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669期
定格城市角落 發呆大賽紓解日常壓力
2017-12-11
【記者葉穎樂台北報導】一群人身著奇裝異服,面無表情坐在布墊上,視線朝前但眼神渙散,沉默地如同定格畫面,與來往人潮形成強烈對比。從韓國首度引進的「2017國際發呆大賽台灣站」10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熱鬧登場,共有888人報名,最終篩選70名參賽者現場角逐「呆灣郎」冠軍頭銜。 由韓國藝術家Woops Yang發想的發呆比賽,認為此為行動藝術,參賽者則是表演者。圖/葉穎樂攝比賽發起人、韓國藝術家Woops Yang說明,現代人努力工作後通常把錢花在奢侈品,但他認為「既然已經很認真做事,為發呆空出一點時間也無妨。」因此他在西元2014年於韓國舉辦首屆發呆比賽,希望人們藉機抒壓。代理比賽的主辦方「八日週間」發言人Rudi指出,台灣社會近期出現「厭世代」,和韓國高壓社會背景類似,「讓台灣正視發呆的重要性,也許對台灣社會有幫助。」他表示休息時腦袋清空、什麼事也不做,「享受發呆,就會有排解壓力的效果」。 跟隨比賽傳統,發呆比賽參賽者跟著負責人齊跳「懵」體操,透過伸展舞蹈幫助放鬆身心。圖/葉穎樂攝根據比賽傳統,全場在正式開始前跟著負責人伸展搖擺,齊跳幫助放鬆的「懵」體操。開賽半小時後,提倡真正進入發呆狀態的Woops Yang決定淘汰以「看起來在忍耐,不像在發呆」的選手,判出首張紅牌。此外,每隔15分鐘會有專人為參賽者測量心跳脈搏,而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學生羅御文就因心跳起伏最穩定被評為「表現最呆」,獲得特別獎。他表示,「發呆比賽讓大家精神不會這麼緊張,而且一個半小時沒有想像中的久,很快就過去了」。 羅御文因心律圖表現最穩定被評為「表現最呆」,獲得特別獎。圖/葉穎樂攝而選手嚴楹泇因搭建布帳篷參賽,受到全場矚目。就讀世新大學傳播匯流與創新管理學位學程的他坦言,道具並非特別準備,以為會有其他人裝扮更顯眼。他表示透過比賽得以放鬆覺得很舒服,「壓力大時,發呆可以想自己的開心事,我認為發呆不是件壞事。」因此他嘗試之後把發呆融入日常生活。但參賽者、輔仁大學化學系學生田宥彤指出,平常較難特意留時間發呆,實際參與後也發現發呆很難,尤其因不能大幅度移動,讓維持姿勢極具挑戰性。 台灣站發呆愛好者不在意別人目光,以獨特方式呈現發呆模樣,不做任何事,堪比定格畫面。圖/葉穎樂攝現場除了有主持人在轉播賽況,也有民眾到場邊湊熱鬧。但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學生郭翰丞不受周遭環境影響,以最佳發呆模式勇奪第二名。他分享賽中曾有兩次因工作人員測量不到心跳而逗留在旁,令他緊張得心跳加速,但也提出,「在這裡發呆可以什麼都不想,不用煩惱生活壓力。」拿下第三名的世新日本語文學系學生周冠妤全程表情自然呆滯,「我會找定點,然後看著之後慢慢失去焦點。」他表示偶爾發呆也不錯,「不然平時也只是在滑手機,對眼睛也不好」。 周冠妤因自然呆滯的表情,在主辦方的臉書(Facebook)直播中吸引許多人留言要求多拍攝她的鏡頭。圖/葉穎樂攝觀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學生葉立薇笑稱,年輕人對發呆接受度比較高,認為每個學校每年都可以辦場發呆比賽。Woops Yang也表示,韓國近幾年有報導指出,發呆能幫助集中注意力,反而能激發創意。心理系出身的Rudi則提出,心理將影響生理,因此發呆可作為人適度休息和抒壓的方式,有助於身體健康。他也建議大學生不要只顧著往前衝,應保有留時間給自己的意識。 選手比賽期間除了不能說話、睡覺、大笑等,每15分鐘都會被工作人員測量心跳脈搏,確保放空狀態。圖/葉穎樂攝 發呆比賽創辦人Woops Yang為比賽評審,身後跟隨兩位穿著韓國傳統服飾的隨從,不斷在場內巡視選手狀態,若有人犯規將給予黃牌,判定需要淘汰則會舉起紅牌。圖/葉穎樂攝 發呆比賽選手賽前以獨特的動作熱身,為長達80分鐘的發呆賽事做準備。圖/葉穎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