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804期
台灣首用玻璃結合琺瑯技法 王瑜循花追溯童年記憶
2024-12-20
【記者黃詠欣台北報導】「作品呈現出晶瑩剔透的美,彷彿凝結自然光影與記憶片段。」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生王瑜,自學「玻璃胎掐絲琺瑯」技法,成為在台灣首位使用玻璃結合琺瑯的創作者。他以過去阿公家的花園為創作靈感,於14日起在霧空間舉辦個展《溯往》。 王瑜在大學期間鑽研金屬工藝,當時研究媒材時,無意間查到提及玻璃胎掐絲琺瑯技法的書籍《ガラス胎七宝》,他說:「玻璃的透光性,是使我想接觸玻璃這項媒材的主因。」為此他向玻璃專家蕭銘芚求授相關知識,而後自學技法的製作流程。創作過程中,王瑜在玻璃黏上以鑷子掐出圖案的銀絲,接著用筆刷填入不同色彩的琺瑯粉,最後入窯燒製成作品。 對王瑜來說,「溯往」有追本溯源的含義。在他國小時,便時常與阿公一起澆灌屋內的蘭花。高中北上讀書後,王瑜某次回家發現小蘭花園已消失,僅剩三到五株蘭花陪襯在家中樹旁,他說:「蘭花雖然還在,但沒有從前的光景。」王瑜將這份情感注入作品〈蘭花大皿–漸層〉中,他將蘭花分成黑、透明色兩半,黑色部分代表現在,另一半則代表過去,並讓其花紋漸層相連,象徵今昔的記憶融合,盼使觀者由任意方向解讀記憶變化,「你會發現過去的記憶愈來愈朦朧、模糊,有虛有實。」他補充道。 兒時經常在菜園裡抓蝴蝶和玩花瓣的王瑜,回憶起在阿公家菜園中挺立的茶花,他說:「雖然茶花身邊的景色都變了,但它依舊在那生長。」對王瑜而言,茶花象徵時間的流動,他認為人們試圖在腦海拼湊過去零碎的記憶片段,仿若〈茶花標本〉中玻璃或花朵的分層結構,觀者能從不同面向欣賞它。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黃同學(化名)表示玻璃愈內層花瓣愈多,觀看時有時間慢慢往前推演的感覺。對於作品的視覺模糊感,王瑜則補充:「在回想記憶時一定會有斷層感,因此才特別營造朦朧效果。」 王瑜少時經常在室內看著窗外的景色,因此他以家中窗花上的海棠花為靈感,創作《窗的季》,運用不同顏色的海棠花與四種花造型的外框,呈現四季更替的變化。而框邊皆有半透明花朵的設計,是王瑜藉這些線條勾畫出下一季的影子,暗示季節是無縫交替且無限循環,「每一個季節都為下一個季節鋪陳,既是結束,又是開始。」他補充道。 觀眾劉昕宜表示《溯往》作品做工精細,帶給他純淨、氣質的感覺,同時也展現出台灣的在地文化,感受到藝術家從老家或日常生活汲取經驗的創作思路。王瑜也表示未來也許會將創作媒材轉換為不透明的玻璃,繼續突破大家對物品或藝術的既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