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大港開唱暫吹熄燈號  高雄市下一個犧牲品會是什麼?
校園
第1706期
【社論】大港開唱暫吹熄燈號  高雄市下一個犧牲品會是什麼?
2019-09-27
「反叛的歌聲總是鑲嵌在商業體制與自主創作不斷鬥爭的搖滾史中。」——張鐵志 這是作家、音樂評論家張鐵志在《聲音與憤怒》一書裡所寫的話。六〇年代,當抗議之聲逐漸在搖滾樂中根植並發芽,從此音樂成了陪伴改革者最有力的武器,換言之,它是否也成為了某些當權者的眼中釘? 在高雄舉辦了11年的大港開唱無預警宣布停辦,引發一片譁然。「大港」為台灣最負盛名的音樂祭之一,每年都吸引眾多樂迷前來朝聖。 圖/黃俐榛攝從音樂祭變成政治角力戰場時間回到9月11日,在高雄舉辦了11年、台灣最負盛名的音樂祭「大港開唱」在臉書無預警地發布聲明宣布將「明年將暫時停辦一年」。此聲明引發各界譁然,支持大港的人認為停辦原因必定是新任政府打壓獨立意識濃厚的活動;對立者則認為大港開唱刻意用此方式抹黑執政單位。音樂祭停辦一事,儼然成為政治意識形態角力之戰場,看似與政治色彩不相干的「藝文活動」變成了一個被熱烈討論的政治議題,從獨立音樂生成的脈絡背景觀之,其實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 獨立音樂(Indie Music)近年來非常受到台灣年輕族群的歡迎,其中不乏許多將政治議題寫入歌詞的歌曲,許多大大小小的音樂表演形式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音樂祭也成為了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抒發政治感受的場域。如同當年的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深耕高雄十一年的大港開唱如今已成為台灣最富盛名的音樂節之一。許多的搖滾樂團以及藝術工作者將之視為一夢幻殿堂,期望有朝一日能夠站上大港的主台「南霸天」,唱出屬於自己以及年輕一代人的聲音;而一同相約回到高雄參與這個一年一度的盛宴,也已經成為許多「北漂」的異鄉遊子間不言而喻的默契。 停辦原因的羅生門? 大港選在高雄市新政府上任、行政作為仍受到部分民眾放大檢視的跌宕時期宣布停辦消息,絕非偶然。作為一個強調在地、草根、獨派意識強烈的音樂祭,大港即便是退場也要製造價值觀的衝撞。當韓政府的種種作為被批評將高雄打造成「文化沙漠」,大港此舉可謂此說法之強而有力的後盾。更不用說在聲明稿中,大港官方提到「議堂上的打擊」以及「已經明顯感受不到市府對大港的支持」等說法,都直指讓活動停辦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不支持。反觀高雄市政府則完全否定此論調,表明政府立場並沒有不支持,是大港的主辦單位本身遲遲不提企劃案造成籌備時程延宕,卻將咎責推給高雄市府,有失公允。 「……我們這段期間一直被(議會)百般刁難地要求調閱文件。給了又要,給了也不看,然後繼續再要,調閱來調閱去。」——大港開唱主辦單位 兩方各說各話,大港停辦一事儼然已成為羅生門,但從意識形態觀點來看此事件,筆者認為大港開唱的停辦背後原因不可能排除政治力的介入。大港的主辦單位以及參與者一直都是抱持著與國民黨的親中政策相去甚遠的獨派立場,而國民黨內近期一枝獨秀、被選民尤其寄予厚望的韓國瑜市長執政的城市,若正是這樣一個充滿反叛、台獨精神的音樂祭舉行地點,市政府難道不會想要多少以行政窒礙難行之名行抵制意識形態之實嗎?當然,身為一市府補助案,大港的財務細項被「查證」是理所當然,但查證機關抱持之態度是否有預設立場,是否用冗長的拖延手段變相打壓與自身抱持相對立場之活動的辦理手續,對大港團隊的影響絕不容小覷。 意識形態衝撞下的犧牲品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後,其觀光文化政策數次被嚴厲批評。如白冰冰的觀光宣傳影片被評「質感低落」、元宵燈會「金銀河」的美術設計相較於台南以及屏東略遜一籌等。如今,這個觀光文化以「愛情產業鍊」為王牌、主打「經濟一百分,政治零分」的政府,是否真的會將高雄的藝文活動推入谷底?白冰冰的宣傳影片、春吶中噓聲不斷的「讀你」、大港開唱的停辦,都有著濃烈的象徵意涵。傳統保守的價值觀念仍佔社會多數,崇尚自由發聲的精神有時並不如經濟利益被重視。如此形成之弔詭畫面即是,政府在不斷強調要讓年輕人回到高雄創業、推動新的但效力有限的「藝文」活動之餘,卻讓大港開唱這樣聯結一代人之集體情感與記憶、真正創造「人進得來」的活動聲稱被市府打壓而停辦。讓人不禁思考,為了迎合上一世代遺留下之既得利益者的意識形態,我們下一個犧牲的將會是什麼?
南加大首開自拍課 助生探自我
國際
第1599期
南加大首開自拍課 助生探自我
2015-05-28
【記者林子濠綜合報導】喜歡自拍的人照過來!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開設「自拍課」,教授透過傳播理論,在課堂上教導學生發現自拍照中隱藏的階級、種族、性別等意識形態,並鼓勵學生分析他人對自拍照的解讀。該堂課讓同學們「拍」案叫絕,推特上也有數千人用標籤「自拍課」大推這堂課。「學生們能用他們熟悉、親近的語言--『自拍』,去發現不同面向的自己。」授課教授馬克.馬里諾(Mark Marino)的研究專長為新媒體敘事,在這學期的「書寫與批判的理由:身分與多元性」寫作課中,他要求學生以「自拍」為寫作題材,他補充:「課堂的第一個作業,就是要學生挑選五張自己或他人的自拍照,以『自拍表現或透露自己的哪些想法』為題寫作。」除了剖析自拍照,馬里諾要求學生每個禮拜也要透過臉書、拍立傳(Instagram)、匿蚜客(Yik Yak)等社群上照片的留言,從閱聽人的角度形塑網路上的自己。參與同學、南加大學生安德森.杜(Allison D)肯定這個方法,「我更了解自己在網路上的形象。」他補充,若沒有在課堂上與教授、同學的討論,就不會發現社群網路對自己的影響。儘管參與學生反應熱烈,臉書上仍有學生質疑:「學生根本沒必要繳學分費來學習如何解讀自拍。」馬里諾對此回應,這是一堂透過時間練習、和同儕互相激勵的獨立思考課程,「只有在參與過後,才會更了解這堂課的意義。」「不論你喜不喜歡,自拍都是個人的展現。」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F)學生凱爾希.薛克(Kelsey Shook)贊同這堂課的創立。他認為,在這堂課上人們可以擁抱自己的特質,將這些視為正能量、活出自己的獨特,「如果可以,也希望他們能增加分析的意識形態,像宗教。」「自拍課一『拍』即響,成果遠超過我的預期。」對於自拍課的未來發展,馬里諾強調會積極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自拍課程合作,讓學生們交換自拍照,試著抽換照片中的組成使自拍照更吸睛。此外,他也將涵蓋性與性別的議題,包括網路霸凌、身體上的羞辱等。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