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體育
第1804期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記者張傳儀新北報導】 擂台上激烈搶攻,選手受到重擊。第22屆踢拳全國錦標賽於14日及15日於新北市新莊國民運動中心舉行,來自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王鈺婷獲得低踢項目女子成人60公斤級第三名。來自香港的王施慧則在女子成人低踢比賽45公斤級獲得冠軍。 踢拳道(Kickboxing)也稱作自由搏擊,是由跆拳道和空手道等運動項目演化而來,以拳和腿作為攻擊的方式,比賽項目分為擂台賽和地墊賽,擂台用於精進選手的技擊能力,而地墊項目主要用於推廣,讓民眾可以更輕易接觸此項目。擂台賽又分為全接觸、低踢和K1項目,依據使用技巧及攻擊範圍作為區分,低踢相較於全接觸加入了可以踢擊腰部以下的規範,而K1的規定則在低踢的基礎上加入膝撞的技術。 王鈺婷表示,自己是先接觸到泰拳才接觸到踢拳運動,加上和泰拳相比,踢拳比較沒有肘擊和膝擊的攻擊方式,整體出拳節奏也較為快速。對於此次比賽狀態,他認為相較於過往的比賽,技術層面上有明顯進步,過去在面對對手攻擊時,原本也佔有優勢,但後續因為體力消耗龐大遭到對手逆轉,「距離的掌握上沒有很好,腳步上的移動也沒有很好」。 此次比賽首度邀請到中國香港自由搏擊總會參與比賽進行交流,來自香港隊的王施慧認為自己可以再更積極,增加更多閃避的技巧。談及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他說:「以前打的時候打傷了眼睛,現在打的話很容易受傷,就是經常會突然痛。」但即使多處疼痛也仍持續訓練。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的洪胤哲參與57公斤級低踢賽事。他分享,此次比賽為了減輕量級,在準備過程中面臨不少困難,「要減重的關係,原本是60幾公斤,然後這次比的是57公斤,所以減了蠻多的,過程中其實蠻累的,都要克制自己的飲食,不能太放縱自己。 」此外,在比賽中還發生嘴唇流血的意外,但他認為此次比賽有將學習到的表現出來,移動速度也更快,但抗擊打能力和體能還需加強。 談及目前踢拳在台灣發展的狀況,清虎拳擊教練王璽翔認為目前踢拳的發展在南部比較不普及,可以多舉辦南部比賽,增加曝光度。他也認為此次比賽給予技擊運動破除刻板印象的空間,「因為很多家長的刻板印象就說,好血腥喔,好像都會隨時都會受傷,那如果是輕接觸不以擊倒為目的的話,那就可以來試試看,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 香港隊教練穆嘉俊則認為此次比賽帶給雙方更多不同的經驗,香港雖然在踢拳項目上發展盛行,但地墊項目才剛發展,看到台灣有不少參與人數,甚至幼童選手也不少,希望未來在國際上可以和多個國家相互交流,並期許未來可以進入奧運的殿堂。 中華民國踢拳道協會秘書長蔡豐穗則說明,希望和鄰近國家加強教練及裁判間的交流,另外,在國內也已經開始協助成立地區性協會,期許能透過多舉辦教練和裁判講習,藉以將踢拳項目推廣出去,讓踢拳運動更加普及。
【大學人】擊劍國手跨界設計領域 陳弈通體制外的斜槓人生
體育
第1804期
【大學人】擊劍國手跨界設計領域 陳弈通體制外的斜槓人生
2024-12-20
【記者吳妤潔報導】自信跨步向前,抓準時機刺中對手,得下勝利一分後激動喊聲。今年八月,年僅21歲的「擊劍王子」陳弈通初登奧林匹克運動會殿堂,成為國內時隔36年再度前進奧運的台灣男子鈍劍代表。儘管最終不敵地主選手恩佐・勒福爾(Enzo Lefort)止步32強,仍追平過去台灣的最佳紀錄。卸下擊劍選手身分,他還是位擁有設計長才的藝術生,更是從體制內教育改以自學方式升學,並一頭栽進設計領域,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八歲時,陳弈通參加體育夏令營,眾多運動項目中唯獨對擊劍情有獨鍾,就此開啟擊劍人生,「我小時候對某個東西有興趣的時候,就是想要全心投入,所以那時候一學就很想要全力打到職業。」自小就有主見的他,在參加不少盃賽後,萌生想要出國比賽的想法,陳弈通的母親黃意雯便帶著他出國,並在青年奧運、亞洲運動會及亞洲錦標賽等賽事中嶄露頭角。 陳弈通並不認為自己是天賦型選手,他說:「現在回去看覺得,哇,我好像真的花很多時間在場下。訓練時間外自己在家會一直練,然後研究分析選手的影片。」不想輸但樂觀的性格,或許是他十幾年的選手生涯中未曾想過放棄的原因之一。黃意雯回憶起陳弈通小時候沒得獎,本以為他會很難過,卻見到他比賽結束後到便利商店買冰淇淋露出開心的面容,可見比起成績,陳弈通反而更專注在比賽的內容和過程,若是覺得自己表現不理想,回家後就會不斷練習,黃意雯以「瘋狂」二字形容,「他如果制定好目標就不會放棄,一定會想辦法達到他要的表現。」 相比大多數學生運動員以校隊或體育班作為升學志向,陳弈通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陳弈通一家曾因父親研究需要移居澳洲,國小三年級時他自澳洲返台,但因為銜接不上課程,便輾轉進入體制外教育。即將升國中之際,黃意雯考慮到體制內教育只有進入校隊或是讀書兩個選擇,且若外出比賽在學習進度上勢必會落後,便決定讓陳弈通加入自學團體。另一個原因,則是體制外教育給予了更多自由,「當初對體育班的印象就是如果你選的話,就只能走這一條路,選項會很少,但我不想被限制只能做這個(擊劍)。」陳弈通說道。他坦言,一開始年紀小,自律欠佳,常會漏掉作業,但後來發現這會出現許多問題,才了解到「為自己負責」的重要,比賽期間只要一有空檔,就會拿出電腦或是要讀的東西出來做。問到對想走體制外教育的學生運動員有什麼建議時,陳弈通不斷提到「自律」,認知到自己需要什麼也更有助於尋求協助和保持對運動的熱忱。 而在體制外教育的過程中,陳弈通在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徐莉玲的欣賞下,發覺自己未來也可以往藝術領域邁進。「有一堂課我讓學生找出舊鞋盒做出一個動物,但只有弈通用舊鞋做出一隻老鼠,因為他覺得用鞋子做更有趣。」徐莉玲笑著分享,「弈通真的是很特別的孩子,很少可以看到一個孩子有勇氣挑戰老師給的題目。」 目前陳弈通就讀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在他的Instagram作品帳號上,時常可以看見他分享利用不同媒材設計出的運動員模型、球鞋和平面設計等作品。而他的創作靈感多半源自於運動和普普藝術,他笑道:「運動的動態我覺得是很抓人的。」談起陳弈通在擊劍和創作時的差異,黃意雯認為他在擊劍時表現出較為強勢的一面,但在藝術創作方面則是展現自我的抒發和療癒,「有時候他的作品人家喜歡,我覺得是因為他很真誠地把自己生活的題材放在上面。」 對陳弈通而言,不論是擊劍還是創作,都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談到未來目標,凡事追求完美的他希望在藝術設計領域不斷突破,「做設計可能都會這樣,就是你看到很多,然後會覺得我一定要達到這個水準,會覺得之前的作品都不夠好,可是就是這樣才會進步。」面對陪伴自己最長時間的擊劍,他則希望能夠持續奪牌,「我很享受在場上的感覺。我很喜歡做,我就繼續做。」
彈腿面臨青年選手斷層 議長盃盼扎根基層
體育
第1804期
彈腿面臨青年選手斷層 議長盃盼扎根基層
2024-12-20
【記者洪翊程台中報導】113年台中市議長盃彈腿錦標賽(以下簡稱議長盃)14日在台中市梧棲區大德國民小學舉行。議長盃比賽共分成大專、國小、國中、高中以及長青等組別,是中部地區最具規模的國術彈腿賽事。 而在大專組中,僅逢甲大學蔡采晏、顏玉潔兩人參加,是本次唯一舉行的大專賽事,他們兩人最後也以並列第一的成績為議長盃之旅作結。談到本次參賽的感想,蔡采晏提到,很開心能在比賽過程中遇見曾一起練習的學弟妹,看到後輩的進步也讓他們感受到滿足。顏玉潔則對議長盃的參賽狀況表示興奮,「從年紀很大到年紀很小的都有在練,然後一年人也比一年多。」 彈腿是中國傳統武術的套路之一,在民國30年代由一代宗師張志通引進臺灣後,曾獲當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的支持並在基層大力推廣,於民國74到84年達到發展高峰。負責主辦議長盃的台中市梧棲區大德國小教務主任王仁齊分享,彈腿對孩童身體的柔軟度、爆發力和下半身的生長都有所幫助。他強調下半身之於彈腿訓練的重要性:「必須從小正確紮實做起,我們腳面跟地上一定要起連結。」 對於本次議長盃僅兩位大專選手參賽的原因,顏玉潔認為彈腿的普及率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且選手對彈腿的黏著度也較為不足,「沒有那麼多人認識它,有些讀比較遠就不會回來練習,可能之後接觸到其他活動,就比較沒有那麼積極的在參加這項運動。」而蔡采晏覺得這和大學生課業負擔較重有關,「大學大家都比較忙,要期末報告、期末考、社團⋯⋯全部事情雜在一起,可能就沒抽空來參加。」 王仁齊提到,儘管彈腿在幼兒、國小年齡層較獲得支持,例如列入小學體育課的必修項目,但當孩童升上國中以後難免因為學業壓力,或者開始被其他運動吸引而漸漸放下彈腿。王仁齊對此回應,其實年輕人可以不必將彈腿視作一個專項,彈腿的許多動作都有助強健筋骨、增進心肺健康,因此他鼓勵發育中的青少年參與彈腿,或將彈腿動作融入進行其他運動前的暖身。 目前彈腿主要參與族群仍集中在幼兒和中老年族群,在青壯年間的參與度仍有待提升。王仁齊覺得這可能和彈腿較為固定的十式有關,年輕人對球類、競技等運動可能較有興趣。不過他補充,「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彈腿的練習雖然較缺少變化,但他30年的教學經驗使他對長期練習彈腿為健康帶來的提升有著十足信心,希望年輕人能夠體會到彈腿的好處,多多接觸、參與彈腿運動。
三校聯隊出戰大專柔道聯賽 成員各展優勢攜手封王
體育
第1804期
三校聯隊出戰大專柔道聯賽 成員各展優勢攜手封王
2024-12-20
【記者范瑞勻嘉義報導】中華民國 113 年全國大專校院柔道聯賽14日於國立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宿舍餐廳二樓舉行,比賽為三人組成團體,分公開、一般組。公開男生組由國立東華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及國立中正大學組成的公開聯隊(以下簡稱三校聯隊)奪冠,一般女生組由國立成功大學B隊封后。 比賽採單淘汰賽制,三校聯隊在金牌戰以3:0完勝嘉南藥理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聯隊,龍華科大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學系選手李兆翔因害怕對手會受傷,導致在比賽中無法使出全力,「害怕對手會受傷,也害怕自己會受傷,所以有點放不開,選擇用最安穩的方式贏。」中正運動競技學系選手譚英棋則認為,此次比賽在搶手(註一)與控制方面做得很好。成大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選手洪翊庭則說:「會拿到冠軍,還有美技獎其實有點超乎想像,感覺非常開心,同時平常的練習也有了收穫。」 註一:柔道比賽中,選手會抓住對手的衣服作為出招的施力點。 談及在比賽中表現良好的關鍵,同樣獲得美技獎的東華物理學系選手張伯郁提到,心態最為重要,若沒辦法調整好心態,也無法有好的表現。譚英棋同樣強調心態,他認為最大的困難就是面對自己,「如果你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的話,還沒上去之前已經覺得自己會輸,那還沒開始就已經輸了。」李兆翔在懷疑自己時,則對自己信心喊話,「給自己一句話:『我可以!』」 對於未來職涯規劃,李兆翔表示,學長姐曾經分享,當教練的第一天,就能看到薪水的天花板,他認為運動員一身傷,換來的收穫卻不符正比,他期望透過自己的媒體專業,將柔道融入,利用自媒體的資源推廣柔道。柔道對譚英棋來說是一門藝術,他鼓勵大家學習柔道,不要害怕失敗,他認為,柔道跟做人一樣,有成有敗,「如果做人的時候一直都是成功的,那人生就很無聊了,所以輸的時候不可怕,想一下為什麼自己會輸就好。」 提到對柔道的刻板印象,洪翊庭認為,柔道除了運動,同時也能防身,因此鼓勵大眾學習柔道。中華民國柔道體育運動協會理事暨賽會執行長馮冠傑解釋,柔道其實沒有那麼危險,從基礎開始學習,並非像電視上看到的那般恐怖,「柔道是很好玩的運動,希望全民都能參與。」
林翰霆初出茅廬成功奪金 室內射箭磨練選手抗壓性
體育
第1803期
林翰霆初出茅廬成功奪金 室內射箭磨練選手抗壓性
2024-12-13
【記者王立昊報導】2024世界室内射箭系列賽台北250站6日至8日在長庚科技大學舉行,吸引逾600位國內外好手參與。來自國立臺灣體育大學的林翰霆在U21複合弓男子組(註一)在金牌戰以142:139,擊敗中國文化大學林昱全,奪下金牌。在IWS250反曲弓男子組,來自國立體育大學的鄭祥輝則在淘汰賽以2:6敗給奧運國手鄧宇成,止步16強。 註一:世界室內射箭250系列賽台北站參賽組別有以年齡區分的U13、U15以及U21,再加上實力最為突出的IWS250,項目包含反曲弓、複合弓以及裸弓。 有別於室外射箭的70公尺,室內射箭選手與靶的距離僅18公尺,同時,靶與箭也相對較小,以此維持對選手準度的要求。甫升上大一的林翰霆首次參加室內射箭的比賽,對於室內射箭的初體驗,他表示,由於下週還要準備室外的亞洲盃選拔,賽前只花了四、五天熟悉室內射箭,練習下來發現器材的改變對自己影響不大,很滿意能在新熟悉的項目闖入金牌戰。同在複合弓組的林昱全也補充,器材的不同較好克服,但室內少了風的干擾,心態會更重要,自己在金牌戰受到影響,動作不夠流暢,對此,教練陳麗如解釋,可能因為今年林翰霆剛升上來,對戰上林昱全會有點類似挑戰者跟被挑戰者的角色互換,這方面值得他多學習。 今年十月在亞洲青年暨青少年射箭錦標賽奪下一金一銀的鄭祥輝則認為距離感不好調整,「距離改成18公尺還是需要重新適應,賽前練習的成績不理想,連290分都沒射到過。」對於自己能進到16強,鄭祥輝也感到相當意外,他表示,賽前注重室外的70公尺的練習,加上前一天發燒,比賽能超常發揮,射到293分、291分已經很滿足,也很開心有機會與許多國外頂尖選手較量。 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秘書長林政賢介紹室內射箭的特色,「室內射箭的靶分為三個,選手也因此需要額外熟悉仰角的差異。」對此,鄭祥輝也舉例分享自己的技巧,「因為拋物線的調整,最低的靶反而需要去瞄下面的九分區。」林政賢延伸補充,相較室外,室內射箭少了風跟氣溫的影響,加上距離更近,要求每支箭一定要9或10分,更強調選手的準度跟抗壓性。 世界室內射箭250系列賽台北站今年邁入第三屆。談及為何選擇籌辦室內賽,林政賢說:「室內賽以個人報名,不像室外賽受限於國家名額,加上臺灣不易爭取室外賽的舉辦資格,能有固定籌辦射箭賽事的機會,就往這方面爭取。」從最初參賽人100人成長至600人,林政賢期待未來繼續成長,「這次有更多國外選手參賽,代表他們認可這項賽事,規模持續成長下,讓家長對小朋友從事射箭更有信心,在推廣上也更成功。」
中正盃賽場逢昔日對手 互拚巧思展扯鈴風采
體育
第1802期
中正盃賽場逢昔日對手 互拚巧思展扯鈴風采
2024-12-06
【記者張傳儀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 113 學年度全國中正盃民俗體育運動錦標賽於11月30日及12月1日於臺北市明湖國小舉行,比賽內容包括扯鈴、跳繩、陀螺、踢毽四個項目。而扯鈴項目公開男子組由來自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的鄭康平奪冠。 扯鈴比賽的的計分方式是由裁判分別對整套表演評斷其「技術分」和「藝術分」,再加上整體表現的平均扣分決定排名順序。奪得冠軍的鄭康平以單頭鈴(註一)開啟表演,但因為線捲起來導致鈴無法好好操控,也讓他慌了陣腳,對於自己的表現,他認為並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平常就是不用練習,馬上上場做就可以成功了,但今天就不知道怎麼了,手感冰冷上去就失常了。」除了大會規定的單頭鈴外,其餘招式都由選手根據自身風格和歌曲頓點自由搭配動作,來自國立臺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的張紘綸認為此次比賽的音樂剛好有強烈的節拍,他也利用擅長的直立鈴作搭配,將技術配合音樂更好地展現出來。 註一:單頭鈴的其中一邊可以放置在地上轉動,也可以握在手上運轉。直立鈴是將扯鈴由橫的轉成直的,並利用直立鈴進行甩、拋等招式。 有別於其他組別嚴肅緊張的比賽氛圍,公開男子組的選手多為曾一起比賽的舊識,上場前會幫對方加油打氣、幫助對方擺鈴,在台下也會替台上的選手歡呼和感到可惜,除了營造出熱血氣氛,也給予台上的選手極大的鼓勵,鄭康平表示因為有朋友的加油和幫助,讓自己更加放鬆,心情也平復不少。 談及此次比賽的選曲,因為少了比賽成績對於升學的壓力,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李韋則透露,大家比賽前說好要利用同一首歌演出,目標是希望在比賽中玩得開心,「大家用同一首音樂,一起炸場,就是每一個人展現出自己想展現的招式。 」鄭康平也表示這次的歌曲是以前學長所使用的歌曲,自己在過去的比賽也有使用過,但表現不盡人意,這次和學長說好是最後一次用這首歌曲,也和選手們用同一首歌搭配比賽,除了意義重大外,大家很沉浸在歡樂氛圍裡面,營造出不同於競爭激烈的溫馨氣氛。 臺灣的扯鈴運動實力在是世界上排名數一數二,但相較於其他主流運動,國內卻少有人關注。許多人在國小都有接觸過扯鈴,但國高中後卻因為升學問題離開這項運動,導致扯鈴的發展並不普及。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扯鈴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景達說明,過去曾經舉辦過一對一battle的扯鈴競賽,除了讓以前學習過扯鈴的人重新產生興趣,也將此項運動透過趣味的方式出現在大眾眼中。談及扯鈴未來的發展,他表示近年來在各國也有協助推動這項運動,也希望未來扯鈴能夠進入國際賽中,成為主流的運動項目。
考驗力量與技術 相撲力士齊爭國手資格
體育
第1802期
考驗力量與技術 相撲力士齊爭國手資格
2024-12-06
【記者潘慧芳台北報導】114年度相撲培訓國手選拔於1日在在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舉辦。邀請各級選手參賽,而大專生多來自臺北市立大學與真理大學,並從中挑選明年度世界盃世青盃相撲比賽及其他國際相撲賽會國手選拔資格。 相撲比賽場地稱之為土俵,選手只能於土俵內對決,在土俵內,不可有除腳掌外的其他身體部位碰觸到地板,一旦觸地或是離開土俵即為輸。一場相撲比賽最快可於5至10秒分出勝負,因此上台後必須全神貫注。而相撲的服裝也有規範,若是在職業賽場上,選手只能著腰帶 ( mawashi ) 上場,且只有男性可參與,比賽不分量級;但非職業賽場,選手可著襯衣,男女皆可參與,且依體重分為四個量級,分別為輕量級、中量級、輕重量級與重量級。 北市大林善宇原本是角力選手,上大學之後因北市大教練陳正豪也有涉獵相撲比賽,所以才接觸相撲,此次參加成人男子組輕量級(85kg以下),提及比賽狀況,他說:「雖然相撲不需要太多體能,但頭腦需要非常清晰,只要一落地,或是出界就輸了。」而比起角力,林善宇認為相撲相對刺激,因勝負只發生在一瞬間,需更專注謹慎,而角力是積分制,若其中一局不小心失誤,還有兩局比賽可以挽救。北市大江霖參加成人女子組中量級(65kg至73kg),談及平常練習狀況,他說:「因為校內女相撲選手都畢業了,所以現在都跟男生一起練,也有更多經驗與比自己更重的選手對抗。」 陳正豪認為選手今天表現不錯,「他們以前都是比角力上來的,所以面對相撲比賽,在心態調整上,相信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談及選手平常訓練,陳正豪表示,當選手需要控制體重及飲食時,就會調整訓練量,畢竟飲食與訓練需要相輔相成。 而大眾對於相撲可能都會有些既定印象,例如體態豐腴、穿丁字褲,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林善宇分享,其實很壯碩的相撲選手不是只有脂肪,「他們的肌肉量其實比一般人還要高,因為體重在相撲場上就是種優勢,所以除了肌肉以外,他們也需要脂肪來增進體重。」中華民國相撲協會秘書長李俊儀,同時也是本場裁判,他表示大眾對於相撲的印象會是兩位穿著丁字褲的壯士在比賽,而可能許多人對於只穿丁字褲會認為較為赤裸,但在日本文化中,相撲為神聖的祭神儀式,穿著丁字褲也可讓觀眾欣賞相撲手的體態,同時代表選手沒有攜帶任何武器上場。提到相撲的推廣,李俊儀說明協會正積極向基層扎根,推動國小、國中及高中的相撲社團,同時也希望,若有其他技擊運動選手在其項目中無法上場,也可考慮轉至相撲項目。此外,在非職業賽場上,也新增女子超輕量級比賽,鼓勵更多女選手參與相撲。
達卡學院建校抗爭延燒 手段過激惹眾怒
國際
第1801期
達卡學院建校抗爭延燒 手段過激惹眾怒
2024-11-29
【記者黃伊晨報導】孟加拉達卡大學附屬七學院(7 Colleges Affiliated with University of Dhaka,以下簡稱七學院)自10月起發動希望獨立建校的抗議,提出成立轉型委員會、30天內擬定新大學成立草案等訴求。18日上午11點,七學院之一的政府蒂圖米爾學院(Government Titumir College)學生湧上街頭,近2000名學生封鎖莫哈哈利(Mohakhali)的市區路段,禁止車輛通行,也封鎖該區鐵路長達四小時。 蒂圖米爾學院學生薩爾曼・羅尚(Salman Roshan)指出,蒂圖米爾學院學生再次發動抗議,是因原訂於當日(18日)成立、討論將附屬七學院升格為大學的委員會並沒有如期成立。參與封街抗議的羅尚說:「這所學校本應在 1997 年成為一所大學,現在是2024年,這個承諾依然沒有兌現。」然而,學生發動抗議的莫哈哈利地區是達卡的交通要塞,當地居民香穆斯爾・阿拉姆・里法特(Shamsul Alam Rifat)因通勤路段受到抗議影響,不滿說道:「因為蒂圖米爾學院的無效街頭抗議,我被困了差不多 3 小時。」 抗議期間,有學生向行經封鎖路段的火車丟擲石塊,導致火車上的乘客受傷,老人幼童受石塊攻擊的照片被發布上網路,引發社群討論,掀起一片「#ShameofTitumir」的聲浪。達卡大學(University of Dhaka)學生馬哈布布・阿拉姆(Mahabub Alam)表示,這場抗議沒有正當理由,學院學生在抗議中的行為,更顯現他們並不足以成為大學學生。 向火車丟擲石塊的行為讓抗議學生內部產生分歧,羅尚表達自己也對扔石頭的學生感到憤怒。雖然懷抱著同樣的訴求,他也不認同他們的抗議行動,希望對激進抗爭導致無辜民眾受傷的學生提起訴訟。抗議學生賽科塔桑・沙基爾(Shaikothasan Shakil )解釋,學生是因火車駕駛無視學生提前示意列車停下的紅色旗幟,繼續朝鐵軌上的抗議群眾直衝,才憤怒地朝火車丟石頭。沙基爾說:「指責學生的聲量之大,是因一些不懷好意的勢力正試圖轉移事件的焦點,削弱這場運動的合理性。」他強調,學生得知民眾受傷的消息後,就聯繫傷者,承擔他們的醫療費用。 18日下午4點左右,學生結束封鎖返回校園。晚間7點左右,學生再度因轉型委員會的談判破裂而封起蒂圖米爾學院前面的道路。孟加拉政府因此在蒂圖米爾學院前派出警力戒備,防堵學生。19日上午起,學院學生發動停課抗議,學生初步成立的14人轉型委員會也在19日下午被傳喚到教育部進行協商。抗議學生宣布將無限期停止一切課程相關事務,直到蒂圖米爾學院獨立成新的大學。
協會盃拔河上演景美內戰 昔日戰友交手力拼國際賽
體育
第1801期
協會盃拔河上演景美內戰 昔日戰友交手力拼國際賽
2024-11-29
【記者范瑞勻新北報導】裁判雙手高舉,雙方左右搖擺調整繩位,雙手一放,「嗚嘶!」選手發力。中華民國113年協會盃拔河運動錦標賽於23日在新北市板橋體育館舉行,比賽依據年齡與性別分成男子與女子公開組(註一),採用循環積分賽制(註二),決賽採淘汰賽制,公開男子及女子組冠軍將代表我國參加 2024國際拔河邀請賽。 註一:公開男子組為600公斤以下,公開女子組為540公斤以下,年滿16歲者。 註二:每個參賽隊會與其他所有參賽隊進行比賽,循環預賽後取前四名決賽,採2局制,2局全勝得3分,1勝1負各得1分,2局全負得0分。決賽採3局2勝制。 此次比賽有多國參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以2:0擊敗日本奪公開男子組亞軍,最終雖惜敗韓國,但臺體體育學系學生張瑋哲則說:「我覺得表現得還不錯,因為我們好幾年沒出隊,這是我們第一次出隊,拿到這個成績就不錯了。」臺體體育學系學生林昱浤表示,團隊拿出良好態度迎戰,因此拿下第二名,「我們的韌性跟態度都是有表現出來,所以最終才可以拿下第二名的成績。」提及技巧,張瑋哲表示拔河注重節奏,賽中會透過重拍及拉長(註三)等技巧,破壞對方節奏,並掌握主動攻擊權。臺體拔河教練洪聖賢則強調,心態也同樣重要,選手在決賽時可能因疲累缺乏力量而影響心態,動作與姿勢就會越來越差。 註三:重拍為拔河戰術,腳退步後,隔三至四秒再退步,讓對手抓不到節奏。拉長也同為拔河戰術,將重心偏移致左或右腳。 師出同門的「臺師大景美隊」以2:0擊敗「景美臺師大隊」拿下公開女子組冠軍,雖然對手為昔日戰友,但面臨對打時,臺師大景美隊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學生柯雯綝表示,教練仍希望雙方竭盡全力比賽。景美臺師大隊的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學生呂宜家則認為,因熟悉對方招數,所以需要更認真與穩定的出招,「下去就是都要認真比賽,就是看誰拉贏,所以沒有特別說要放給誰。」洪聖賢指出,因台灣男女平權發展成熟,因此拔河性別人口比例較他國平均,而台灣女子拔河的訓練扎實,往往在國際賽事中能拿到前三名。臺師大景美隊將代表我國參與2024國際拔河邀請賽,柯雯綝認為,很高興有榮幸代表國家參賽,雖然會緊張,但可以透過今日比賽表現做精進。 拔河並非亞洲運動會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運動項目之一,柯雯綝希望未來能登上拔河最高殿堂世界運動會的舞台,林昱浤則說:「我希望自己可以拿到一個世界冠軍,也希望臺體這支團隊能在拔河賽場上的出賽率越來越高。」張瑋哲盼臺體能組成拔河專長隊。談及大專生會面臨的壓力,過去曾經也是拔河選手的洪聖賢認為,學生會面臨多方壓力時,拔河常是最容易被放棄的目標,他鼓勵學生不要放棄,把拔河當做運動,促進身心健康。
林肯大學辦氣候行動節 盼民眾攜手投入環保
國際
第1801期
林肯大學辦氣候行動節 盼民眾攜手投入環保
2024-11-29
【記者鄭孟佳報導】英國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於18日至23日舉辦「氣候行動節(Climate Action Festival)」,透過藝術展覽、森林走讀、碳足跡計算、舊衣捐贈、播放環保主題電影、全市社區垃圾分類等為期一周的活動,提升眾人對氣候議題的認知。活動主辦人艾力克斯.福斯利伍德(Alex Foxley-Wood)表示,今年的氣候行動節首次讓學生自行籌辦活動,吸引了超過300名參與者。 林肯大學永續發展團隊莉比.約翰(Libby John)表示,氣候行動節提供相當多元的方式,讓人們參與氣候與永續議題,「從藝術到科學、垃圾清理、衣物交換、園藝和自然攝影等都有,我們還邀請了當地社區的組織一同參加。」他說道。永續發展團隊透過讓民眾親自投入環保活動,對議題產生更深刻的了解。於氣候行動節中舉辦野生動物攝影工作坊的麥可.提格(Michael Teague)指出:「我看到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教職員以及一般民眾一起互動、參與,且在討論氣候危機時分享彼此獨特的想法與觀點。」他的工作坊讓參與者能實地練習,並在林肯大學的布雷福德池(Brayford Pool)校區捕捉美麗的鳥類照片。 提格分享了氣候行動節期間,他認為最喜愛、也最奇妙的環節——攝影工作坊的尾聲,一隻美麗的翠鳥突然停在眾人面前,讓大家得以捕捉他的倩影。他表示,許多參與者以前從未見過翠鳥,「當像翠鳥出現這般不在計畫中卻充滿魔力的時刻發生時,它會加深人們與周圍環境的聯繫。」提格說道。他相信,若能讓更多人目睹生態與環境之美,進而因此受到啟發,就更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採取具體行動,或是對環境做出有意義的改變。主辦人福斯利伍德補充,已有許多社區團體和在地企業表達未來參與活動的意願、討論彼此在永續行動上的合作;學生則希望能舉辦更多同儕間的交流。 「我的夢想是,20年後全世界的孩子能在學校學到人類如何攜手合作,應對氣候變遷、拯救了地球,為未來世代保住了家園!」約翰說。他強調,環境危機是真實存在且迫在眉睫的議題,此次氣候行動節以積極正向的方式應對,便是希望大家能受到激勵,從而做出實際行動。「這(環境永續)關乎每個人的未來,永續影響著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福斯利伍德說。他說明,從食物供給到天氣、能源、職業發展,乃至野生動物,一切都與永續息息相關。氣候行動節以低成本的方式舉行,讓來自各式各樣背景的人都能接觸氣候行動,藉由教育及分享對自然的熱情,期盼創造一個不再過度消費、彼此關愛並珍視自然的世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