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原民玩笑惹議 政大推族群課程盼消歧視
校園
第1742期
原民玩笑惹議 政大推族群課程盼消歧視
2020-12-31
【記者李加祈綜合報導】日前,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社團搭蘆灣社Talu’an(以下簡稱搭蘆灣社),遭政大學生以不當言詞開原住民族玩笑,掀起師生討論。政大秘書處於民國109年12月21日發表聲明,承諾校方將加開族群多元文化相關通識課程,以期加強政大師生對族群議題的敏感度。然而通識課程能否有效提升學生對多元族群的認同,仍有待商榷。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社團搭蘆灣社Talu’an社員參加109年北區大專學生原住民族族語歌唱大賽。 圖/搭蘆灣社Talu’an提供搭蘆灣社成員於12月17日發文提到,前一晚社員們聽見政大學生開玩笑:「原住民穿露背裝叫什麼?後空翻(番)。」搭蘆灣社成員、政大廣告學系學生許昱博表示,聽到當下很憤怒,「『番』這個字對我們族群來說是一種傷害。」該聲明引起近600則留言迴響,部分學生認為這是「微歧視(Microaggression)」(註1),也有學生認為這只是玩笑。註1:日常生活中,有意或無意地在言語、行為和環境上對特定人士或團體發出敵對、貶抑、種族輕視或侮辱的訊息。通常發生在當事者可意識的範圍以外,是無形、隱晦的歧視性態度。政大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學生黃昱提到, 原住民族透過多年正名運動表達反對「番」字的歧視稱呼,且83年《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已改用「原住民族」為正式稱呼,但經過20多年仍聽見這樣的言論,「真的令人非常憤怒和悲傷。」而政大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的原住民族學生高仲凱則認為,當事人可能因生活中沒有接觸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以忽略歧視性字詞恐造成傷害。為建立多元族群友善校園,政大秘書處於12月21日聲明,校方將結合多元文化、民族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開設相關通識課程。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社團搭蘆灣社Talu’an社員至蘭嶼田野調查課程之一即為學習整理芋頭田,而芋頭為達悟族主食之一。 圖/搭蘆灣社Talu’an提供目前政大族群課程多由民族學系開設,政大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以下簡稱通識中心)主任古孟玄提到,政大歷年曾開設台灣原住民語言與文化簡介等相關通識課程,雖109學年度上學期並未開課,但古孟玄強調,學生在學期間至少四年,「其實(學生)都有機會修到這些課。」曾修習民族學系「民族學田野調查:泰雅族文化與地理研究」課程、政大社會學系的學生周亭錡即認同道,「若能透過學校資源,親自認識不同背景的同學,這種無聊玩笑就不太會發生。」周亭錡認為,閱讀文獻外,親身接觸原住民族能更深切了解他們面臨的困境。而若學校未來開設多族群通識課程,他也有興趣修習。政大民族學系系主任王雅萍說明,立法院已於108年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草案,將原住民族教育實施對象自原住民族學生擴大至全體師生及國民,因此他預測,開設多族群通識課程將成為大學開課趨勢。 民族學系在微歧視事件後,將更積極爭取設立核心通識課程。古孟玄則回應,通識中心亦歡迎教師踴躍申請開設通識課程。而針對族群課程設計,王雅萍建議可從民族法規與文化內涵下手,由軟、硬兩層面設計課程。首先可讓學生認識民族政策法規,如:透過介紹《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UNDRIP)》(註2),讓同學了解國際民族法規的發展趨勢。另外,王雅萍也認為,透過音樂舞蹈等文化資產,能讓學生認識並欣賞原住民文化,進而尊重包容。註2:宣言中申明原住民族與所有其他民族平等,並認為原住民族在行使其權利時,不應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視。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社團搭蘆灣社Talu’an 西元2020年度展演出版之刊物《Macinanao a TAO》,刊物名稱是達悟族語「學習的人」的意思。 圖/搭蘆灣社Talu’an提供然而,學校欲開設族群通識課以打造友善校園,部分學生仍對其成效存疑。許昱博質疑,學生投入通識課程的心力有限,且修課者可能侷限於對族群議題感興趣的學生。高仲凱也指出,微歧視是長期累積的觀念,「我們很難單靠課程改善這種(微歧視)情況。」政大搭蘆灣社社長、廣告學系學生謝維元更擔心,若透過課程強制學生了解原住民族文化,恐會引起反彈。除建立多元族群友善校園外,黃昱更指出,周末前學校並無任何單位公開回應事件,他認為,學校處理速度過慢,「好像(學校)就是把我們放在那邊。」黃昱也提到,校方應更及時關注原住民族學生身心狀況。對於事件後續處理,政大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以下簡稱原資中心)行政專員田菀菲表示,原資中心於搭蘆灣社社員發文當日即關心事件發展,目前也已和校內身心健康中心商討,將以搭蘆灣社學生為主要對象開設團體工作坊。 109年政大原民週「尋找祖靈的聲音-排灣鼻笛工藝介紹」文化講座,邀請排灣族文化工作者謝正男分享鼻笛的故事。 圖/國立政治大學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提供王雅萍表示,微歧視事件能讓全校師生發現政大在友善族群議題上仍有改善空間。謝維元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文化的載體。」事件後,他更認同自己的原住民族身分,期盼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平等對話、交流。
原資中心遲成立 政大生盼重視
校園
第1640期
原資中心遲成立 政大生盼重視
2016-12-08
【記者陳詩妤綜合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揭牌典禮於5日舉辦,將提供原住民學生生活、課業及生涯輔導等協助。然而政大擁有民族博物館、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等機構超過十年,卻在原住民學生人數超過200人後才成立原資中心。 政大原資中心成立,有助校內原住民資源的整合。圖/政大學務處提供 政大搭蘆灣社在揭牌典禮開場表演飲酒歌,嘹亮歌喉及悠揚旋律使觀眾印象深刻。圖/政大學務處提供 揭牌典禮靜態展內容包含「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政大民族學系」、「政大小米園」、「搭蘆灣社」等單位的相關活動成果。圖/陳詩妤攝根據「大專校院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補助要點」,國內公私立大專校院若原住民學生達100人得申請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成立原資中心。政大畢業校友、搭蘆灣社社員郭文萱Eleng Kazangiljan表示,搭蘆灣社曾在民國99年於六長會議中向校方提出成立原資中心的建議,但未得到確切回應。 搭蘆灣社幹部與原住民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及原資中心主任高莉芬合影。圖/陳詩妤攝直到搭蘆灣社深入調查校內原住民學生生活及求學上的適應困難,校方才意識到問題。「社團的資源真的有限,而且這個工作本來就是校方責無旁貸的」,郭文萱Eleng Kazangiljan希望校方可以積極成立原資中心。政大搭蘆灣社社長、政治學系學生葉王靖Kuliw表示,經雙方評估及溝通後,校方於104年送出原資中心業務費申請,今年正式成立。政大學務處秘書盧世坤表示,揭牌後將陸續發展學生課業輔導、生涯輔導等業務,也預計本月將進行原住民學生普查。而以往校方無清楚劃分原住民學生的諮詢管道,如今能藉由原資中心解決,葉王靖也期待「原資中心以後能提供行政資源整合的協助」,同時希望未來能推動民族相關課程,培養原住民學生自我認同、更了解部落文化。原資中心的設立有助於整合和原住民學生相關的資訊,但首先面臨人手不足問題。搭蘆灣社大使Syat Rakis認為「中心的工作其實非常多且複雜,且有些活動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理解原住民學生的需求,才知道如何有助於政大原住民學生在學校生活,或者是未來生涯規劃等」,希望學校能增設專任助理。另外,為因應原資中心剛起步,葉王靖表示,搭蘆灣社和校內原住民學生連結緊密,一年內會致力於幫助原資中心步上軌道。同樣設有原資中心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立以來即和校內原住民研究社保持密切關係。原住民專責導師李凱婷表示,原資中心和原民社學生合辦活動時會提供學生資源、也給予他們很大的發揮空間,以資源全力支持原民社的學生籌辦活動。原住民、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生胡運陞建議原資中心的資訊不只在原住民學生之間流通、在一般學生中也可以公開推廣,如此有助澄清誤解,也會讓學生都注意到原住民教育上的發展進而重視之。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