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專題
遊走灰色地帶的動物白衣天使 獸醫助理認證上路後為何卡關?
焦點
2025-03-20
專題
安置機構助街友重建生活 內部規範反成脫遊阻礙?
焦點
2025-03-20
專題
校園運動空間規劃不善 複合式場地突破舊思維
焦點
2025-03-20
專題
運動不受限 適應體育為身障生開啟新可能
焦點
2025-03-14
專題
我的戀人在手機裡:乙女遊戲重塑愛與被愛的模樣
焦點
2025-03-14
專題
性別友善廁所推廣困境 隱私、安全與規範問題待解
焦點
2025-03-14
專題
Z世代打造職場新氣象 企業文化迎新挑戰
焦點
2025-03-14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6期
第1805期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第1585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636期
張凱翔油彩繪樂高 憂科技世代失創新
2016-11-09
【記者楊采翎台北報導】樂高玩偶時而立體、時而平面地在畫家建立的抽象空間中逃跑、掙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學生張凱翔1日至20日,在雅逸藝術中心展出個展《拾光劇場》。以寫實油畫手法,描繪充滿童趣的樂高積木,展現童年的純真。張凱翔從小就喜愛色彩鮮豔的樂高積木。起初,他照著說明書將積木放在正確的位置上,隨後逐漸組裝出許多想像中的物品,一個屬於他的幻想世界便油然而生。另外,張凱翔也透過繪畫建立自我。他表示,當他繪畫樂高人物時,繪畫也成為鏡像的過程,藉以認知自己。〈童年知覺的末日〉運用三角形畫框,展示被困在零散樂高積木中表情掙扎的公仔。張凱翔說:「這件作品是以童年玩具作為一種對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反思。」在他生長的年代,流行可以堆疊、訓練邏輯的樂高積木或遙控汽車。然而近幾年,孩子手上卻是影音效果炫麗的平板電腦。張凱翔表示,單純的童年已在這種由虛擬建構的世界中失去創新的本能,呈現一種危機意識。 以三角形畫框展示危機感的〈童年知覺的末日〉,呈現當代孩子沉迷於虛擬電玩世界,從前單純的童玩時光已面臨末日。 圖/楊采翎攝胡迪從被黏貼的照片中垂放出一條紅線,像在敘說胡迪想要尋找真愛,但紅線的那端卻是來搗亂的三眼怪。〈從一條紅線開始〉將人物及物件全部置中,形成強烈的集中感。張凱翔表示,這件作品反映真心在社群交友的群眾少之又少,反而充斥網路推銷、詐騙、尋找一夜情等複雜的社交活動。 〈從一條紅線開始〉藉由紅線及被照片框住的樂高主角,比喻網路交友的不確定感。 圖/楊采翎攝「創作就像拍電影,對應著一齣齣的劇本。身為創作者的我,如同導演一般,導出了我的內心世界。」張凱翔表示,常被現今社會詭譎的現象蒙蔽。藉由拼湊樂高拾起童年光陰,展演內心劇場,以覺知身心現況,不在現實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