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58期
走入城市發展史 條通走讀領民回顧在地光景
2021-12-01
【記者王嘉瑜綜合報導】由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與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攜手,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品涵(筆名路那)擔任嚮導,「條通疑案調查事件簿」於11月28日在林森北路、新生北路與晴光商圈舉辦。活動帶領民眾來到農安街、錦新大樓與林森公園等地,層層剖析該區景物的巨大變遷,並對應曾發生在此地的懸疑案件。通過區域與犯罪間的微妙連結,匯聚成獨特的城市發展歷史。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品涵手拿地圖,向民眾解釋清末民初時角頭與幫派在條通地區內的分布。 圖/王嘉瑜攝條通地區過去歷經不同政權的統治,呈現了台灣歷史的多元面貌,包括日治時期的宮前町與日人墓地、戰後的美軍酒吧文化,以及現今大眾熟知的成人娛樂產業。而本次走讀路線中解說的懸案,皆是在複雜政治與產業文化的交會下孕育與誕生。路那<b>提到,通過檢視過去的犯罪案件,不僅可以帶我們回到過去,理解事件當下的社會氛圍與禁忌,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反思所身處的時空。「界定犯罪的標準不會一成不變,它會因為不同政府、不同時代而改變。」他<b>舉例,走讀路線行經的農安街,過去曾是私人派對的舉辦地點,人們從前只能在這裡藏匿不被社會允許的性慾與性向,尤其受到同志族群的歡迎。民國93年台北市警方在農安街查緝一場男同志性愛派對,路那說明,當時警方粗暴的蒐證過程、媒體污名化的報導,在在透露出大眾對同志文化、愛滋病的無知和曲解,是我們生活在性別平權意識普及的今日所難以想像的情景。 走讀隊伍行經農安街時,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品涵通過警方蒐證留下的照片,介紹農安街事件始末。 圖/王嘉瑜攝對懸疑案件有興趣的參與民眾王佩倪表示,他印象最深刻的走讀地點是被稱為「台北最大鬼屋」的錦新大樓,大樓過去因為建築設計缺失發生過2次火災,因此六樓的靈堂被多數人認為是悼念罹難者的區域,但路那發現照片中的牌位數量與死者人數不符,才發現那是為了安置孤身來到台灣的國民黨老兵而設立的共同祠堂。路那<b>分享,我們會因為刻板印象去害怕某些東西,但如果嘗試去了解、去解釋,就會發現它其實蠻可愛的。 圖右為號稱「台北最大鬼屋」的錦新大樓,黑色的玻璃帷幕是導致民國73年時代大飯店大火時,房客難以逃生的原因之一。 圖/王嘉瑜攝走讀活動最後來到曾是日人墓地的林森公園,公園裡突兀的兩座鳥居是為祭祀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原二郎及他的秘書官。路那<b>解釋,因為政府在規劃都市綠地的更新時,未考慮到該地歷史發展,導致兩座鳥居現在的位置與方向都不在原先的位置。王佩倪説:「在聽這些歷史故事與懸疑案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其實也不太了解我住的地方。」他補充,他不曾去思考幼時家旁的荷花池與農田,如何演變成為今日的高樓大廈。 兩座鳥居矗立在台北市林森公園內,圖右為祭祀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原二郎。 圖/王嘉瑜攝路那説道:「如果我們把城市當作自己的家,我們一定會希望它是設計好的、有意義的。」他也期許大眾可以通過走讀活動,將在學校獲得的扁平歷史知識,結合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凝聚成立體的歷史意識。臺大歷史學系學生莊鎮元認為,台灣人對於歷史的既定印象仍然停留在教科書的層面,而沒有融入生活,他強調,歷史不應該流於過去,而是應該和現代結合,這才是歷史教育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