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99期
異國飲食文化促交流 新二代望破除刻板印象
2024-11-15
【記者王保伶報導】教室飄來陣陣鳳梨香,空氣中夾帶著一絲酸甜的氣息。講師用熟練的刀功削著鳳梨,學員在一旁攪拌浸泡在水中的酸子,齊力完成南洋特調飲品。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以下簡稱中原服學中心)於9日舉辦「我有兩個家-來杯越式特調,來場新移饗宴」活動,與學員分享新住民家庭故事,並帶領他們製作越南特色飲品。主辦方希望,參與者能透過活動深入了解新住民文化,也讓他們打破對新二代的刻板印象。 中原服學中心職員盧永富指出,桃園地區族群組成多元,且新住民及新二代人口比例位居台灣前三名,但大眾往往因對他們不熟悉而產生偏見,甚至歧視。因此,中原服學中心以新住民、新二代為主角,舉辦「我有兩個家」系列活動,邀請講師講解、開設工作坊,期望加深學員對新住民群體的認識,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無阻地交流。 講師杜金歡的故鄉在越南安江省,當地人在炎熱的天氣下,習慣在飲料中加入大量冰塊,冬天也不例外。由於冷飲是越南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杜金歡決定帶領學員製作一款越南傳統飲品。參與者在老師的指引下,將熬煮酸子後瀝出的深褐色液體,加入鳳梨與砂糖,製成酸甜解膩的酸子鳳梨飲。這款冷飲在台灣極為少見,成為這次活動的亮點。參與者品嚐飲品後點頭,表示一致好評。來自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小澤(化名)提到,講師在備料時展示越南人獨特的削鳳梨方式。越南人認為殘留於果肉的內刺不能食用,因此去皮後還需以橫切的方式去除內刺,與台灣常見的削法十分不同,使他印象深刻。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的新二代學生張明騰則展示各階段的家庭合照,分享自己在印尼的童年經歷,以及回台後因環境陌生的焦慮狀況。但他強調這些經歷其實很普通,他期望翻轉新二代的生活充滿挫折、講話有口音等既定印象,「其實新二代只是一個中性標籤,不代表所有新二代的生活都不順。」他說道。盧永富也提及,藉由新二代同學的分享,台灣青年能了解無論來自何種文化,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都是相似的。小澤談到,因為成長經歷中沒有遇到太多具新二代身份的同學,對新二代沒有太多想像,「但今天透過分享,讓我看到他們獨立、懂事的特質。」他說道。 杜金歡說:「希望台灣社會在認識新住民的文化、習俗、穿著、美食及語言後,能更包容新住民的文化差異。」張明騰也表示,不了解新二代文化的人容易對他們產生刻板印象,因此他希望透過分享,使大眾更熟悉東南亞文化,解開這些誤會。「我有兩個家」活動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拉近不同族群間的距離,使台灣成為一個多元共融的社會。
生活
第1730期
「越緣」人團圓 南萬華成新住民歸屬
2020-10-01
【記者黑立安台北報導】「xin chào。」一位又一位身穿紅色長袍的女性走上舞台,拿著麥克風,害羞地對台下的觀眾們說。「xin chào」是越南文「你好」的意思,而他們身上穿的,是越南的國服「奧黛」(Áo dài)。這是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青年社區,9月27日台灣社區實踐協會舉辦「南萬華越南生活節親子園遊會暨中秋晚會」,與民眾一起共度中秋節。 越南新住民們穿上越南的傳統服飾「奧黛」,介紹給現場參與民眾。 圖/黑立安攝越南的中秋節同時是兒童節,因此台灣社區實踐協會選在中秋節前夕舉辦親子園遊會,邀請台灣民眾一同歡慶。雖然活動當天下著雨,卻仍有許多民眾撐傘共襄盛舉。攤位上販賣新住民製作的越南美食,像是炸春捲、香茅茶等。現場民眾也可以手作越南傳統燈籠,先以竹筷架出立體的星形,再用玻璃紙、彩條裝飾。身穿越南國服「奧黛」的新住民媽媽們提著燈籠在社區內遊行,並走上舞台展示越南傳統服飾。越南新住民範氏明開心地說:「我在台灣十幾年第一次有這樣的活動,感覺很溫暖,像回到越南一樣。」 越南生活節現場架設攤位,教導小朋友用竹筷製作越南的傳統燈籠。 圖/黑立安攝台灣社區實踐協會舉辦南萬華越南生活節系列活動,從9月開始至12月,透過座談會、體驗活動讓更多人認識越南文化,親子園遊會則是系列活動高潮。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社工員沈曜逸提到,他大學時因課程到南萬華服務,發現此處是台北相對貧困的地區,引發他繼續待在青年社區服務的想法。協會成立後先設立兒少據點,陪伴兒少過程中,逐漸認識他們的家人,才發現許多家庭由越南新住民組成。這些新移民跟協會志工分享,他們在台灣大多數的時間都為家庭奉獻,鮮少有自己的生活,希望能透過這次的活動認識其他新住民。因此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期望能將南萬華打造成「新南鄉」,提供越南新住民彼此交流的機會,增加他們的歸屬感。 越南生活節推出的萬華周邊9家越南美食地圖,讓新住民彼此交流。 圖/黑立安攝活動邀請新住民二代(以下簡稱新二代)分享成長經歷,新二代、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生劉千萍說明,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曾因為台灣人嘲弄東南亞文化,而不認同母親的背景,直到大學才開始接觸越南文化。近期移民署通過修法草案,將下修新住民發展基金的新住民委員人數,影響新住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權益,讓劉千萍意識到新住民的權益迫切地需要被保障。劉千萍也提到,台灣大學生對新住民議題較難產生共鳴,但是新二代面臨權益受損的困境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希望大家可以多關注新住民權益,維護台灣的多元文化價值。 萬華親子館正教導在攤位小朋友玩越南的傳統骰子遊戲「魚蝦蟹」。 圖/黑立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