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凱道化身遊樂場 兒童親手打造「未來市」
影音
第1797期
凱道化身遊樂場 兒童親手打造「未來市」
2024-10-25
【記者黃詠欣、楊凱傑、林沂葳台北採訪報導】首屆「大Fun凱道-兒童未來市」19號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活動以兒童的視野出發,設計好好玩市場、街頭議會、自由遊戲基地等活動。提供由兒童主導、創造的空間,期望將兒少權益落實於未來生活中。超越遊戲主辦方林亞玫說明:「孩子在這個城市裡面要用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在這次的活動裡面,我們就喊出95公分的視角,差不多三歲孩子的身高,然後用三歲孩子的視角來看一個活動裡面,孩子在這樣的城市裡面需要些什麼東西。」 自由遊戲基地主要提供「乾」、「濕」兩種遊戲形式,乾區遊戲包含紙箱迷宮、紙箱創作及粉筆彩繪,讓孩子自由發揮創意。濕區遊戲則有泡泡和顏料滑道。藉由遊戲,傳達孩子自由玩耍的期望,自由基地遊戲設計者葉于莉表示:「創造出一個讓孩子創造出的孩子世界,他們在這裡想要做什麼都可以,想要怎麼玩都可以,就是一種兒童遊戲權的表彰。孩子也可以學習到一些社交的方式,比如說溝通的方式、溝通的技巧。」 除了遊戲外,活動「街頭議會」也提供平台讓兒童發表對城市的意見,現場還邀請到中小學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對教育的想像與疑惑,並由孩童扮演小記者,體現兒少表意權的精神。少年報導者總監楊惠君說明:「其實兒童關心的事情,不一定是他們的生活、學校圈子之類的事情,也不一定只是玩樂這件事情,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希望、鼓勵小孩子也可以去公共的想像,然後大人能夠聽小孩子的想法,並且能夠讓他們也參與這些決策的過程。」 兒童也可以為凱道發想新名稱,並投票選出兒童版路名。凱道命名活動讓兒童參與公共空間的規劃,也鼓勵大人以兒少視角看待公共議題。家長黃于庭認為:「透過像這樣子的活動,小孩子可以盡情地去表達他關於對未來的想像,然後整個城市到底符不符合孩子的期待,也是很值得大人或者是官方去做思考的。」街頭議會小記者楊晴瑜也說:「可以體現兒童其實跟大人是一樣的,我們都可以做一樣的事情。」 大FUN凱道從兒童視角打造模擬城市,期許大眾能更關注兒少議題,讓每位小朋友都成為參與公共事務的一份子。
國手群總統盃亮相 跨級交流助提攜桌球後進
體育
第1797期
國手群總統盃亮相 跨級交流助提攜桌球後進
2024-10-25
【記者洪翊程報導】113年總統盃社會組桌球錦標賽(以下簡稱總統盃)17日到19日在中華大學舉辦。總統盃分成男子和女子組團體賽,包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體育大學、臺北市立大學等大專球隊,以及合作金庫銀行(以下簡稱合庫)、國泰人壽(以下簡稱國泰)等社會球隊和其他中學球隊都有參賽,是國內強度最高,也最具代表性的桌球賽事。 合庫在本次總統盃男女子組都拿下了冠軍,堪稱最大贏家。而大專球隊部分,台師大女子組雖然在八強賽中遭到合庫4:0橫掃,但最終還是獲得了第五名,是這次表現最出色的大專隊。台師大選手陳亭婷分享自己的比賽心得:「這次的比賽,我有把練習的成果展現出來,但打到後面容易分神,自己的專注力還需要提升。」他也表示自己也發生一些失誤,但因為賽制是團體賽,靠著隊友的好表現,球隊還是得到了不錯的結果。 總統盃混合了社會球隊、大專和中學球隊,讓不分年齡層的頂尖選手都能在同個舞台交流。聊到和簡彤娟、鄭怡靜等國手交手的感想,台師大選手謝于璇説:「他們和一般選手最大差別是球的質量,和國手對戰,對於關鍵時刻經驗的累積是更快的。」國泰選手,同時也是巴黎奧運國手的陳思羽也表示現在選手的整體水平都有提升,另外他還點出了國內比賽場地的問題:「以國際賽為標準去提升場地,可以讓選手減少許多調整的心力。」期待國內選手透過賽事進步之後,能夠有更好的場地幫助他們銜接國際賽的舞台。 談到讓不同層級選手都能有和國手競技的機會,總統盃裁判長陳惠娟笑道:「這是很有助力的,能夠和國手級的選手切磋,對於後進會是非常大的幫助。」不只是年紀小的青年隊、中學隊選手能夠向前輩們學習,大專選手也能透過總統盃和國手們交流,持續獲得進步的養分。 近年來隨著選手們在國際賽場上獲得佳績,台灣的桌球風氣也提升許多,陳惠娟提到:「除了國際賽場上的好成績外,現在每個禮拜都能在各地看見不同層級的桌球比賽,這也是桌協長久以來努力的成果。」他認為國內的桌球環境近年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台灣的發展可以說是遍地開花。陳惠娟也期待未來持續透過總統盃等比賽的舉辦,以及場地條件的改善,讓桌球運動在國內獲得更好的發展。
選手自信展現肌肉線條 盼翻轉健美健體認知
體育
第1797期
選手自信展現肌肉線條 盼翻轉健美健體認知
2024-10-24
【記者林宜婷苗栗報導】113 年育達廣亞盃暨台健盃全國健美健體公開賽於19日在苗栗縣育達科技大學舉行,來自國立臺灣大學的張絜茹拿下大專女子健體與比基尼組「165公分以下」量級冠軍,而來自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運動與休閒科系博士班的廖育琦則是獲得大專女子健體組第二名的殊榮。 本次賽事共分成8組,分別是大專男子新秀健體組、健體組、健美組及古典健美組,大專女子則分為健體組與比基尼組,還新增高中男子健體和健美項目。除了女子健體組、高中男子健體及健美組採不分級比賽,其餘組別則依身高或體重進行量級分組。在女子健體組中,選手會搭配著音樂進行指定動作,展現指定部位的肌肉線條,由評審評比選手的肌肉比例與體態,決選出最終贏家。而在女子比基尼組的競賽過程中,除了量級的考量外,也會透過「I-walk」台步表演(註一),讓選手自然呈現肌肉的原始狀態與良好的V型腰肩比(註二),以獲評審的青睞。 註一:為比基尼組評分項目之一,選手會走到舞台中央,停步正對裁判,開始展示動作。不限方向,表演時間不超過15秒。 註二:為比基尼組評分項目之一,指選手的股四頭肌,肱二三頭肌的比例狀態。 首次參賽即獲獎的張絜茹表示,能有這樣的成績覺得很欣慰,不過精益求精的她,仍因未能獲得大專女子比基尼組總冠軍感到可惜,她說道:「雖然有點遺憾沒有拿到第一名,但是我覺得自己已經很用心了。」談及參賽動機,張絜茹分享是受到社團與同儕的影響,才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沒想到就獲得不錯的成績。提到備賽期的經歷,她笑說:「對比於其他選手好幾個月的籌備,我大概才6周,決定有些倉促,所以在減脂上有點辛苦。」 此外,同組健體賽的選手廖育琦則分享,自己也是因為對健身有興趣,才決定攻讀運動相關科系及參加比賽。參與過多次比賽的她也提及過往經驗,「我原本是從一個很瘦沒什麼肌肉的人,練出有肌肉形狀的狀態;可是生病了之後,肌肉還在,但身材卻胖了。」廖育琦坦言因為在去年罹患巧克力囊腫及肝炎後,休賽一段時間,但為了比賽開始進行減脂,幫助自己調整為最佳狀態,她說:「這比鍛鍊肌肉還困難。」不過她也認為,在每一次的比賽後,自己都比前一場更瘦了一點,算是一種自我激勵。 對於大眾對健美健體常有的偏見與誤會,如過於追求肌肉線條,參加多個項目並拿下大專男子健體總冠軍,來自國立嘉義大學碩士班的張桀睿說:「我覺得練壯是附加價值,主要還是以身體健康為主。」他解釋健身運動是為了追求身體健康與良好的體態。廖育琦也說明,女性其實較少會像男性練大區域的肌肉,因此不太會有練太壯的問題,無須過多憂慮,她強調,最主要的還是追求自我滿意的狀態。 提到健美健體在大專院校的發展,承辦本次賽事的育達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系主任陳淑貞表示,近年來健身的風氣逐漸提升,也能看見大專生參賽踴躍度的成長,「藉由舉辦競賽、擴增高中組別向下帶動對健美健體運動的認識,還需要國家政策的配合,才能夠有效推廣健美健體運動。」
藝術季融香山特色 居民攜藝術家活絡農村
影音
第1796期
藝術季融香山特色 居民攜藝術家活絡農村
2024-10-18
【記者蔣若暄、何依庭採訪報導】孢子蒝設計工作室於12至27日在新竹市香山區舉辦《野山之隅:香山農村藝術創作季》。工作室邀請當地居民和藝術家參與三個共創計畫,連結海山、茄苳和中隘社區的特色與空間,舉辦一日走讀小旅行,希望讓更多人走入香山。 孢子蒝設計工作室主理人楊珊(化名)解釋:「藝術的能量注入,可以讓本來像止水一般的環境注入新的活水。」民眾會特意為了藝術季前來香山,在地的居民也透過藝術創作,將自己的想法或對藝術的詮釋展現出來。 走讀第一站來到海山社區,活動中心的牆上展示著攝影師王阿福(化名)的系列作品《芒種計畫》,照片呈現出海山社區的景象,紀錄當地長者的日常生活。「我希望長輩現在或是將來再回頭來看這些作品,會覺得說有來社區這裡跟大家一起生活很有意義。」他補充道。 工作室安排民眾體驗海山特色活動「長輩為你沖咖啡」,品嘗由居民親自沖泡的咖啡。為了維持長輩的身體健康,社區開設課程讓長者學習手沖咖啡。此外,社區也將咖啡粉外銷,希望藉此創造就業機會吸引青年回流。海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鏡涼表示:「老人和年輕人一定要結合,不要讓年輕人覺得來社區很可怕。我們長輩也因為課程的關係,非常了解現在年輕人的社會。」 印有植物紋路的藍染布料是由中隘社區居民與當地藝術工作室共同創作的作品〈堤畔踩青〉,中隘社區總幹事劉秋玉說明希望將當地植物與藝術結合,「長輩平常都忙於農務,這種花草對他們來講都覺得很頭痛。」因此,他們以社區常見的花草葉片進行移印,融合自然資源與傳統藍染工藝。劉秋玉分享藝術共創的目的,「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讓他們覺得原來身邊的這些雜草也可以變成藝術品。」 在社區居民的帶領下,民眾接著走入茄苳社區古厝。茄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一郎談到農村與藝術的結合,「因為藝術季的導入,讓我們覺得藝術在農村也可以創造出想像的空間。」作品《回茄》使用家中的板凳與廢木,讓社區居民發揮創意,希望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回「茄」的溫暖。陳一郎說:「我們有孢子蒝這個年輕的團隊回到鄉裡面,他們也是在地的新竹人,願意伸出手來協力社區發展。」。 藝術季透過導覽活動,吸引青年回鄉,也讓更多人認識香山這塊純樸的「烏托邦」。
衝浪滑板公開賽好手雲集 初學友善望向下扎根
體育
第1796期
衝浪滑板公開賽好手雲集 初學友善望向下扎根
2024-10-18
【記者張傳儀新北報導】2024新北衝浪滑板公開賽於12日在新北市衝浪運動教育園區的陸上衝浪練習場舉行。此次比賽分為U12組及公開男女子組,吸引各地衝浪滑板好手前來參與。公開男子組由來自國立東華大學的吳家瑋及國立嘉義大學的吳峻銘兄弟檔包辦冠亞軍。   衝浪滑板除了輪架的固定方式與傳統技術滑板不同外,競賽規則及技巧也不太一樣。比賽是由衝浪裁判根據整體動作組合進行評分,每個輪次分為兩回合,分別給予1至10分的分數,由於衝浪滑板與海上衝浪運動使用的肌群、招式及行進路線較為相似,因此只要選手們的路線規劃、姿勢及肌肉的運用與衝浪動作越接近,分數就越高。中角國小衝浪學院負責人傅君然解釋,衝浪滑板作為平常不下水衝浪的輔助工具,讓選手在陸上也可以練習衝浪技巧,「可以讓選手連帶接觸到衝浪的領域。」   來自東華的吳家瑋認為前幾輪表現的不甚理想,「一直想要放鬆衝,就有反效果,在壓抑的環境下就會緊張」,但在決賽的輪次有放開滑,最後順利以總分18.7分取得冠軍。過去曾在試辦賽奪得冠軍,此次比賽拿下亞軍的嘉大吳峻銘則表示,今年的狀態比上次更好,整體動作的完成度也比較高,「有一個不好成功的斜坡,今天有順利做完動作」,另外他也認為與前次的經驗相比,此次比賽的強度有變高,選手們都有越變越強的趨勢。   目前衝浪滑板並不普及,吳峻銘談到衝浪滑板的特點:「不會像在海上那樣不穩,因為海上的浪是沒辦法預測的」,且由於衝浪的危險性比較高,可以利用衝浪滑板認識衝浪。中角國小校長朱聖雯說明,新北市政府一開始會選擇設置陸上衝浪練習場是希望讓選手在海況不理想的狀態下,也可以在陸地上練習衝浪的技巧,傅君然也指出場地是以推廣的角度設計,變化性不大,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更快上手,藉此吸引更多人對於衝浪滑板的關注。   談及衝浪滑板的未來發展,傅君然認為教練體制的建立對於整體教學和推廣有很大的幫助,新北市教育局衛生保健及環境教育科股長賴彥君表示,希望可以從小學端向下扎跟,逐漸培育到社會運動體系,朱聖雯也說明目前衝浪已經變成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希望藉由喜歡(衝浪滑板)的人,培訓出選手,為國家爭取更好榮耀。 」
馬術好手學成歸國 賽事推廣力拚國際舞台
體育
第1796期
馬術好手學成歸國 賽事推廣力拚國際舞台
焦點
2024-10-18
【記者洪翊程台中報導】2024年全國馬術障礙超越錦標賽(以下簡稱全國錦標賽)11日到13日在后里馬場舉行。依照中華民國馬術協會(以下簡稱馬協)的賽事安排,全國錦標賽和中正盃障礙超越錦標賽(以下簡稱中正盃)都會依選手成績計算積分,並決定選手的國際賽資格。而這次也有包括台北市立大學李泓毅、亞洲大學高以薰等知名大專選手出賽。 在12日的賽程中,表現最為亮眼的當屬亞洲大學高以薰,他在100公分賽事中,以26.44秒拿下了第二名。談到自己的表現,他分享:「前面其實騎的蠻順,但後面為了要搶時間,在切小彎的時候有點沒控制好,差點撞到竿子,還好馬還是有讓我順利完成比賽。」至於在八月中正盃80公分奪冠的李泓毅,這次並沒有參加相同項目,而是報名了100到125公分賽事,他解釋:「當時剛從國外移訓回來,馬匹也都還在調整,就先報低等級去熟悉馬感。」而當天他的發揮則較為不理想。他在100公分比賽中因為馬匹兩次不服從(註一)被判定淘汰,後續110公分的賽事也臨時取消,最後125公分則是在一次跨越中落馬,突然的意外也讓李泓毅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退場,後續被送到急診治療。 註一:障礙超越比賽中,馬匹拒絕、逃避跟著路線跳過障礙等情形。一次比賽中若發生兩次不服從即直接判定騎手失格。 雖然李泓毅在這次比賽表現不盡人意,但他仍是國內頂尖的大專選手。七月馬協安排他到莫斯科移訓。李泓毅回憶在國外的所見所聞:「除了場地、教練等硬體條件,俄羅斯在調教馬匹和技術、觀念等都是世界頂尖,同時也都不斷進步。」回國後他也將所學運用在日常訓練上、精進自己。對於這次的表現,李泓毅表示:「馬術選手追求人馬合一,是兼具難度和危險性的運動,一不小心就會導致今天(受傷)的場面。」他強調,選手平時的訓練都只是為了在短暫又充滿變數的比賽中,展現他們最好的一面。因此他不會被這次的不如意打倒,更表示往後會更強化自己,面對未來的比賽。 而馬協之所以會安排選手出國移訓,就是想提升國內馬術的水平。中華馬協秘書長林明富指出:「我們安排國內頂尖選手、教練、防護員出國學習,希望對他們有不同啟發。」他也提到今年是馬協首次嘗試移訓,事後他們評估成效也很顯著。此外,李泓毅的德籍教練馬克斯(Markus Tonn)更點出了目前馬協應該如何努力:「馬協該多去馬術運動發達的國家考察,看他們是如何訓練選手和馬匹、管理馬廄、組織比賽等。」他相信如果台灣能在這裡取得進展,未來我們將在國際上看到更多台灣選手的身影。 除了提高水平,林明富認為推廣馬術也同樣重要:「馬協要增加平時的宣導,例如在比賽周圍舉辦體驗活動、加大宣傳力度等,讓民眾認識馬術。」他補充,目前馬術仍是冷門運動。但透過馬協深、廣兼具的理念,若能持續引進國外先進觀念、加大對民眾的推廣力度,未來台灣的馬術也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紅外光裝置偵測血氧濃度  連結手機利遠端就診
新知
第1796期
紅外光裝置偵測血氧濃度 連結手機利遠端就診
2024-10-18
【記者黃詠欣報導】根據我國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指出,超過84.7%老人患有一項以上的慢性病,而慢性病患者多為慢性傷口所擾,若未處理完善,導致反覆發炎嚴重恐截肢或死亡。然而目前臨床主要依賴醫師主觀經驗視診,僅能看到傷口表面狀況,無法提供最適化療程。因此,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志隆帶領團隊研發「基於多光譜光源血氧影像偵測之微型化遠端醫療傷口癒合階段辨識系統」,首創以彩色血氧影像客觀分析慢性傷口,量化皮下組織血液循環狀況,並榮獲「2024未來科技獎」。17日至19日,2024未來科技館將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 (簡稱台北世貿一館)展出本成品。 目前臨床主要依賴醫師視診,僅能看到傷口表面狀況,無法提供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而常被使用的市售醫療儀器——雷射都卜勒血流儀是一種桌上型裝置,約斥資200多萬,卻只能偵測血氧濃度,因重量緣故也不好攜帶。團隊成員、成大顯示電路及生醫創意系統應用實驗室博士生呂宥憲表示:「目前醫療在用的儀器沒有這麼方便、多功能。」 為了改良現有儀器,團隊研發出可攜式血氧偵測裝置,重量僅180公克。此裝置使用多光譜光源上的LED燈打紅光與紅外光照射傷口,取得皮膚反射光影像後,計算傷口及周邊肌膚血氧濃度,量化肉眼不可見的皮下組織血液循環狀況。「關鍵是我們開發去除環境光的演算法。」呂宥憲說明,團隊為還原紅光及紅外光拍出的影像,把環境光視為雜訊取出,耗時兩、三個月訓練人工智慧模型。此裝置除了可以自動分析傷口影像,更突破現有技術,評估傷口癒合階段,加速判斷患者是否需回診清除傷口。 同時團隊為了實現遠距醫療,讓醫師能線上追蹤傷口,開發手機應用程式連結裝置,能方便傷患居家使用,即時拍攝傷口上傳雲端平台儲存,醫生則可透過平台了解傷口狀況,提供最適合的敷料與療程,線上提供醫囑,有效降低傷患就診頻率與負擔。 本系統已獲得台灣專利,也進入成大醫院測試,並收集臨床數據與護理人員的反饋進行調整。對於是否繼續優化研究成果,林志隆表示想改良兩個層面,一個是增加新功能,讓系統也能判別燒燙傷情況,另一個則繼續減輕裝置重量,使其更方便。新華醫院內科醫生黃旭加認為,可攜式血氧偵測裝置在臨床訓練下會愈來愈進步,未來有望替代人員去分析、觀察傷口。
融合手語及戲曲 《未命名》尋身分認同
藝文
第1796期
融合手語及戲曲 《未命名》尋身分認同
2024-10-18
【記者李香霆報導】「如果我們對語言的認知,都可以跨出自己的邊界一點點,那這個世界會有什麼不一樣?」來自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的Co-create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邀請不同文化脈絡下的聽、聾表演者共創,以共融劇場的形式推出《語言邊界》展演。其中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的黃祺芳,與來自聾人家庭的手語翻譯員洪紫鳳,結合手語及戲曲,以作品《未命名》探討追尋身份源頭的糾結情感。 「有時候會覺得雖然我是客家人,但我身上卻沒有一個關於客家的深刻感覺。」儘管黃祺芳出身客家村落,但進入台灣戲曲學院學習客家戲曲後,才發現自己對於客家文化的陌生與疏離。加上從小學習的舞蹈和西方戲劇表演,與客家戲曲的身體表現截然不同,種種一切讓他對自我產生掙扎與迷惘。黃祺芳將這些想法帶進此次的共融劇場,告訴觀眾不必一味地尋求認同,理解和包容也同樣重要。 身為CODA(Child of Deaf Adults)的洪紫鳳,日常以口語與外界溝通,而手語則為他搭起與父母對話的橋樑。由於手語的思緒脈絡比起口語更為直接,讓他無法透過手語傳達出隱晦抽象的情緒,洪紫鳳說:「手語對我來說是很親密的語言, 可是我也深刻的感受到我有些思緒沒有辦法完整傳遞給爸媽。」兩種語言使用上的差異,有時也令洪紫鳳對於CODA的身份感到孤獨且存在隔閡。 有別於傳統利用舞台佈景去呈現故事背景,黃祺芳和洪紫鳳在本次表演中僅利用戲曲跟手語的肢體動作向觀眾描繪畫面。「我們想要找到彼此的共同語言,手語跟戲曲手勢好像就有某一種關聯性。雖然我們是不同文化背景,但我們想要試圖有些交集。 」黃祺芳說道。此外,為了在不同語境中,交織彼此的文化背景,黃祺芳和洪紫鳳採用即興的表演方式,讓觀眾抽取與他們生命經驗有關的字卡,隨機排演成一段段的情節,並以戲曲的身段與手語傳遞給觀眾。 直到最後一張字卡「跳舞」,狹小劇場中的燈光全滅,只剩下一道隱晦的橘紅色燈光。黃祺芳想藉由有如黃昏時分般的燈光設計,傳達《未命名》的內涵,「黃昏它其實是一個魔幻時刻,大地正不穩定地轉換空間,很像我們兩個人面對身份的不確定。」 在唯一的光源之下,舞者開始舞動肢體,沒有任何背景音樂,沒有統一的動作標準,兩位舞者各自勾勒著內心世界的呢喃。對於黃祺芳而言,他想像著客家八音的旋律,而洪紫鳳則回憶起兒時與媽媽互動的記憶。觀眾林郁如分享:「有種把耳朵關起來,用聾人的視角去看這個表演,會讓我更專注地去看舞者的動作和表情。」 演出除了融合兩位創作者的生命經驗,也透過戲曲中的肢體語彙和手語語言呼應本次展演主題《語言邊界》,在不同的語言之間找出共鳴。洪紫鳳說道:「我們不單只是所謂的手語和戲曲代表人,我們其實是把生命經驗帶到這裡,讓大家看到我們不一樣的生活背景在這個場合運用同樣的肢體元素,會如何創造出什麼火花。 」希望透過戲曲和手語表演相輔相成,連結不同文化間的互相理解。
韓大生聯手國會首創促進團 擴大招募青年參與改革
國際
第1795期
韓大生聯手國會首創促進團 擴大招募青年參與改革
2024-10-04
【記者林以晴報導】韓國8所大學學生與韓國國會的10位議員攜手成立立法促進團(以下簡稱促進團),他們9月開始擴大招募成員,並在9月27日確定新名單。韓國總學生會共同論壇(以下簡稱共同論壇)事務處長、延世大學行政學系學生朴賢民表示,在政黨衝突嚴重的韓國首次促成執政黨、在野黨、學生團體跨界合作,十分難得。 「促進團宗旨在於為大學生提供直接參與立法的機會,親自解決問題。」朴賢民說道。不過促進團仍面臨學生對自治活動關注度低的挑戰。朴賢民指出,隨著社會變遷,如今學生關注個人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意願相對薄弱。 即便如此,朴賢民仍相信有關注社會問題的學生,因此促進團在9月擴大招募新成員,「我希望共同論壇能有更多人加入,成員能相互合作,從大學生視角出發,為社會問題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朴賢民說道。他表示,這次招募了許多懷抱善意且具備能力的學生,他們已準備好進行改革。 延世大學學生金辰宇對促進團的活動持正面看法,他說:「許多大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無法解決,但促進團讓年輕人和國會議員互相交流,推動立法就能解決根本問題。」延世大學學生智元(化名)則對於促進團能否實現所有目標抱持懷疑態度,他認為促進團想解決的問題過於龐雜,但他也指出,若能解決其中2到3項,已是一大突破。 在8月21日的成立大會上,促進團提出9項欲推行的立法政策,金辰宇和智元都認為,青年居住權保障及全租金詐騙的問題特別值得關注。金辰宇表示,現有的解決途徑不足,「如果促進團能推動相關的救濟政策,在交出全租金時會更有安全感。」他說道。 作為韓國首個由全國學生自願發起並引導的立法行動,促進團背負著解決大學生、青年、未來世代問題的使命,他們計劃在本學期內推動至少一項提案,並發送政策建議書給政府和國會議員。朴賢民補充,為了吸引關注和提升參與度,促進團將頒發證書給參加活動的學生,也會利用社交平台收集意見,希望能反映更多學生的聲音,有效解決大家的日常問題。
賽事遇雨不減選手熱情 網球排名賽盼扎根基層
體育
第1795期
賽事遇雨不減選手熱情 網球排名賽盼扎根基層
2024-10-04
【記者李昱靜花蓮報導】Victor.ly國際網球排名賽花蓮站於9月28日至29日在花蓮縣網球場開打,29日現場因雨勢過大,主辦方決定取消剩下的賽事並延期舉行令不少選手感到遺憾。此次比賽劃分為UTR等級U3~U7.5(註一),賽事階級廣泛,無論是專業選手還是業餘愛好者都能參加,因此可以看到許多入門的新手與專業人士一同共襄盛舉。 註一:UTR是基於對一名球員12個月內最近30場比賽的數據進行綜合考量的算法,評級從1.00(初學者)到16.50(最高級別)。 在「Victor.ly」團隊創辦人中,有一部分曾是網球選手,因此他們致力推廣網球,希望為網球運動員提供更多比賽、交流平台。Victor.ly賽事經理Marcelo(化名)說:「我和另一位創辦人希望可以讓台灣網球選手有更多平台可以發揮,不管是想要繼續練球、打球或是教球。」團隊透過每月至少兩場比賽來推廣網球,另外則是成立球隊,希望把以前的經驗傳遞給新一代球員。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徐晨揚為此次比賽最高級的U7.5選手,他說:「比賽剛開始,Yonex(註二)的球相對比較難控制,所以打得相對保守一點,以球質和球的深度為主,不是以角度為優先。」南臺科技大學學生唐群揚也表示球很硬,讓他的手感受到不小影響,甚至略感生疏。透過昨天的比賽,讓他認識到在發球方面有不足的地方,未來會持續加強訓練。 註二:Yonex為知名網球品牌。 選手們也分享了對未來的生涯規劃。唐群揚表示,他未來會直接工作,不會打球。慈濟大學學生賴冠廷說:「網球是我的興趣,退役後有機會就打,開心享受比賽。」目前還是大一的徐晨揚則將網球視為自己的職業,未來計畫去歐洲留學,退役後可能會先當網球教練作為過渡期,執教期間再更深入思考自己的未來。 雖然因天氣原因,部分賽事被迫延期,選手們依然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自我反思的機會。Marcelo表示,透過頻繁舉辦比賽,為網球運動員提供週末的競技平台,不僅讓他們在訓練後能夠展現實力,還能激發選手的競技熱情與成長潛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