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從浪費到浪漫 以多元媒材重新定義浪漫感知
藝文
第1781期
從浪費到浪漫 以多元媒材重新定義浪漫感知
2023-09-28
【記者黎昕俞台南報導】「我的浪漫裡面有浪費和徒勞。」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班的魯志楷舉辦個展《浪漫製造》,以「粉筆」作為主角,使用自己擅長的攝影、錄像及身體創作等多元手法,連結自身感覺經驗,試圖再現自身認爲的「浪漫」。 作品〈巧克白Chalk White〉是魯志楷將40天以來,電鑽成功的粉筆密封包裝。 圖/黎昕俞攝〈隧道Tunnel〉是魯志楷以行為錄像、雕塑等手法完成的作品。他每日以電鑽貫穿粉筆兩側,直到成功後將其密封包裝,整齊排列在墨綠色的牆上。而鑽洞造成的粉屑與斷裂的粉筆,則被他搜集至玻璃罐子。魯志楷也特別選用教室作為背景,錄製其與粉筆互動的過程,除了隱晦揭岀粉筆作為知識傳遞的工具,也試圖重新定義粉筆的功能。魯志楷表示,對粉筆重複性的徒勞舉動,在時間的遞進之下,帶給他浪漫的感受。 電鑽失敗的粉筆的殘屑,被魯志楷集中在玻璃罐裡,此為作品〈隧道Tunnel〉的一部分。 圖/黎昕俞攝擅長利用空拍機創作的魯志楷,此次轉而以空拍機的俯瞰視角創作,縮短自身與物件的距離,嘗試以平視的角度,捕捉物體垂直落下的狀態。像是錄像作品〈降雪Snowfall〉,便是以鑽粉筆過程形成的粉末作為主角,呈現出粉末掉落的過程。魯志楷表示,此作品呈現出雪垂直落下的狀態,只是縮小了空間尺度。作品〈瀑布Waterfall〉則是將相機快門拉低,捕捉粉筆細粉墜落的連續狀態,以再造手法呈現瀑布的樣貌。 魯志楷特地選用教室場景,錄製出其在鑽粉筆的過程,藉此對粉筆的功能性提出反思。 圖/黎昕俞攝除了以粉筆創作的系列作品,在《綿密時刻》中,魯志楷以影像呈現出建築物、農田及道路,逐漸被煙霧瀰漫至遮住的過程。他認為,當霧氣產生並緩慢遮蓋物體時,觀者雖能感受到視野被遮蔽,卻難以發現被遮蔽的起始點,「我想藉由長時間影像來表達某個時刻的變化,呈現出事物實際在改變,但我們難以察覺其中差異的剎那。」 系列作品《綿密時刻》為魯志楷錄製不同場景的畫面,透過霧氣隨著時間蔓延到整個畫面的過程,表達他對於時間的感受。 圖/黎昕俞攝位於展場一、二樓之間的作品〈小蜜蜂〉,靈感來自魯志楷兩年前隨手紀錄的一則廣告。而後,當他回到原本廣告所張貼的紅綠燈柱時,卻只剩殘留的泡綿膠。於是他復刻相同的廣告貼回原處,並以錄像紀錄,同時請房仲尋找與廣告相似的房屋,並進入屋中拍照。魯志楷再利用感熱紙,將照片印刷成長條狀,從牆壁上的電箱垂落下來。「這其實真的蠻浪漫的,我跟房仲都不知道那個物件到底在哪裡,可是我們還是一起創作了這件作品。」  作品〈小蜜蜂〉為魯志楷兩年前偶然碰見的生活經驗,再延伸而成的作品。 圖/黎昕俞攝觀眾石乙哲認為藝術家鑽粉筆的行為很有意象,他說:「讓我有種空間和時間交錯的感覺,從粉筆變成灰燼,落在地板上,到最後藝術家搜集起來再放回圓桶,有一種循環的感覺。」觀眾黃先生(化名)則表示對〈綿密時刻〉系列印象深刻,「我覺得作品解釋了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什麼樣的浪漫。」
「妒」絕恐怖情人 心理量表見徵兆
新知
第1736期
「妒」絕恐怖情人 心理量表見徵兆
焦點
2020-11-18
【記者陳卓希綜合報導】戀愛是許多大學生的必修學分,但因感情引起的親密關係暴力案件卻逐年增加。有鑑於此,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相關領域的教授組成團隊,研究大學生戀愛產生的忌妒心理,發表〈大學生多向度浪漫忌妒(註1)量表的發展與心理計量品質分析〉,並於7月刊登在《性學研究》期刊。希望藉由量表檢測出學生潛在的浪漫忌妒,提早發現「恐怖情人」的徵兆。註1:浪漫忌妒又稱愛情忌妒,指兩性間親密關係遭到威脅時,個人為了自我防衛,所呈現出的各種忌妒形態,包含認知、情緒和行為等面向。 從高中進到大學的學生,可獲得更多自由交往的機會。戀愛關係若未建立好信任基礎,情侶間容易因懷疑產生不信任感,引發一連串負面情緒和行為。 圖/陳卓希攝情侶常因不信任而產生忌妒心理,引發一連串負面情緒和行為。國立政治大學學生妮妮(化名)談到,前任在分手後開始有自我傷害行為,比如故意飆車摔得全身傷、劃破手腕等。「他把我當成活著唯一的意義。」妮妮表示,青少年的愛情觀常不夠成熟,容易把生活重心放在伴侶身上,導致無法接受分離,且以為自殘行為能表現愛,但實則是情緒勒索。在台灣,平均每天都有160件以上的親密關係暴力案件,妮妮的經歷只是冰山一角。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統計,15至24歲的青少年自殺身亡人數,已持續六年升高,其中感情問題則為自殺主因。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數據顯示,親密關係暴力案件從民國103年起突破每年6萬件,平均每天有160件以上,而青少年年齡層增長幅度最大。 圖/陳卓希攝「國內沒有測量(忌妒)工具。」團隊成員、樹德科大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教授李新民說明,此研究以400名高雄地區大學生作為樣本,團隊透過設計題目,發展出涵蓋「認知、情緒和行為」三種面向的問卷,並搭配情緒幸福感量表做驗證性分析(註2),確定量表效度。研究證實浪漫忌妒與親密關係的攻擊行為具高度關聯,往後學生能透過量表檢測出忌妒指標,發現潛在的偏頗行為。註2:驗證性分析多用於驗證特定的題目、指標,看其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確定量表的可信度。 量表將浪漫忌妒劃分為三個面向:認知忌妒會產生懷疑伴侶的念頭;情緒忌妒會導致對感情的不安與恐懼;行為忌妒則可能會做出跟蹤、偷窺等行為。 圖/李新民提供浪漫忌妒傾向越強,越容易對伴侶產生不信任,更會使自己陷入不安的情緒中,導致焦慮或憂鬱。政大身心健康中心專任心理師李清茵分享,大學生普遍因感情失落而尋求諮商,且女性多於男性,「忌妒出於對別人的在乎。」他說,常有學生抱怨,伴侶能和其他異性侃侃而談,但與自己相處卻無話可說,因而產生自卑。他贊成對大學生制定忌妒量表,因年輕人常深陷負面情緒而不自知,諮商若能搭配量表,可幫助學生釐清複雜的感受。「測驗是很好的媒介,諮商師可由結果延伸詢問。」李清茵補充,忌妒會放大負面情緒、無法理智思考,讓人難以察覺自身行為已偏離常態。妮妮坦言,自己曾因前任與其他異性互動變密切,而不斷查看對方的聊天紀錄,「其實最衝擊的不是聊天紀錄,是我的行為。」他回憶,過往雙方互看手機的行為是出於安心,但後來演變成忌妒和恐懼。李清茵提醒,適當的忌妒可作為感情的潤滑劑,情侶互動需顧及對方底線,展現讓彼此安心的行為。 心理師李清茵建議,在戀愛中遇到問題應與對方溝通,或求助他人。大學生容易將情緒悶在心裡,負面情緒過度累積恐使大腦產生自殺念頭。 圖/陳卓希攝李新民表示,此研究可作為未來發展浪漫忌妒量表的基礎,希望能再加入更多考量因素,如戀愛對象為網路上的虛擬人物,讓量表適用於更多元的情感形式。他期待改善後的量表能廣推於校園,普及學生對浪漫忌妒的認知,也藉由提早發現學生潛在的浪漫忌妒徵兆,預防親密關係的攻擊行為,阻止大學生在不自覺中變成「恐怖情人」。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