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藝文
第1804期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記者李香霆台北報導】高掛在窗上的藍白色珠簾,在陽光灑落後折射於地面,猶如水紋般波光粼粼。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的趙曼君與藝術家林沛儀,於12月15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共演行為創作《游泳池在哪裡》。透過交雜不同歷史記憶的建築,兩人以肢體表現勾勒外婆的生命故事。 對趙曼君的外婆蘇朋子而言,當代館現址是他記憶中的小學,也是啟蒙他學習游泳的場域。事過境遷後再次回到當代館,外婆一句「游泳池在哪裡?」,成為趙曼君此次創作的契機,他說:「外婆在定位他記憶中模糊的方位,加上當代館外也是以前學校的範圍,所以我想要突破現在的界限進行創作。」在演出中,他與林沛儀身著泳衣,隔著一道窗戶凝視對方,在哨聲的催促下做暖身動作,彼此的一舉一動如鏡像般相互映照。當年外婆與他的姊姊被教練推進泳池一事,意外成為他學習游泳的啟蒙,但姊姊卻因此對泳池產生陰影。趙曼君以此表示,同一個歷史事件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游泳課起源於日治時期,是基於強身健體的觀念,也與戰爭高度相關。」趙曼君解釋,戰時躲避空襲的記憶也刻畫在外婆的小學記憶中,至今對於密閉空間的恐懼正源於此創傷。林沛儀依偎在趙曼君身上,兩人蜷縮在一起,展現外婆在幽暗狹窄的空間中,喘不過氣的壓迫感,林沛儀說:「我趴在曼君身上念文本的時候,聲音受到壓迫所以只能更用力發聲,即時的情緒造成表演的特殊性。」 台北當代館於二戰後變成臺北市政府舊廈,今日則作為美術館。趙曼君用泡棉翻模成的仿紅磚代表建築,用不尋常的肢體動作詮釋著年輕世代難以感同身受的跨世代歷史記憶,「我們這一代已經無法體會這個時期,但是聽外婆說這些時,也是在同理與關懷他的創傷。」他提到不管是家庭成員私人的生命經驗,抑或是該時代下的集體議題,這棟當代館的建築物都見證這些歷史轉變。 觀眾朱家陵認為散落的紅磚代表著每段在此建物中的零碎經歷,「他們把四處的紅磚收集起來,抱在一起擰出紅磚裡的水,這個畫面的情緒相當強烈。」到了演出尾聲,趙曼君與林沛儀將磚頭中被擰出的水收集後潑向窗戶外的土地,如同記憶裡的片段,永遠凝結於那一瞬間。
竹藝融當代馬戲 劇團訴社會議題
藝文
第1641期
竹藝融當代馬戲 劇團訴社會議題
2016-12-14
舞者奮力攀爬而出,背景投影「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其上的布條寫「正視歷史,還我正義」。圖/圓劇團提供【記者李奇芸台北報導】低鳴的男聲迴盪在劇場,書生翻開歷史的扉頁,如同穿越時光般,日治時期社運、人文的黑白照片映入眼簾。《如果你還在》由「圓劇團」創作,10日在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內湖校區中正堂上演。連結歷史脈絡,以當代馬戲結合竹子工藝,闡述人民面對社會的態度,道出對世界的深沉吶喊。表演者挑起竹竿後,分別穿上白色馬褂與西裝,開啟兩個時代的對話。白球在扁擔上來回滾動,或被拋出、跳躍於兩位舞者的雙手、肩膀,透過舞者間默契的傳遞,保持扁擔平衡,表達社運中眾人「團結」的意象。民國77年,原住民為爭取土地權走上街頭,是第一次的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為表達原住民遭文化摧殘的痛苦,舞台上的竹簾投影出當時其從南部徒步到台北抗議的過程。舞者從一旁緩慢地爬出,神情凝重地表達當時抗議者心中的痛苦、辛酸。「現在原住民的自覺類似日治時代蔣渭水領導的民族文化啟蒙、議會請願運動所激發的台彎民族意識。」導演、舞者林正宗認為,這正是作品連結兩個不同時代的關聯,透過歷史讓人們更能看清當下。 「還我土地運動」投影結束後,表演者將竹簾放倒,舞者痛苦在地上掙扎。圖/圓劇團提供劇中一幕舞者隱匿於竹簾後,展現空中皮條特技,透過穿過簾幕的微光,能夠看見舞者的肢體及影子的光影流動。竹簾前投影的則是華光社區土地拆遷的影像,一台台怪手剷平百姓的家園,一切瞬間化為烏有,「那是種很痛苦的情緒表現,十幾年的家園刹那就不見了,抗議也徒勞無功。」舞者、台戲民俗技藝學系學生盧慶晟說道。華光社區位於國立中正紀念堂東側,89年時即被政府劃定為都市更新地區,歷經居民多年抗議,仍舊在102年被強制拆除。當時參與聲援抗議的五位學生、居民也被以妨害公務的罪名被起訴判刑,引申為後來的「華光五人案」。 舞者在竹簾後展示皮條特技,透過竹簾透出的光影能看見舞者的肢體動作。圖/圓劇團提供劇末,多顆橙黃的發光球體在黑幕中左右擺動,象徵時光不斷流轉,也如同人民勇於發聲的精神化作盞盞明燈,喚醒所有生存在社會下的大眾。「社會運動有不同的發聲方式,不一定要上街頭抗議。」舞者、台戲民俗技藝學系學生葉時廷認為,以當代馬戲的特技表演加入原創性的元素去敘事,也是另一種關注社會的方式。日治時期是社會運動的開始,受到文化啟蒙的台灣人開始爭取權利。儘管時空不同,到了現代,人民對社會的展望卻有類似的方向。觀眾許洳翡表示,舞者利用白繩綑綁自我、吊掛,搭配竹簾投影摧殘家園的畫面,以馬戲方式帶出沉重議題的省思。觀眾黃鈺婷則表示,以竹子、馬戲手法呈現表演讓人耳目一新,劇中許多符號也需要觀眾用心思考才能了解。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