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競技體操錦標賽台東登場 眾人積極應戰國際賽事
2024-10-25
生活
【社論】言論自由還是仇恨溫床?Threads如何影響社會對話
2024-10-25
校園
東大學生會長彈劾程序存疑 教授籲主動公開資訊
2024-10-25
校園
清大宿舍分棟惹議 學生憂影響書院營運
2024-10-25
校園
臺師大重訓室人力不足 縮減開放時間引學生不滿
2024-10-25
國際
密州政府推經濟政策 欲留大學人才逆轉貧窮困境
2024-10-25
國際
曼大領頭成立人文學聯盟 盼跨界解決全球議題
2024-10-2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08期
以弱勢者為師 藉木工體驗消除社會歧視
2019-10-09
【記者萬巧蓉台北報導】走下萬華舊忠恕市場的地下室,旋轉樓梯的牆面上是一排排工法細膩的雕紋木條。地下室裡疊著好幾堆成人等高的木棧板、木條、木塊,敲擊木料的聲音規律地從不同角落響起。這裡是「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以下簡稱夢想城鄉)的木工班基地,6日下午,它搖身一變成教室,舉辦「最溫柔也最勇敢—木工體驗工作坊」,經濟弱勢的木工班成員化身小老師,帶民眾走近自己的木作日常。 藍波穿著寫有女兒名字的圍裙,和參與工作坊的民眾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 圖/萬巧蓉攝 夢想城鄉為《貧窮人的台北》設計這場體驗工作坊,希望群眾從體驗起步,了解都市貧窮議題、傾聽並同理貧窮人。木工班成員藍波(化名)、大銘(化名)、輝哥(化名)將廢棄的大塊木棧板拆解成一條條木料,再拔除木料上方的釘子,這些木材便可再生使用,組裝成為櫃子、椅子等生活用品,或是創作成各樣的木雕裝飾。他們分別講解、示範木棧板的拆解步驟,大塊木棧板就在俐落的三雙手上變成可再利用的木材。接著民眾也分組體驗親手拆木棧板,每個人戴上手套、拿起工具動手實作,大家時不時互相提醒「小心不要弄到手」、「這個我來」,也互相鼓勵:「你辛苦了!」每塊重生的木料都經過了和諧的分工,一轉眼,拔下的釘子填滿大半個油漆鐵桶。 輝哥指導民眾安全地使用機器分割木塊,大家凝神學習陌生的木工技藝。 圖/萬巧蓉攝 民眾體驗拔釘,小心翼翼地將木棧板還原成一個個木塊。 圖/萬巧蓉攝 夢想城鄉自民國104年開辦例行性木工班,招募無家者或經濟弱勢者加入。木工班負責人古明韻說,這裡除了能培訓木工專長,更有意義的是提供他們一個練習人際互動的場域。他解釋,萬華已經有許多機構在照顧經濟弱勢者的生理、安全需求,而夢想城鄉想支持的是人的社會需求,給予身體或心理無家流浪的人們歸屬感,共同在這個團體裡重建家的感覺與人際信任關係。藍波也說,木工班不是一份工作而已,「我在這裡找到生活的重心。」 藍波協助民眾將木棧板的釘子拆下,每一個合作動作都依靠默契的交流。 圖/萬巧蓉攝 同為社會工作學系學生的輔仁大學傅詩容和東吳大學楊書夢是夢想城鄉的實習生。他們表示,社工系和人密切相關,「但真正去接觸人、在這裡看見的東西,那才是踏實的。」實習生銘傳大學企業管理系洪鳳薇也分享,他曾經像多數人一樣對無家者抱持可怕、危險的刻板印象,在實際相處後才認知到人有多種面向。這個想法也融入進工作坊的下一段課程中:每個人將木塊切割成形後拼成七巧板,並寫上自己的各種特質。「有很多不同的形狀最後可以拼成一個完整的正方形,人也有很多不同的面向才拼成一個你。」參與民眾黃群皓也有所感觸地說:「透過去理解他人、理解社會,其實是回過頭去反思你自己。」 民眾將厚實的方形木塊切割成七巧板,每塊形狀都是獨特的自我。 圖/萬巧蓉攝 每格七巧板都象徵人的各種自我特質,每個完整的人都是由不同面向組合而成的。 圖/萬巧蓉攝 木工班成員大銘在課程中談及自身經歷一度哽咽,「大家如果能夠用比較開放的心胸去關心身邊的人,即使是一、兩句話也好。」他曾感受到的貧窮不只來自經濟層面。黃群皓也有相似的感想,「匱乏跟貧窮不會只因為你沒有家,也有可能你有一個家,但你的心是受傷的。」負責人古明韻從《貧窮人的台北》背後的理念延伸貧窮議題,期待大眾進一步認識廣泛的心理貧窮。唯有透過交流,人與人之間才能互相理解並陪伴,如同木工班成員互為彼此的避風港,「你可以真實呈現自己,他人也會回饋共鳴。」 大銘以自身經歷感傷勸告所有人,不要吝惜對身邊的人多說一句鼓勵的話。 圖/萬巧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