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10期
移民火星 《不在這裡》演繹迷失狀態
焦點
2019-10-23
【記者劉書妤台北報導】一踏入演出場地,瀰漫空間的煙霧和螢光色的燈光打造出科幻感,「#腦袋空空」和「#就上太空」的標語逗趣地展現太空移民的主題。這是「Mars BUG——熒惑蟲計畫 」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曲《不在這裡》,20日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演出,劇中以大量對話為主,且部分內容以錄音呈現。 入口處炫目的藍光和紅光呈現科技和未來感,左右兩處的標語以有趣的方式點出「太空移民」的概念。 圖/劉書妤攝《不在這裡》的劇情來自兩位擬真機器人Iris和Alice的一份報告,呈現火星第一批移民的生活紀錄。劇情延伸自獲得2018台北藝穗節首獎的戲劇作品《我好揪節——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並結合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暨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劇本創作組學生陳弘洋的生命經驗。 劇本的主要角色共三人,分別為Iris、Alice和Yang,前兩者是火星的女性機器人,而後者是火星的第一批移民,同時是勞動者和地球人,也是編劇兼表演者陳弘洋的化身。劇本特別之處在於內容不具備明確的敘事脈絡,主要劇情為Yang在澳洲打工的日記,穿插Iris和Alice說明太空的資料,傳達出人們對於現實期待落空的心情,並因此產生移民火星的念頭。 兩位女性機器人Iris和Alice聽著訊號接收器傳來地球人Yang的報告,內容傳達Yang在澳洲打工的日記。 圖/劉書妤攝最初幾位頭戴紙袋、象徵來自地球的勞動者們正在粉刷牆壁,接著燈光暗下,演出也正式開始。開場時,Yang拿著藍色塑膠袋、頭上配戴手機,他急促地唸著在澳洲寫下的日記。Iris和Alice則聽著太空接收器傳來Yang唸誦澳洲日記的聲音,他們不時停止播放Yang的生活紀錄,並朗讀關於太空人死亡、到達火星的成本等資訊。 頭套著紙袋的地球勞動者開始破壞展場的作品,整個世界彷彿變得殘破不堪且荒涼。 圖/劉書妤攝導演、現就讀北藝大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導演組的吳子敬提到,劇本內容一部分是陳弘洋自己寫的澳洲日記,表達私密的經驗和個人情感,另一部分則取材自網路上可搜尋到的公開資料,內容是較理性的文字。吳子敬說:「這個對比對我來說是處理文本有趣的地方。」另外,他也認為,編劇願意拿出自己的日記,對導演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事。 「我們不管在哪裡都不會快樂,即使我們真的到火星也沒辦法改變。」陳弘洋略帶悲觀地說。他表示,太空移民取自人類對於前往火星的期待,由此討論身處台灣的我們嚮往異國的念頭,出國打工即是其中一個面向。然而,其實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自己能去哪裡或想去哪裡,但就是想去遠方,甚至到最後可能發現一切都是一場空。 Yang手拿藍色垃圾袋,坐在貨櫃上方,神情呈現滿滿的無奈感。 圖/劉書妤攝陳弘洋也在劇本中加入由兩位機器人朗讀地球人的祈願,包含「學會新技能」和「身體健康平安」,這些祈願皆象徵對生活的期待。人們對現階段的生活不滿意,可是他們也不知道不滿的原因,並不斷欲求更多,火星移民就是因人類欲求不滿而產生的想法。 故事進入尾聲,最初Yang懷抱夢想至澳洲打工,最後卻倉促地離開澳洲,他覺得自己彷彿落荒而逃。而觀眾蔡傑曦認為,此劇從很多小細節談「離開」的概念,包括Yang最初離台前往澳洲,到最後他逃離澳洲,且Iris和Alice也在故事中朗讀太空人死亡的資訊,劇中包含各種不同層次的離開,象徵在生命和生活場域中遷徙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