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李濡妘捕捉光影變化 藉影子觸及心靈深處
藝文
第1785期
李濡妘捕捉光影變化 藉影子觸及心靈深處
2023-11-15
【記者王華琳台中報導】「陰影裡的黑去除干擾後,是觸及靈魂深處的關鍵。」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生李濡妘舉辦攝影個展《扮影》。透過記錄周遭易被忽略的影子,李濡妘以影像刻畫出影子與他之間的心靈羈絆,並讓觀眾以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兩者的連結。展覽於6日起於Common+展出。 陽光透進展場,在牆上形成獨特影子,與展覽概念相呼應,也是李濡妘選定此場地辦展的理由。 圖/李濡妘提供「發現自己其實更像影子,也渴望它所停留的地方。」李濡妘提到,陰影是他在追求光芒時能短暫休息的地方,也因為前段時間的創作瓶頸,讓他開始思考自己與影子間相互扮演的關係。談及選擇攝影進行創作的原因,李濡妘認為影像比文字更為隱晦且有敘事性。因此,在這次展覽中,他試著減少文字的使用,單純以攝影傳遞故事。與李濡妘亦師亦友的中科大商業設計系助理教授邱旭蓮說:「李濡妘是非常理性的,能理性地分析他的內心狀態,同時他的照片中也擁有拍攝當下的感性。」《房間》系列的創作源起,來自於李濡妘注意到自己房間裡的光影變化,作品之一的〈甦醒〉,更是他首次將自身影子展現在創作當中。他認為房間對於所有人而言,是一個能容忍個人邋遢、情緒失控的隱密場所,也是與自身獨享敏感時刻的城堡。因此,李濡妘歷經一番掙扎才決定展出此系列,他說:「我覺得被看見是需要勇氣的,而展覽很像是在練習被看見。」觀眾吳彥樺認為,房間所營造的平靜氛圍,讓人們對於室內光影有更細膩的觀察,「這個系列讓我有種是起點也是終點的感覺。」 李濡妘在作品〈甦醒〉中,拍攝了房間牆面上的影子,也將自己的影子融入畫面當中。 圖/王華琳攝《微物》系列作品分為前後兩部分,李濡妘在系列前半將物件與影子一同放入畫面,而後半部分則聚焦於影子本身,「我想只有影子的時候,或許能給觀者更遼闊的解讀空間。」在系列作品之一的〈暫停〉,李濡妘拍攝一個故障時鐘與它的影子。他提到,人們普遍認為攝影是捕捉每一秒變化的瞬間,而影子則像是空間中的時間標記,「可是在這張照片裡時鐘壞了,好像時間暫停,但影子又會隨時改變,那這個畫面就有點違背大家原先的想法。」 〈暫停〉畫面中物體與影子共同存在,李濡妘認為人們依舊習慣將視覺焦點放在物體上而非影子。 圖/王華琳攝在《情緒》系列作品中,李濡妘利用影子將情緒具象化,表達人們在解讀影子時,常將自身情感投射其中。他特別將此系列照片去除空間感,讓觀眾無法看出影子所處的空間。作品以平放陳列於展場中央的安排,則讓觀眾可於四周走動,以不同角度觀賞作品。其系列的作品之一〈刺痛〉,名稱源自於朋友對於照片的感受,也恰好印證了李濡妘拍攝當下的狀態,他說:「回頭去看這些混亂情況下所拍的照片時,才發現它們所呈現的拍攝狀態,是當下無法察覺。」 李濡妘將〈刺痛〉的空間感去除,讓觀眾對影子有更多的解讀,而影子的本體實際為百葉窗。 圖/王華琳攝李濡妘透過展覽提供觀者重新認識影子的機會,讓他們再次觸碰內心深處,「每個人都可以用想像力去閱讀影子的影像,而那樣的想像力背後都有著自己的解讀。」他認為影子能觸及每個人靈魂深處中,難以對他人言說的心緒。同時,李濡妘也期望觀眾能改變對黑暗的負面印象,「我們一定有光也有影,這才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李濡妘在同一角度多次按下快門,記錄不同時刻房間內的影子變化,創作出作品〈時間〉。 圖/王華琳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