-08
新知
台大創生成式資料庫模型 優化中小企業數據管理
2024-11-08
校園
【社論】如何避免轉型正義教育流於形式?
2024-11-08
國際
紐大學生要求擴大反歧視法 推動多元族群自主權
2024-11-08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688期
【大選企劃】青年關注性平議題 提升政治參與意願
2018-11-15
【記者郭又華綜合報導】24日九合一選舉與公民投票在即,首次有機會參與公民投票的大學生社群,對於政治參與的相關討論更趨熱烈。《大學報》「青年參政模式與傾向」問卷指出,有意願投票的大學生中,高達98%會參與公民投票,顯示青年的政治參與形式傾於議題導向,而非傳統候選人導向。10項公民投票議案中,以第14、15案等性別議題最受青年關注。本問卷以網路問卷形式發放至台灣各地共31所大專院校交流版。問卷發放時間為11月3日,到11月10日共收集樣本1318份。問卷內根據不同題目研究目的利用跳題篩選出部份樣本。 多少青年有投票意願? 資料整理/郭又華 圖表製作/林傑立根據問卷數據,會參與投票的大學生中,47%表示本次投票如果沒有公投,就沒有參與投票的意願,更有32%的大學生本次投票只會參與公投。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業立說明,今年《公民投票法》鬆綁民眾提案門檻,「由下而上」的提案模式讓民眾更有關注意願,且青年族群中對特定議題討論度相當高。他因此推測,今年很多青年會為公投而返鄉投票,「順便」投九合一選舉。 公投是青年投票的主要目的嗎? 資料整理/郭又華 圖表製作/林傑立公民投票十項議案中,青年對性別平權議題展現高度關注,尤其以第14案「同性婚姻權益以民法保障」、第15案「明文規定實施性平教育」最能增加青年參與公投意願。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許志堅觀察,青年對「公義」、「人權」議題敏感度高,相較於「政治色彩」較濃厚的議題,例如國際賽事是否讓選手申請改名以「台灣」參賽等,維護性別平權的議案更容易引起青年關注。他補充,就性向認同上,青年較「勇於做自己」,因此青年交際圈中不乏深受同性婚姻法案決策影響的同志朋友,從而促進青年高度關注性別平權議題。許志堅認為,青年參政形式受議題影響的傾向,不僅反映在公民投票。若候選人與青年關注議題有連結,且能大力宣傳自己關注議題與青年立場相同、或具「公義」、「正直」形象,容易得到青年支持。他舉例,標榜「把事情做好」的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就可能因其正直形象更受青年選民愛戴。本次問卷中,性平議題相關議案獨佔青年最關注公投案前三名,第四高為第13案:「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第五高則是與「以核養綠」議題相關的第16案:「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青年預計參與哪些公投案? 資料整理/郭又華 圖表製作/孫佾妘 【大選企劃】系列報導:網路選戰 》政治宣傳多媒體化 轉戰網路提高青年觸及率青年返鄉 》101元返鄉專車 增青年投票意願選務人力 ➀ 》學生選務人員培訓僅半天 專業度恐生疑慮選務人力 ➁ 》外地學生任選務員 恐成返鄉投票阻力【公投】系列:婚姻平權 》盼突破同溫層 學子促婚姻平權東奧正名 》東奧正名公投爭主權 選手關切出賽
生活
第1671期
反身體壓抑 内衣解放破性別限制
2017-12-27
【記者葉穎樂台北報導】由六位國立台灣大學學生組成的團隊,22日在校內舉辦「內衣性解放」活動,以「可穿可棄,自己決定」為目的和參與者分享及交流,更邀請他們親自試穿,盼增加對內衣文化的同理心。內衣試穿體驗活動源自課堂「女性主義理論」,團隊發現社會對服裝有性別刻板印象。「不管夏天很熱、還是胸部需要被支撐 ,女生都需要穿內衣,男生卻沒有這種困擾。」活動負責人之一、會計學系學生葉栩安表示,內衣幾乎是女性的日常,並被視為女性必需品。然而這類內衣文化與生活融為一體,不像主流議題受大眾關注,因此團隊希望透過活動反思內衣的性別限制及對身體的壓迫,提倡人人都有決定穿或不穿的權利。 紀同學參加內衣性解放活動,唯二鼓起勇氣嘗試穿上內衣,親自體驗女生穿著內衣的感覺。圖/葉穎樂攝參與者、獸醫系紀同學為活動中唯二願意試穿內衣的男性,他坦言在公開場合體驗很害羞,「就算是要我把男生內褲穿在外面,也會有一樣感覺。」他也以「像被勒住」形容穿內衣的初次體驗,表示對女生平日的困擾能感同身受。而化學工程學系李同學雖本就得知有鋼圈的內衣會更不舒服,但試穿後的不舒適感仍超乎想像,尚未扣好排釦就直呼太緊。李同學透露,曾擔心和女性朋友交流可能被誤會,但認為了解內衣文化有助於尊重女生。 台大生命科學系詹婕翎為活動發起人之一,負責與參與者解說活動宗旨、傳遞理念。 圖/葉穎樂攝團隊成員獸醫系學生梁芷欣說明,由於男生平常較少接觸或思考相關問題,因此活動對他們具啟蒙作用,對女性參與者則傾向經驗的思維碰撞。參與者、機械系學生凌卉芸贊成團隊理念,他樂觀指出社會觀感會隨時代而改變,大眾對待內衣的態度將有機會改善,「就好像以前不能露出更多地方,現在有在慢慢變少了」。紀同學則提出,大學生思想較為開放,比較能接受此類議題,若活動地點為公館街頭,參與度也許會更低。然而當天主動參與的人偏少,加上校方希望避免爭議而不商借場地,因此期間團隊為了找到可以久留的地點就移動了三次。團隊對此雖已有心理準備,但活動負責人之一、經濟學系學生許宸維仍不禁感歎大眾對活動漠不關心,還需更努力推廣。獸醫系學生薛元皓也表示,「一開始沒有預期大家會對試穿這麼排斥,可能太公開或太開放也有所影響。」因此認為有人願意留步交流已很可貴。團隊希望透過活動揭露內衣對女生的隱形壓迫,掌握自己的內衣穿著權。 團隊準備了不同款式及尺寸的內衣,希望讓很少機會接觸內衣文化的男性,可以藉由試穿增加同理心。圖/葉穎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