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24億偏鄉計畫惹議 牙醫控政策助長特權
影音
第1801期
24億偏鄉計畫惹議 牙醫控政策助長特權
2024-11-29
【記者黃詠欣、林沂葳、楊凱傑台北採訪報導】逾3000人上街抗議,本土小牙醫聯盟於24日在立法院發起「反密醫、反特權、反對24億假偏鄉計畫」遊行,認為政策變相增加「波波醫生」實習名額,且無助於偏鄉醫療品質的改善。 「波波醫生」是指在波蘭獲取醫學系學歷而在台灣考取證照的醫學生。他們與國內醫師學習過程不同,台灣需經2到3年醫學生實習、取得畢業證書後,才能參加國考,而「波波醫生」在求學階段的課程中僅為觀摩,考完國考後才進行實習,此外,由於「波波醫生」的實習訓練時數少於本土醫學生,臨床經驗與醫病溝通能力備受討論,引發本土牙醫對「波波醫生」專業度及公平性的質疑。 衛福部為補充偏鄉醫療人力缺口,在偏鄉計畫中擴大招募對象,將只有通過一階牙醫師考試者也列入申請資格,政府將協助安排臨床訓練,並於培訓結束後將學生分發至偏鄉服務。本土小牙醫聯盟認為計畫以醫師實習作為誘因,然而國內醫學生在都會區就有大量實習機會,實習缺額就會留給僅過一階國考的國外醫學生,導致政策規劃變相擴增「波波醫生」的實習管道,使未經歷實習的國外醫學生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進行醫療服務,可能影響偏鄉居民的醫療品質。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召集人陳嘉帆說道:「七年的訓練是很扎實的,不可能跳過這個訓練後跟我說,他有什麼行醫的能力,我覺得是非常懷疑。」 對此,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也回應,強調偏鄉牙醫計畫優先錄取本國學歷的畢業生,不會擴增國外醫學生實習名額,且計畫內的培訓過程經過嚴格把關,並不會降低醫療品質。此外,現行政策如果過度限制國外醫學生的實習機會,將侵害他們的工作權與考試權,國際牙醫強調「波波醫生」能夠勝任與國內牙醫師相同的醫療服務,呼籲外界給予公平對待。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理事長林宗億說明:「他們的課程內容是完全一樣的,國際牙醫回到台灣後,去本土牙醫接受一模一樣的考核與訓練,並通過完全一樣的臨床訓練以及實習,才能拿到臺灣的牙醫師執照。」 本土小牙醫聯盟透過此次遊行針對偏鄉牙醫計畫提出三點訴求。首先,衛福部應撤回並重新擬定偏鄉牙醫計畫,禁止增加無執照國外醫學生的實習名額,並保留2017年實行的「國外大學或學院醫學系科學歷採認原則」,嚴格審查國外醫學生的學歷及國考資格。最後,政府應將國外醫學生實習名額的上限明訂在⟪醫師法⟫中,以保障醫學生的訓練品質。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臨床講師蔡政峰認為:「年輕的醫師要把他安排到偏鄉去執業,這個對偏鄉是一種醫療的歧視。人力不足應該是要透過政府的資源重新分配,例如說你要增加在偏鄉的醫療健保點數,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好的醫生。」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學生陳駿也說:「有更多人來我們偏鄉服務,是非常好的行為,但是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訴求,一定要有總額管制,不可以無上限、無限擴增。」 台灣醫療與教育體系,如何平衡學歷認可、醫療品質和人才需求,還待政府、醫界和社會一同努力,以求找到共識與解方。
「波波」現身說法!《醫師法》修法爭議待多方商討求解套
校園
第1771期
「波波」現身說法!《醫師法》修法爭議待多方商討求解套
焦點
2022-11-17
【記者吳冠緯綜合報導】本土小牙醫聯盟13日發起「反特權、反黑箱 要公平、護健康」活動,於立法院前集結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等成員,抗議立法院通過《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的附帶決議。活動後段,抗議群眾以集體躺馬路的方式象徵波蘭、西班牙等留學牙醫生躺平就能當醫生,以表達對其低入學門檻的不滿。 由本土小牙醫聯盟發起的「反特權、反黑箱 要公平、護健康」活動,活動尾聲抗議者於立法院前馬路躺平,舉起標語表達對於有人「躺平就能當醫生」的不滿。 圖/吳冠緯攝國內學子考取牙醫學系的困難度極高,長年以來,政府對國內本土牙醫學系的招生數量有嚴格的控制,每年全國八所大學牙醫學系招收學生平均約400名。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系學會會長黃柏澍舉例,108學年度國立成功大學成立牙醫學系,然其招生名額卻是瓜分國內原有牙醫系名額,顯示政府對於國內牙醫系招收總人數的高度管控。對比國內牙醫系入學的窄門,本土牙醫認為波蘭、西班牙等留學牙醫生們的入學門檻低,錄取方式也存在疑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系教授林元敏舉例,波蘭醫科大學直接以「畢業後可返台考照執業」為號召,入學考甚至免筆試,僅需經過Skype視訊即可入學。 本土牙醫舉起大聲公,帶領群眾高喊抗議口號,亦有民眾在立法院前對著路過的車輛手舉抗議標語,期待一般民眾能重視此次爭議。 圖/吳冠緯攝對於入學方式的爭議,現為波蘭留學牙醫生的Amy(化名)出面澄清,他表示並非所有波蘭的大學皆為如此。以Amy就讀的大學為例,入學前須達到托福門檻,且入學考分為面試與筆試,筆試由學校教授親自批改,也有教授實際飛往台灣進行一對一面試。波蘭盧布林醫科大學牙醫學系的台灣學生TN(化名)也提到,當時進行入學測驗前,也實際到波蘭接受四科預科測驗,通過後亦須進行一次筆試與兩次面試。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學權部部長蕭任廷則認為,海外留學牙醫學生的入學狀況應由政府積極把關,倘若實際入學與學習情況的調查皆存在困難,應以較保守的態度制定相關規範。 波蘭盧布林醫科大學牙醫學系的台灣學生CJ(化名)表示在波蘭四五年級都在實習,圖中身著綠色坐著的為教授,身著藍色者為助教,躺著作為示範對象者為教授的朋友,其餘圖片右邊為學生。 圖/CJ(化名)提供無論本土或留學牙醫生,若要在台灣成為執業牙醫,皆須依序通過第一階段國家考試、實習以及第二階段國家考試。對此,畢業於西班牙埃雷拉大學牙醫學系的在台執業牙醫Peter(化名)表示,他於大三進入當地診所實習,並於畢業後取得執照,成為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認證的牙醫,可於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執業。但根據目前台灣規定,縱使Peter擁有歐盟牙醫執照,回台卻仍須經過國考與實習檢驗才能執業。對此,蕭任廷闡述國考與回台實習的必要性,他表示國內外病人的習慣不一樣,亦存在病理學上的不同。他舉例,同為口腔癌,由於部分台灣人有吃檳榔的習慣,好發點與國外存在差異。「要先了解地方文化才能醫治那邊的人。」蕭任廷說道。 本土牙醫們在活動中透過行動來展現訴求,活動最後,本土牙醫們將自製的黑箱道具破壞,象徵打破黑箱。 圖/吳冠緯攝根據林元敏提供的統計資料,國內牙醫系學生在國考第一階段通過率約為八成,高於持海外學歷者約四成的通過率。他表示國內牙醫師國考不具篩選機制,透過研讀考古題即有高機率能順利通過。他認為未來留學牙醫生改採學歷甄試,才能達到較好的篩選效果。對此,波蘭盧布林醫科大學牙醫學系的台灣學生CJ(化名)也贊同,他認為目前台灣牙醫師數量已飽和,有其必要透過較困難的學歷甄試篩選留學牙醫生,「考選部要加油,適時更改考試內容並思考如何藉此篩選,才能幫助整體醫療水平提升。」 本土牙醫與國內牙醫學生於立法院前針對《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的附帶決議進行抗議,原本《醫師法》修法被認為是向海外留學牙醫生關門,然其附帶決議被認為是在為該群體大開後門。 圖/本土小牙醫聯盟提供事實上,本土牙醫的訴求在於制度不應額外惠於留學牙醫生,強調政府在制定政策要保有公平性。本土牙醫林醫師(化名)強調,首要仍是公平性問題,其次才是專業度,且他重申並非所有海歸牙醫的專業都存有疑慮,國內仍有認真的海歸牙醫。TN說:「該檢討的是體制與制定規則的人而非進場的玩家。」CJ則認為,導致爭議的根本原因來自政府並無提出顧及雙方權益的辦法,因此,他期望政府制定政策時納入多方討論,才不會造成爭議並增加雙方嫌隙。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