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不畏魁梧對手 楊謹蔓擊劍刺金
體育
第1737期
不畏魁梧對手 楊謹蔓擊劍刺金
2020-11-26
【記者陳宥菘台北報導】選手以螃蟹步伐移動,抓準時機將劍奮力前刺至對手身上,眨眼之間搶下一分。「2020第25屆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以下簡稱聯新盃)」19日至21日於台北體育館登場,集結眾多國內好手舞劍對戰。其中,女子鈍劍最終決賽由擊劍國手、輔仁大學楊謹蔓憑藉場上積極的進攻,以15:8「刺」下金牌。 2020第25屆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女子鈍劍項目金牌戰,由輔仁大學楊謹蔓15:8贏得比賽,奪得后冠。  圖/陳宥菘攝在女子鈍劍冠軍戰中,楊謹蔓對戰來自奧林擊劍且身形高大的Chen Shiuan-An Shannon。一開賽,楊謹蔓率先搶下攻擊權,隨後瞄準並甩動劍頭至對手背部,「對手雖然高,但(因為他要進攻)身體因此往前傾。」對手專注向前進攻,疏於防守背部,楊謹蔓進而以其拿手招式—甩劍搶下首分。而後,對手展開反擊,連下3分。楊謹蔓隨即調整自身狀態並強勢回擊,將兩人差距拉至8分。最終,楊謹蔓阻擋對手進攻,並順勢完成刺擊,成功奪冠。「回想全大運的一些成功經驗,把它再次執行出來。」楊謹蔓甫拿下中華民國109年大專校院運動會公開女生組擊劍鈍劍個人賽金牌,本次賽事延續后冠氣勢,再下一城。註:選手以劍尖威脅對手的有效部位,持續進攻,即取得攻擊權。取得攻擊權擊中有效部位便得分。若雙方同時擊中有效部位,有攻擊權的一方得分,雙方不會同時得分。 鈍劍項目金牌戰由輔仁大學楊謹蔓對戰身形高大的Chen Shiuan-An Shannon,楊謹蔓以其拿手招式——甩劍奪下數分。  圖/陳宥菘攝 透過敲擊對手劍身,可以將對手擁有之攻擊權轉換到自己身上。若雙方同時擊中有效部位,取得攻擊權之選手將得分。  圖/陳宥菘攝往年聯新盃皆與台北公開賽一同舉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少了外國選手參賽。本屆銅牌選手雷淯茹解釋,國內賽僅聯新盃有與外國選手對戰的機會,「各國打劍的風格不太一樣,(聯新盃)是個很好的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選手。」對於本次賽事僅剩國內選手相互切磋,她提到,「國內女鈍選手人數少,每次怎麼打都是這些人。」國內女鈍擊劍積分排名第一、本屆銅牌選手程昕則指出相較往年賽事,「(本屆)是少了一點鬥志跟激戰。」除了此次聯新盃少了外國選手之外,原訂10月在台北舉行的2020年亞洲U23擊劍錦標賽也受疫情延至明年舉行。楊謹蔓説:「去年每個月幾乎都在比賽,每個月都可以再修正,有覺得自己在進步。」面對明年亞洲U23擊劍錦標賽,楊謹蔓放眼前三名,雷淯茹則盼為台灣留下一面獎牌。 今年因多數賽事取消,選手實戰機會大量減少,楊謹蔓(左)、程昕(中)與雷淯茹(右)三人甚至從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回歸原隊練習。  圖/陳宥菘攝為了推廣擊劍運動,本次賽事延續去年宣傳形式,透過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即時轉播賽事,卻因場館空間有限,在劃設轉播區域的同時,反而壓縮場地空間,因此未架設錄像回放系統,導致偶有選手對裁判判決提出疑議的情況。在推廣運動與確保比賽公平性間的取捨,楊謹蔓認為,「要顧慮到原本該做的事情,錄像回放系統對比賽太重要,我相信比賽的大家都會認同這一點。」對此,裁判長黃皓志說明,「之後會堅持以比賽公平與順暢為主,還是要設置錄像回放系統。」他也建議協會尋求更合適的方法以兼顧賽事宣傳與比賽公正性,盼能兩全其美。 台北體育館四樓空間有限,本屆為設置轉播設備因而未架設錄像回放系統,引起部分選手、教練反彈。  圖/陳宥菘攝 這兩年為了推廣擊劍運動,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皆設有轉播團隊,於中華民國擊劍協會臉書粉絲專頁進行直播。  圖/陳宥菘攝
擊劍攻防戰 陳致傑飛身刺擊搶下關鍵分
第1714期
擊劍攻防戰 陳致傑飛身刺擊搶下關鍵分
焦點
2019-11-20
【記者白欣台北報導】劍擊鏗鏘聲不絕於耳,雙方在狹長賽場上,來回展開攻防戰,爭奪「攻擊權」(註)。2019台北公開賽暨第24屆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在台北體育館盛大登場,16日進行男子鈍劍組賽程。選手在冠亞賽展開激戰,最終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致傑以一記飛身刺擊,搶下最後關鍵一分,奪得冠軍。 2019台北公開賽暨第24屆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盛大登場,聚集各方擊劍好手前來競技。 圖/白欣攝註:擊劍的鈍劍與軍刀項目有「攻擊權」規則。當選手將劍尖威脅對手的得分有效部位,持續進攻,即取得攻擊權。裁判必須從選手的腳步、伸手動作判斷,取得攻擊權擊中有效部位才算得分。若雙方同時擊中有效部位,則由裁判判定有攻擊權的一方得分,雙方不會同時得分。「心情其實還好,因為我的目標就是要打第一名。」陳致傑表示,這場比賽是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外卡賽的前哨戰,且為今年最後一場積分賽,格外重要,「假如我這場沒有第一的話,可能就無法在國內的選拔中突出。」談及獲勝關鍵陳致傑說:「攻擊對我來說比較有優勢,因為我身高在國內算高,所以進攻會打得比較吃香一點。」至於對戰過程的攻擊權爭搶,他分析道:「我比較會積極搶攻,去破壞對方的攻擊,或是在對方停頓的瞬間,敲擊劍柄以轉換攻擊權。」教練陳柏槐亦讚揚自家選手的表現,「致傑判斷攻擊權的時機還滿精準的,敏捷性跟速度也很快,而且身形高,所以攻擊的延伸空間也比較多。」 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奪下男子鈍劍組冠軍的選手陳致傑,善用身形優勢,以延伸攻擊空間。 圖/白欣攝對於近期陳致傑備戰調整方向,陳柏槐說:「其實還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他補充,在國際賽場或是面對同樣身形選手時,陳致傑的身材優勢減少,對應顯得生疏。未來將對此強化訓練,並熟悉相關戰術應用。而在冠軍賽落敗、就讀國立體育大學的徐碩廷則相當坦然,「打到第二名,我覺得還算可以。」他表示,前陣子著重於中華民國108年全國運動會的準備,進行數月的高強度訓練,導致在決賽後半段,已無力防禦對手的攻擊。「太累了,所以全運會結束後,就有點鬆懈。」本次比賽首度進行全程實況轉播,中華民國擊劍協會秘書長洪新志說明,透過轉播方式,可以讓從未接觸過擊劍的群眾藉此認識擊劍。此外,洪新志也樂觀看待近年擊劍發展,他說:「近幾年的發展是有轉變、突破的。」他分享,擊劍協會正在進行人才扎根的努力,盼經由賽事推廣,為台灣的擊劍運動挹注新血。 鈍劍為擊劍運動中,有效攻擊區域最小的項目,僅有選手穿著金屬背心的範圍為有效得分區。 圖/白欣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