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文大視天氣調整候車點 學生盼公告更及時
2024-11-15
校園
服務中心搬遷惹議 中興住宿生控權益受損
2024-11-15
國際
美大學校園推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大學事】強颱災損致通勤困難 師生盼大學視災情自主停課
2024-11-15
國際
馬大服儀指南多次惹議 學生呼籲校方修改多次穿依規定
2024-11-15
國際
伊朗女大生脫衣抗議 頭巾令再引衝突
2024-11-15
校園
中教大成立邵族知識研究中心 推全民理解原民文化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688期
《捩點》與過去共存 行為藝術現生命軌跡
2018-11-14
【記者王昱翔台北報導】昏暗的展場中,行為藝術家陳思潔身著黑色洋裝、光著腳,將上半身伏貼宛若水缸的裝置作品〈枝枒永不腐爛〉,水缸中則有氣泡不斷自塑膠片黏合的「枝枒」中竄出。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的黃莉雅,其展覽《捩點》於10日及11日與陳思潔合作演出。期望結合行為藝術,並透過陳思潔在展品間的遊走與互動,為觀眾「導讀」《捩點》。 陳思潔以肢體觸碰〈枝枒永不腐爛〉的水缸,透過其身處水缸後方導致模糊的效果,營造水流中浮現的感覺。 圖/王昱翔攝「每個人都是由不同經歷的事件累積起來的。」黃莉雅說,「捩點」是過去事件發生過後,其情感與經驗存在於生命中,並與現在的自己共存的狀態。黃莉雅透過《捩點》回顧自身經歷,同時她也希望觀眾能由展品連結自身經驗。而此次與陳思潔合作演出,黃莉雅解釋,由於展品與行為藝術同時呈現,觀眾除了主觀地觀看展品外,也被迫觀察在同一空間的他人(陳思潔)如何感受展品。陳思潔拖著緩慢的步伐,遊走於黃莉雅的作品之中,她時而將臉緊貼玻璃櫃、時而於地面躺臥滑行。陳思潔表示,雖然表演在觀眾之間進行,但展演當下並不大會意識到觀眾存在,而會全然專注於自身的行為,彷彿進入另一個時空,她將此狀態形容為「很私密的事情」。而觀眾則可在旁隨意走動,選擇自己喜好的觀看角度,並藉由陳思潔的行為投射自身的經驗。 陳思潔於表演之中,不時停頓與抬頭凝視,希望觀眾能投射自身於其表演之中。 圖/王昱翔攝此次《捩點》共展出四件作品,黃莉雅說明,展品分別展現捩點的不同型態。如〈枝枒永不腐爛〉以玻璃水缸為容器,並於其中放入不斷竄出氣泡的塑膠枝枒。她希望藉此呈現,雖然人們以為過去的事件已經結束,然事件所帶來的後續效應其實還會持續發展、衍生,而無法再被干涉。如同水缸中不斷自行冒泡枝枒,已發展為自成一體的系統,不受干擾。 展品〈枝枒永不腐爛〉以玻璃水缸為容器,內部設置塑膠片黏製的管狀枝枒,底部則不斷向中空的枝枒灌入氣泡。 圖/王昱翔攝民眾黃莉茹說:「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形式的表演,觀看者可以不受拘束地觀看表演者。」她表示,表演過程中,自己會隨著表演者移動,從每個角度觀看都可以產生不同的畫面。民眾陳皓翔則認為,近乎密閉的展場與行為藝術結合,使觀眾更能感受表演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