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713期
圈養浮水植物 浮株島改善優養化
2019-11-13
【記者黃雪瀅綜合報導】根據環境保護署監測結果顯示,台灣的河川普遍有優養化現象。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陳重逸、劉韋伶、楊宜庭和林庭安研發「浮株島」,以圈養浮水植物的方式,減少水質優養化發生的機率。此研發也獲得「2019臺北設計獎工業設計類組」WDO Sustainability Award。河川因氮、磷等污染源排入,致使水體營養源過多,導致藻類大量繁殖,覆蓋水面造成河川優養化現象,貽害水質,水因無法接觸到空氣,導致缺氧而成為死水。因無法完全制止廢水排入河道,卻又需解決營養鹽(註1)加劇的情況,陳重逸說:「選擇透過自然的方式,從源頭來消耗過多的營養鹽。」浮株島不將浮水植物清除,改以圈養方式,使植物吸收部分營養鹽後,再將之採收成為肥料或是動物飼料。 浮株島不將浮水植物清除,改以圈養方式,使植物吸收部分營養鹽後,再將之採收成為肥料或是動物飼料。 圖/陳重逸提供註1:水體中氮、磷等營養物質豐富的聚集,造成藻類迅速繁殖,使水體氧含量下降,造成植物、水生物衰亡的汙染現象。此裝置底盤為三角形,用以限制植物的生長範圍;上層疊有兩個網狀圓盤,透過圓盤內的刀片分開植株,作為採收工具,而圓盤間留有空隙,因此不會截斷所有浮水植物。劉韋伶解釋,浮水植物是透過水面上的走莖橫向拓展生長範圍,當它長滿後,再利用圓盤將大部分植株採收起來,讓能量離開水體循環,改由其他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吸收,而餘下少量植株繼續吸收養分。 此裝置底盤為三角形,限制植物生長範圍;上層疊有兩個網狀圓盤,作為採收工具,圓盤間留有空隙不會截斷所有植株。 圖/陳重逸提供陳重逸提到,台灣現有的人工浮島較重於生態和生產功能,如提供魚鳥類棲地等,而浮株島的植株,採收後可作為飼料及肥料,為額外效益。此外,一般人工浮島具有時間週期長和尺寸大的特徵,若水庫或湖泊太小將無法容納,陳重逸說:「浮株島的設計可自行組裝,機動性較高,只需一人就能完成移動、採收。」從投放、回收或是採集植株都更省時和省力。團隊希望把裝置更換為環保材質,但考慮到浮力、日曬等問題,須經進一步調查才能實施。劉韋伶表示,必須和相關專業科系或組織合作,進行評估、實驗和修正,並針對產業中實際使用者,作調查訪問及測試,產品才能真正上市。 陳重逸、劉韋伶、楊宜庭和林庭安研發「浮株島」,此研發獲得「2019臺北設計獎工業設計類組」WDO Sustainability Award。 圖/陳重逸提供臺北設計獎評審陳禧冠指出,此裝置針對水質優養化問題提出一個簡單、周到且有效的解決方案,他說:「不僅可以淨化水,還可以產生乾淨的空氣。」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學生陳佩盈認為,營養鹽被植物吸收的過程冗長,此裝置確實能消耗水中部分營養鹽,但若營養鹽來源沒有被根除,植物吸收速度可能也會不及水體優養化,陳佩盈指出,河川優養化問題還是需要依靠廢水排放管制才能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