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597期
羅禾淋打造數位佛陀 盼重省虛實界線
2015-05-14
《數位佛陀》為一尊抽象的雕塑,在經過攝影機擷取、電腦運算解碼後,可由影像看見佛陀面貌。圖/杜曜霖攝 【記者杜曜霖台北報導】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學生羅禾淋的個展《最後的佛陀》8日於新苑藝術開幕。他藉數位作品探討,現今人們容易透過網路取得答案,面臨問題時,習慣訴諸科技而非宗教解決,於是預測未來傳統信仰將逐漸被取代,甚至可能消失。 羅禾淋提到,數位時代中,人的所見所聞都是經過編碼轉換的影像和聲音。他創作《數位佛陀》,製作一尊不規則形雕塑。並以攝影機拍攝,再透過電腦運算、解碼,將原本抽象的形狀轉換成一尊佛像,顯示於雕塑前方的屏幕。現實中的雕塑沒有臉孔,但螢幕中卻清楚顯現佛陀面貌,呈現「現實中摸得到卻看不到,虛擬中看得到卻摸不著」的現象。 此外,羅禾淋結合魔術鏡與電視影像,創作《完美的犯罪》。螢幕暗下時,觀眾可透過鏡子看見自身倒影,螢幕亮起時,藝術家在鏡中現身。羅禾淋透過三面鏡子循序漸進呈現鏡中人「破壞」、「槍擊」與「拍攝」等入侵現實世界的過程。第一面鏡子中,鏡中人大力敲擊鏡面,試圖打破鏡內與鏡外的連結;第二面鏡中,他對著鏡子開槍;而最後,鏡中人舉起相機,對鏡外按下快門。「比起前兩者,拍照是更殘暴的武器。」羅禾淋以拍攝處刑影片、引起恐慌的中東武裝組織IS為例,解釋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影像變成殘酷的媒介。 羅禾淋國高中時期曾沉迷網路遊戲,混淆現實與虛擬,回憶過去,他說:「當時生活在現實世界反而是辛苦的過程,因為現實中不被認同,一直想要逃回自己的虛擬世界裡。」他深感虛擬世界的威力,因此創作作品,希望觀眾藉由作品,重新審視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線,並認真思索是否太過依賴網路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