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633期
清大竹教大合併 生怨程序草率
焦點
2016-10-20
【記者黃慧文新竹報導】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的合併案,商討多年終於拍板定案,兩校於15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將在11月1日正式併校。消息一出引起兩校師生討論,部分人認為此決議太匆促,其正當性也受到清大學生會質疑。清大學生會自去年11月持續追蹤併校議題,當時就質疑學校不釋放資訊的做法有損學生權益,但校方以「尚在規劃」回應。如今宣布正式併校,無論是程序上的求快,還是資訊上的缺失,都讓清大學生認為此次併校過於倉促。清大工學院學士班林彧卉表示,雖然併校後會多許多第二專長課程可修,但校方的程序讓人無法認同。清大校長賀陳弘在15日記者會後向清大師生發布公開信,說明匆忙舉辦記者會,是因為校方忙於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總考評,來不及跑校內流程,就已收到媒體陸續詢問,才會先行舉辦。清大學生會會長張翊覺得學生的意見被校長放下,難以接受。張翊坦言,教育部核定的草率以及其他合校的問題,學生會不排除以記者會的形式把問題曝光。竹教大學生對此也表達不滿。竹教大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許文馨表示,雖然自己支持併校,但校方的處理方式並不合理,「像是小學生硬凹。」竹教大主任秘書劉先翔則說明,併校程序其實非常公開透明,在網路上都留有相關會議記錄。關於學生的疑問,會由學生會蒐集意見,於24日的校務會議中回覆。不只是程序惹議,19日清大學生會與校長舉辦公開會議。學生會質疑校方擴大併校自籌經費。賀陳弘認為自籌金額是可能達成的,且自籌經費的增大可以增加經費運用上的彈性空間。張翊擔憂彈性空間的擴大增加學校濫用經費的可能,並覺得「校長正在背離學生的監督及公共參與。」對此,清大材料工程學系教授周卓煇也表示,當初校務會議時許多人投同意票,「因為他們相信校長說的話。校長當時說會有26億的經費能用,需要自籌的只有其中2億。」如今有10億將成為自籌款項,顯然未竟承諾。兩校合併後,竹教大中國語文學系、應用數學系及應用科學系將併入清大同名系所。張翊表示曾詢問校方對於竹教大併入後的課程發展方向,但校方的回應皆為「各系自決」,而清大與竹教大合併的三個系所,根據清大學生會自行統計的學生意見調查,反對併校的學生占半數以上,但校長僅宣稱「已經過充分溝通」以及「尊重校務會議決策」,實際上學生意見似乎未被納入考量。對此,劉先翔聲明,在校期間原為竹教大學生的此三系同學,畢業要求及目前的修課規劃都不會改變。
校園
第1602期
清大、竹教大計劃合校逾十年 多項問題待磨合
2015-10-11
清華大學30日晚間舉行「清大與竹教大恢復合校籌備工作公聽會」,清大校長賀陳弘(中)、教務長戴念華(左三)皆列席參與。 圖/趙安平攝【記者趙安平新竹報導】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的合校計畫啟動至今已10年,過程走走停停。9月30日,清大舉行「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恢復合校籌備工作公聽會」,邀請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會中多位教師對合併後學術落差、教師評量方式等問題提出疑問,學生也對合校後使用空間不足的問題表達疑慮,有待校方提出解決方針。民國94年底,清大與竹教大首次討論兩校整合之可能性,並經由多次會議籌組整併推動小組;98年底,因清大校方認為教育部經費支援不足,在兩校達成共識下決定暫緩合校案之進行;直至103年底,兩校才又重新啟動合校案。公聽會吸引約60位清大師生參與,會議中,多位清大教授對於和合校後「學術落差」問題堪憂,認為兩校發展方向原本就不同,再加上學術資源落差,合併後恐有一 段漫長的適應期要走;對向來以研究型大學自居的清華大學來說,無疑是一項挑戰。對此,清大校長賀陳弘則回應,合校後會有八到十年的過渡期,對於不符期望的教師,校方會輔導離職或退休。未來合校後的教師升等評量方式將會以「雙軌制」進行,清大統計所教授黃禮珊表示,這項新制對兩校教師採用不同標準考核,會有公平性的疑慮,設計上有瑕疵,希望校方能改善此項制度問題。公聽會現場也有學生對硬體設備不足的問題表示擔憂,合校後學生人數增多,校內餐廳、機車格的需求勢必提高,校方若沒有做好配套措施,將會排擠清大學生的權益。清大計量財務金融系學生關志福對於合校議題則抱持正面態度,他覺得目前清大仍是以理工為導向的學校,合併後可望增加藝術類課程,對學生的幫助很大。至於合併後宿舍不足的問題,關志福相信校方蓋新大樓後應該能夠解決。賀陳弘說明,合校後將成立藝術學院及教育學院,期望藉此補足清大在人文社會領域方面的師資,使清大成為兼具人文及理工人才的綜合型大學。更甚者,若能融合清大科技方面的研究及竹教大藝術方面的優良師資,透過跨領域結合,發展多媒體、數位音樂等,符合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因此,兩校合併後,必能發揮加乘效果。問及合校時程規劃,賀陳弘說:「我們希望時程的規劃是『互動』的,而非我們自己說了算。」他解釋,時程問題須以兩校教職員生的意見為依歸,因此目前仍未見明朗。賀陳弘也已於5月18日至竹教大舉行座談會,蒐集竹教大教師對合校案的意見,並強調兩校整合會以「概括承受」為原則,落實過渡期與雙軌的具體執行方式。他也承諾,合校後的教育學院仍會保留「竹師」名稱,以延續竹教大的價值與歷史。延伸閱讀: 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恢復合校籌備工作公聽會紀錄 清華大學賀陳弘校長與新竹教育大學同仁座談會紀錄
藝文
第1593期
李爰妤逐藝術夢 描摹祖孫矛盾情
2015-04-16
李爰妤與《你已與我同在》合影,她以模糊的筆法繪下奶奶的身影,人雖過世,但笑容卻永存。 圖/李爰妤提供【記者謝佳穎新竹報導】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學生李爰妤出身於醫療背景的家庭,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藝術之路,縱使夢想屢屢遭奶奶反對,仍不停繪畫。奶奶去世後,李爰妤創作多幅以她為主題的作品,紀念與奶奶矛盾但緊密的關係。高三時,李爰妤開始接觸正統繪畫,天天去畫室練習,但奶奶每次都在她出門前酸言酸語:「你畫圖沒前途!」試圖阻止孫女的繪畫夢。那陣子李爰妤常常不回家,面對家人的反對,她只能選擇逃避。李爰妤提及,當考上藝設系,爸爸甚至不敢告訴奶奶,只簡單交代她就讀教育大學,未來要當老師。李爰妤對奶奶懷有尊敬而矛盾的感情。她說:「在我心中,奶奶是一位嚴肅又認真的傳統女性,終其一生為家奮鬥,不炙熱不張揚,卻穩穩地在我們心中發著微光。」雖然奶奶反對她從事藝術創作,但李爰妤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向她證明自己的能力。然而,奶奶於前年過世,這個願望已無法實現。作品〈記憶中的祢〉中,紅色的病床牽連著呼吸維持器和尿袋,床尾的女孩伸出雙手觸摸床中央的大月亮,一片光從床頭撒下,女孩的位置因月亮而形成陰影區。李爰妤說,奶奶過世於中秋節,所以用大月亮象徵奶奶,女孩則是自己。月亮的陰影代表奶奶反對她的夢想,但床前的一大片光明區,則代表奶奶撐起家庭的精神。《你已與我同在》系列,其中一幅作品是奶奶模糊的身影。李爰妤說,這系列用模糊的畫法表示一段漸漸褪色的記憶。她認為,許多人曾經參與自己的生命,縱使彼此的連結已不復存在,影響卻會延續下去。奶奶往生後,李爰妤仍常常夢見她的身影,一想到再無機會讓奶奶看見自己的作品,不禁為此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