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成大攜文史團體尋在地故事 開拓白河文化新路徑
生活
第1798期
成大攜文史團體尋在地故事 開拓白河文化新路徑
2024-11-08
【記者周依恩台南報導】國立成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台南400年:從倒風內海到東原杉林溪北傳統特色產業的升級之路:復振與新生」(以下稱台南400年計畫)與白河在地文史團體「台南市店仔口文教協會」合作,於10月26日舉行「火山尋麒—朝聖、生態、產業的文化新路徑」(以下稱「火山尋麒」)走讀體驗活動。活動結合台南白河在地生態與文史資源,廣邀社區大學夥伴一同「用身體感受」鮮為人知的白河故事。 「路從虎墓穿林曲,泉繞麟岩下澗遲。」跟隨著店仔口協會導覽員的腳步,一行人漫步進入十七戶清代古道。清幽的山林中,參與者以竹管背起香水蓮花,遠眺素有火麒麟傳說的枕頭山。導覽員由虎仔墓趣聞聊到王得祿、從十七戶古道談起丘逢甲,再從「焚而不燬」岩前教會回望過往族群面貌,隨後至大仙寺供奉蓮花、完成禮佛儀式。 成大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學生吳宸宏表示,親身走在古道上、想著前人也走過這條路,所感受到的印象和意義格外真實。主辦方透過旅遊的形式包裝文化,鼓勵人們「走出居家、走出辦公室」,親自體驗在地豐富的文化地景,成為當地產業復振的重要能量。「台南400年」計畫主持人之一,同時是成大文學院研究專家陳志昌形容,這次路線為一個「綜合型路徑」,將在地故事與文學、生態、產業等豐富元素融合,目的是與民間一同梳理當地產業新型態的模組,讓社區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自己的文化論述。 白河地區雖擁有豐富的文化樣貌,然而其在地故事卻默默無聞。吳宸宏觀察到,現今人口外移嚴重,加上網路世代減少了個人對周遭環境探索的興趣。他認為與在地居民、產業交流,從中獲得自己原先不了解的東西及體驗,是難得的生命機會。台南出身的成大生命科學系碩士生黃沛瑜也分享道:「他印象中的白河並不是個繁榮的地方,平時並不常來,但實際走訪後讓他對在地人文歷史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作為台南400年計畫的初次嘗試,「火山尋麒」為白河開闢了文化路徑的新想像。「白河其實就這麼小塊,如果只做蓮花,大家很快就走膩了。」時常擔任白河文史導覽志工的參與民眾林千郁提到,過往在白河地區的走讀以關子嶺周遭為主。「今天這算是一條很新鮮的路線。」林千郁讚許。 談及「台南400年」計畫的目標與期待,陳志昌企盼藉由結合學術資源與社區經驗,共同設計出融合白河亮點與特色的文化路徑。他也期許,等到未來路線發展更成熟,就能導入學校必修課程。他盼社區可自行將文化包裝販售、學生也從中認識社會真實需求,形成在地永續經營動能。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