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當我們習慣購買折扣書——成全荷包、下架了誰?
藝文
第1736期
【社論】當我們習慣購買折扣書——成全荷包、下架了誰?
2020-11-19
1111購物節當日,店家莫不祭出流血優惠、對民眾敞開大門,40餘家獨立書店卻在雙11前夕聯合發布「本書店將於11/11歇業 #書本的削價競爭最終影響到的是你和我」,直指網路書商的折扣戰長期重傷各地獨立書店業者,今年雙11momo購物網、博客來書價更在特定時間下殺66折,引發部分獨立書店串聯抗議。松鼠文化、寶瓶文化兩家小型出版社也分別在9日、12日表態,將於momo購物網撤架,不願書遭賤賣。喊出歇業重話,實則是停業一天,獨立書店此舉掀起熱議。不以為然的人也不在少數,認為在自由經濟的市場機制下,憑什麼書本就是不能打折的商品?折扣書誰不想買單?書店經營者並非自視甚高覺得自己無可取代,而是追求一份生存的尊嚴。事實擺在眼前,出版業每一個環節的工作者都靠「消費者願意為一本書付出的金額」維生。身為書的消費者,我們或許想問,為什麼獨立書店不能像網路平台般,常態販售79折書籍,或是在大促銷時推出66折優惠?原因出在多數書店向出版社進書的價碼是原價七折,假設他們以79折販售原價300元的書,每本書僅能賺27元,連一杯咖啡的錢都不到。那為什麼出版社不給獨立書店進書價優惠?因為出版社要養作者、編輯、設計、印刷等等,原價的利潤讓出版社盡量不虧待任何人。然而,當79折的折扣書成為日常,書的利潤空間面臨壓縮。簡單的算術解方自然是出版社提高書的定價,讓新的折扣價等值於舊的原價,扼殺地卻是只能越賣越貴的獨立書店。變相地使書失去實體、多元的小型通路,因為活下來地會是,目前自行吸收成本、用折扣搶佔市場的網路書商們。更有不少出版相關業者擔憂,當網路書商依恃資本奪得市場龍頭的主控權、當民眾對優惠價漸漸麻木,折扣所需的成本可能回過頭來轉嫁給出版社,意即出版產業上下共同承擔。民國108年,台灣的新書出版總量正創下18年來的低點,且是逐年下跌。也許,一家獨立書店對你而言不比街邊的7-11重要,但作為書的消費者,我們都不該忽視他們試圖發出的警告——選擇購入一本折扣書代表了什麼?除了金額打折,還助長了出版的萎縮。1111的圖示如書本整齊直立於書架上,當天更是韓國的書店節。這天,台灣人購入折扣書的思維卻使數十間書店閉門、下架了。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