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56期
北藝大團隊舞馬崗故事 跨域展演盼為傳統發聲
2021-11-03
【記者羅子恆綜合報導】表演者踏於岩石之間,時而隨音樂、時而隨富含情感的詩歌翩翩起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暨碩士班、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及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學生組成團隊,以馬崗文化(註)為題創作《極東之隅:馬崗故事》,結合舞蹈、文學與音樂,反思生態破壞及沒落的傳統漁村。作品於10月30、31日在北藝大鷺鷥草原上公開演出。註:位於新北市貢寮區最東邊的漁村,以漁業為主要發展產業。 有限的岩石群空間中,舞者賣力展現當地文化特色,同時唸詩朗誦的表演者出現在身後與其進行藝術結合。 圖/羅子恆攝演出由三個劇目組成,透過表演場地變換,呈現馬崗當地不同的風土民情。岩石上頭,一男子輕柔撥弄阮上琴弦,有時彈奏、有時暫停;岩石的另一側,女子透過簡易肢體動作搭配優美的詩詞朗誦,訴說在地文化的特色;一轉眼,岩下舞者賣力翻滾,模擬海浪在礁岩上不斷拍打的樣態。觀眾楊宙大說:「完全表達出在地人的文化以及生活,而且傳達的理念也很清楚。」 舞者扮演海浪與礁岩上的「海女」進行交融,訴說海女職業與海洋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 圖/羅子恆攝北藝大舞蹈表演創作研究所教授張曉雄談及展演的創作歷程表示,三系所學生依靠各自專業梳理馬崗歷史,他們也深入當地與海女、柑仔店老闆等居民相處,並進行訪談,最後,學生們將自我與在地間產生的各種情緒與想法交融,完成這場跨域的演出。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研究所學生坐在高起石頭上彈奏傳統樂器,另一側舞蹈學系研究所學生以身體作為創作手法,完成這場跨域展演。 圖/羅子恆攝「創作過程中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張曉雄認為,舞蹈是較為意象化的媒材,雖然舞蹈不擅於闡述事件,卻能夠透過身體直覺讓觀眾快速感知。表演者、北藝大舞蹈學系暨碩士班學生楊勝博直言,一開始他不清楚如何將文學融入舞蹈與音樂中,但經過團隊長時間溝通、協調,最後決定讓文學以詩詞及故事的形式,成為支撐文化展演的骨幹,讓舞蹈及音樂得以依循故事,建構整個演出內容。「每個人互相交流感受及想法,並透過肢體之間的磨合感知不同人心中的馬崗,這是他最大的收穫。」他補充。 舞者以身體各種姿態呈現馬崗在地文化,搭配傳統樂器模擬當地聲響,帶領觀眾親身感受及體驗。 圖/羅子恆攝馬崗地區因過去急於發展漁村產業,導致環境遭大肆破壞,傳統文化隨之衰頹。因此團隊決定以馬崗為主題,希望透過這次展演,讓學生藉創作過程體驗當地生活,更深入瞭解漁村發展的困境,也盼望作品能承載豐厚的文化,傳遞給觀眾。楊勝博說:「馬崗這個小社區利用僅有的資源,與即將收購當地的財團勢力相抗衡,使他深有感觸,並希望透過藝術創作來為他們發聲。」「希望將我們對馬崗現場的記憶呈現給觀眾。」楊勝博強調,觀眾應關注舞者在演出當下有感而發的動作差異,因為每次演出都是對馬崗的重新詮釋。而張曉雄也期許觀眾能體會學生的感受,並盼望表演者能透過表演,獲得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及想法,使該作品發揮最大價值。 兩名舞者在懸崖上對峙,利用鷺鷥草原上原有的岩石呈現馬崗在地景致。 圖/羅子恆攝
生活
影音
第1709期
青年推廣養殖漁業 漁民同盼改變漁村老化現況
2019-10-17
【記者呂心喻、李芸台南採訪報導】清晨,微亮的日光映照在台南龍山漁港邊的身影上,伴隨著吆喝聲,漁民們準備開市了。近年來,多數出生在漁村的青年前往都市找工作,而外地的養殖戶來了又去,在地漁業只能由留下來的老漁民一手撐起。在地漁民蔡榮宗說:「年輕人就是說,我在家都賺不了要去外面發展。我就說,政府可以找出補助給他們就業的機會,讓他們可以來我們的社區。」台南有「虱目魚之鄉」的美稱,不過在近十年間虱目魚的價格並無明顯成長,且原料成本已遠高於售價。因此對年輕人來說,回鄉發展並不容易,為了鼓勵年輕人投入養殖漁業,台南市政府和民間相關單位也曾舉辦,養殖教學課程然而實際投入養殖漁業的青年比例仍然不高。在地青年漁民邱創褘表示:「現在的問題就是,要年輕人回來首先是要讓他們吃得飽。利潤回歸合理化,飼料價格回歸正常,漁民有利潤自然會讓年輕人回鄉。」有別於外流青年,曾就讀成大都市計畫系的三位年輕人自願來到漁村,與當地漁民合作舉辦魚塭體驗活動,透過互動遊戲帶領參與者認識養殖漁業。活動中介紹魚種的分辨、養殖的技巧,再讓參與者實際走入魚塭釣魚,並體驗殺魚過程中去鱗去鰓去內臟的「三清」步驟,將養殖漁業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完整呈現。股份漁鄉的創辦人林筱菁說:「發現說大家好像平常很常吃虱目魚,然後很常吃虱目魚的魚肚、魚皮各個部位,但其實對虱目魚不見得很了解。」她希望「生產者跟消費者能夠互相理解,然後知道彼此在在意什麼,那我們希望可以互相去影響。」參與活動的歐志航認為:「能上得這麼輕鬆愉快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機會。」對於漁村推廣,他說:「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值得重視的東西,但是重視歸重視,要你掏腰包拿錢出來的時候,其實可能大家心理上還是不太能夠接受。」儘管未來民眾是否願意付出時間金錢支持在地漁業還是未知數,不過青年看見漁村的困境,進駐當地設計推廣課程,仍提高了傳統漁業的能見度。漁民也期盼以此喚醒民眾對養殖漁業的關注,吸引更多青年回鄉發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Y0RDdyj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