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全面禁止成「癮」患 我只是電子菸使用者
專題
第1746期
全面禁止成「癮」患 我只是電子菸使用者
2021-04-15
【專題記者石學儒、吳嘉倪、楊人熹、鍾晨沅綜合報導】濃厚的煙霧瀰漫在空氣中,仔細一聞,淡淡鳳梨香氣撲鼻,電子菸使用者小盧(化名)緩慢地吸一口菸後,隨興地吐出,這是當今許多青少年的日常。近年來,電子菸在國內逐漸普及,不管街頭巷尾抑或吸菸區,時常可見使用者手持電子菸,在城市一隅「吞雲吐霧」。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8年公布的《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朋友都在吸」以26.1%高居高中職學生使用電子菸最主要原因,其次依序是「口味和味道比較好」、「覺得健康危害比較低」等因素。調查也指出,高中職學生電子菸使用率,從103年初次調查的2.1%,逐漸上升至108年的5.6%,若以教育部108年公布高中職學生總數計算,約有3萬6000名高中生有電子菸使用經驗。電子菸約於105年開始在台灣流行,起初,許多民眾視它為「戒菸神器」,作為傳統紙菸的替代品。有別於傳統紙菸燃燒時產生濃重氣味,電子菸以討喜香氣取而代之。在此條件下,不少從未使用傳統紙菸的民眾,吸入人生中第一口菸,隨後投入電子菸懷抱,成為「原生」電子菸使用者。「現在太久沒有抽電子菸會覺得有點焦慮,要找個地方抽個幾口。」電子菸齡五年的小盧誠實地說。但近年來,國內外不時有電子菸使用者因心肺問題就醫,外界質疑電子菸的聲浪越來越大,地方政府也相繼針對電子菸品祭出自治條例,管制電子菸的使用。台北市衛生局於4月11日公布《台北市新興菸品管制自治條例》草案,將全面禁售電子菸,成為台灣首例。然而,不少使用者像小盧一般,早已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掏出電子菸「抽一口」,他們或將被迫戒除菸癮,面對看似「無菸」的未來。<b>誘人香氣別於紙菸 電子菸「無臭」便攜引人使用「從小我爸就會抽紙菸、很臭,我很反感。」小盧談到菸味時說道。吸菸者在吸食傳統紙菸後會在口中、衣物上與空氣留下「菸味」,多數民眾皆認為其味道惱人。電子菸使用機器加熱菸油後使其霧化成蒸氣,得以避免紙菸燃燒菸草所產生的臭味。此外,電子菸油時常加入各式調味香精增添風味,容易讓使用者初次接觸後便難以忘懷。曾短暫抽過紙菸的電子菸使用者周宜熹說:「菸(紙菸)實在太臭了,且菸味特別難洗掉,電子菸不僅沒有臭味,有次我抽完電子菸,還有朋友以為我噴香水。」電子菸香氣來自其五花八門的口味,較常見有水果香、茶味、花香味等。多樣的選擇,讓使用者可以投其所好。電子菸使用者華仔(化名)細數自己曾使用過的菸油口味:「第一次抽鐵觀音,之後有西瓜、凍檸茶、水蜜桃、草莓櫻花冰茶、福泉清茶......。」他談起初次走進電子菸商店時,看見各式菸油陳列其中,從果香、茶香到仿製傳統菸草的口味一應俱全,華仔分享,他很中意茶香味菸油,「抽茶香的時候就想要一直吸,果香的就偶爾吸一口。」此外,因不易有菸味殘留,大幅增加電子菸使用場所,周宜熹強調:「電子菸實在太!方!便!在哪裡都可以抽。」電子菸使用者賢賢(化名)也表示,「我會在廁所抽,邊上邊抽很舒服。」多變口味加上隨時可抽的特性,讓許多民眾對電子菸愛不釋手。<b>同儕使用激起好奇心 使用者嘗試以電子菸紓壓「之前有朋友在賣電子菸。」周宜熹回憶,自己當初在好奇之下購買電子菸,至今使用已兩年。綜觀多數使用者經驗,不難發現同儕多是使用者開始接觸電子菸最主要的管道,電子菸使用者小崴(化名)分享,在電子菸尚未普及時,他看見朋友使用電子菸,當下覺得「好酷、怎麼這麼香」,受到吸引便開始使用。「第一次用覺得香香的。」電子菸齡約半年的Elsa(化名)表示,朋友某天拿電子菸給他抽,過去排斥旁人吸紙菸的他,竟然有點「愛上」。 國健署的《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報告》也列出青少年第一次吸菸的三大因素:「好奇」、「別人吸跟著吸」和「紓解壓力」,當中「好奇」比率更超過一半。電子菸對想嘗試吸菸的人具有吸引力,小崴也表示,如今看到未成年學生吸電子菸,會回憶起自己國高中時期,「小時候大家都會好奇偷偷抽菸(紙菸),只是現在改成電子菸。」當電子菸使用者學會「抽菸」後,他們也根據各自需求,發展出不同的使用模式與時機。Elsa表示,自己有時候會坐在陽台抽,看看影片,或是沉澱、思考最近跟未來的規劃。「我喜歡煙霧量大的。」他解釋,電子菸販售時依照加熱功率,使用者吸食感受和吐出來的煙霧量會有差異,「煙霧多會有一種深呼吸的感覺,蠻放鬆,我也比較爽。」電子菸使用者小葉(化名)則分享,因為煙霧多的關係,他正學習如何吐「煙圈」,並將電子菸當作一種「娛樂工具」,同時可用於紓壓,他也透露自己為避免成癮,使用不含尼古丁的電子菸。 許多電子菸使用者喜歡用電子菸玩花招,像是吞雲吐霧或是吐煙圈等,被許多青少年視為很酷的玩意。 圖/吳嘉倪攝<b>排除吸菸刻板印象 大眾對電子菸接受度較紙菸高「當周遭朋友看到我抽電子菸時,會認為我是常去夜店的『夜店仔』。」電子菸使用者小葉(化名)說。他認為,或許朋友覺得夜店的「玩咖」都是抽電子菸,因此才會產生對電子菸使用者的刻板印象,小葉苦惱地表示,「其實我根本沒去過夜店啊!」這些電子菸使用者不僅被認定是出入特定場所的族群,就連菸齡四年的華仔也認為,抽電子菸的族群似乎以「小屁孩」或「瞎妹」居多。對於不喜歡吸菸行為的民眾而言,抽電子菸與傳統紙菸無異,皆容易令人產生負面觀感。除了被貼上夜店仔、小屁孩等標籤,許多電子菸使用者都有遭到旁人嫌惡的經驗。小盧分享,自己曾經在社團活動時拿出電子菸吸一口,後來輾轉得知社團同學批評他:「那個樣子很難看,要抽就躲起來抽,不要在大家面前抽。」然而,大眾對電子菸的接受度,排去吸菸行為的刻板印象,卻與紙菸不大相同。小崴說:「我覺得電子菸的負評比較少,就是沒像紙菸那麼臭。」周宜熹也提到,與紙菸相比,在不抽菸的朋友身旁使用電子菸,較不會令他們感到不舒服,「我身邊的朋友都比較能接受電子菸。」雖使用電子菸並不是良好的行為,但Elsa認為,若僅能在電子菸與紙菸之間二選一,大眾對電子菸的接受程度會比較高。 部分吸菸者認為,吸菸有助於社交與拓展人際,但看在未曾吸菸的民眾眼裡,仍然容易產生負面觀感甚至刻板印象。 圖/鍾晨沅攝(圖為示意圖)<b>電子菸具時尚形象 青少年接受度高加劇成癮問題來自越南的大學生賢賢回想起高中使用電子菸後,第一次被家人發現的場景。他描述,當時父母都很生氣,希望他趕緊戒除,還說「抽這個一定馬上就肺癌」。當時賢賢也答應父母會慢慢戒掉電子菸,「結果到現在我也還沒戒掉。」賢賢尷尬地說。從高二到大二,賢賢未曾停止使用電子菸,或許他已經「成癮」了。「成癮」在醫學上有很多不同的定義,臨床心理師黎士鳴將成癮定義為「是否知覺到當事人被物質所控制」,當個案察覺自己被某樣事物控制時,便是成癮。黎士鳴以最難戒除的癮——「菸癮」為例,他表示,大腦會持續想獲取菸品所含的尼古丁,一旦停止,便會出現戒斷症狀(註)。註:當使用者減少或停止某些物質的攝取時,身體出現的不適症狀,如戒斷尼古丁後的煩躁不安。電子菸一開始被視為戒菸產品,根據《菸草與健康人口評估調查(PATH, 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使用者對電子菸的依賴性,遠低於傳統紙菸,台灣菸草減害協會理事長王郁揚也補充說:「之前抽菸真的被綁架,抽電子菸戒斷症狀少非常多,這是我個人經驗,它真的讓我的癮頭沒了。」然少了對尼古丁的依賴,仍有不少人對電子菸成癮。黎士鳴說明,戒斷症狀少卻戒不掉的狀況可稱為「渴望狀態」,他說:「電子菸的社會形象可能代表時尚,導致使用者對其依賴,而離不開它。」<b>加熱後易生有害物質 電子菸存健康疑慮吸食電子菸人口逐年增加,對健康的危害也隨之浮出檯面。然而,社會大眾對電子菸的認知,仍停留在傷害性較低,甚至認為抽電子菸比一般香菸無害。華仔以跑步為例,同樣是剛運動完的情況,紙菸容易使他跑完步後有喘不過氣之感,電子菸則不會。「這都是似是而非,愚弄老百姓的言論。」針對部分人認為抽電子菸較傳統紙菸健康的說法,台中榮民總醫院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傅彬貴談到,許多市售電子菸成分不明,例如維他命E 及四氫大麻酚經燃燒後將刺激人體肺部,恐引發急性肺損傷。傅彬貴分享平時看診時最常見的病徵,菸癮患者通常久咳不癒,透過X光檢查後,發現肺部呈現浸潤狀態,此外,菸癮患者也可能產生缺氧、頭暈、頭痛、胸悶等症狀。依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102年至104年受理2565件電子菸檢體之結果,當中100%含有甲醛,90.3%含有乙醛,兩者皆有致癌性,並會刺激眼部及呼吸道,引起咳嗽、喘鳴、胸痛及支氣管炎,長期吸入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對此,小盧表示,看到電子菸害相關新聞時,確實會感到憂心,Elsa也直言:「如果知道對身體危害很大,我可能就會考慮不要抽了。」由此可見,使用者對電子菸危害仍心存芥蒂,健康因素也成為他們是否繼續使用的關鍵。即使不含菸草,電子菸依舊含有危害人體的化學物質,長期使用嚴重可能造成肺部浸潤,患者將面臨呼吸困難等症狀。 圖/鍾晨沅攝(圖為示意圖)<b>政府規劃全面禁止電子菸 使用者籲:把關代替禁止「我比較擔心,青少年從不明管路買到的電子菸不清楚成分為何。」傅彬貴感慨地說。近年來不管實體門市或網路平台,使用者愈來愈容易取得電子菸與菸油。然而,使用者購買電子菸時,業者僅會詢問買家喜歡什麼口味,有時甚至連是否含尼古丁都不會告知。「我根本不知道(菸油)裡面有甚麼,我會想要知道。」Elsa道出自己對電子菸品的疑慮,他認為包裝上成分標示非常不明確。小盧則提及,自身對菸油的認知都是從店家來的,「他們會說有什麼中國油啊美國油,美國油比較好,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目前中央法規尚未規範電子菸銷售通路,因此隨處可見販售電子菸的實體店面,不少人擔憂青少年會過於容易取得電子菸。 圖/吳嘉倪攝針對電子菸販售通路、菸油等問題,政府傾向於全面禁止。對此,許多使用者認為矯枉過正,賢賢疑問地說:「禁止電子菸很不合理,如果紙菸都沒禁,為什麼抽電子菸就犯法、就要禁止?」「我覺得這個東西(電子菸)還有很多討論空間。」小崴說道。電子菸於菸品市場上仍屬新產品,大眾、使用者與政府間對電子菸的使用和販售尚未有明確共識。「如果政府要管制,應該規定經銷商,並讓成份公開透明。」Elsa表示,身為原生電子菸使用者,若電子菸遭禁,自己也沒有其他替代品能使用,「(全面禁止)蠻奇怪的,使用者那麼多,會有反彈吧?」電子菸使用者數量與相關爭議,皆隨著時間日漸提升,王郁揚呼籲政府,應把電子菸列為菸草產品加強管制,他說:「政府應該把關,而不是禁止。」面對使用者與電子菸推廣團體的反彈,政府該如何衡量法規制定力道,讓使用者在有限制的情況下,合理也合法的「抽一口」,才不會在全面禁止後,讓使用者的不滿,於社會上「癮癮作痛」。警語:吸菸有害健康
政院推山林解禁 然地方管制不同步引熱議
校園
影音
第1718期
政院推山林解禁 然地方管制不同步引熱議
2019-12-20
【記者方小瑀、楊家威綜合採訪報導】開放山林,向山致敬。行政院於10月底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一改以往封閉山林的態度,提出「山是全民共享」的概念。除了生態保育區 、危險地帶、原住民聖地及國防區域不得進入外,其餘全部開放。然而山林解禁政策雖顯示中央政府的開放態度,各縣市卻仍有自治條例管制登山活動,規範內容也引起部分登山者不滿。山友丁盼寧表示,自治條例有許多強制部分,如強制人民登山前投保登山險以及考取基本生命救命術證照,「一是沒有實質效益,二是浪費資源。」他坦言,強制登山民眾考取使用率不高的證照是多此一舉。在台中市、苗栗縣、南投縣、屏東縣和花蓮縣等五個縣市的《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中規定,若登山者的登山範圍涉及特殊管制山域,則應由領隊帶領。此外,隊中須有至少一人具備基本救命書證書等相關急救證照,且登山者須事前辦理登山綜合保險,否則將對違規登山者開罰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然而部分山友批評此政策無實際效用、僅有事後處罰功能,也間接限縮人民登山權利。「告別黑山,自由山林的下一步」講者、知名山友雪羊提到,縣市政府逕行訂立規則處罰登山客,無法有效促進登山安全,只能於山友求救後罰錢處置,「最不可取的地方就是將自治條例當作事後算帳的規定。」儘管部分縣市自治條例規範遭質疑,仍有支持者認為登山安全相當重要,政府加強限制並無不妥之處。「先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才能保護別人啊!」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黃楩楠強調,每個人都要學習自我保護,考取急救證照是對登山者安全多一層保障。消防員Cappu(化名)坦言,自治條例確實有不合理之處,但現在非退場時機,政府應著重在如何調整規定而非貿然將其廢除,「台灣人對建議無感,所以一定要有些硬性規定。」目前中央政府將協調各縣市共同修正登山管理自治條例,然而因登山活動涉及機關龐雜,如山岳活動主管機關為教育部體育署、登山路線及申請由內政部營建署管轄,搜救行動則由各地消防局負責,實難界定全權負責的主管機關。因此中央仍待跨部會研討,並與地方政府及各機關持續溝通,研擬出最好的解套方案。https://youtu.be/bgvMy0A_ku0
台化六輕污染超標 彰雲青年上街「爭氣」
校園
第1601期
台化六輕污染超標 彰雲青年上街「爭氣」
2015-06-11
為了遞交抗議書給六輕高層,抗議民眾試圖穿越封鎖線,並與警方爆發衝突。圖/劉育志攝 【記者陳脩云、鄭錦隆彰化雲林報導】全台飽受一級致癌物細懸浮微粒(PM2.5)汙染,為呼籲大眾關注空污議題,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6日於彰化縣、雲林縣等九縣市發起「606反空氣污染全台大遊行」,要求政府正視PM2.5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PM2.5是經由燃燒產生的顆粒物,而工廠燃燒石油焦與生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PM2.5。環境保護署在民國101年,將其納入空氣品質標準管制項目。但PM2.5年報顯示,去年全台PM2.5平均值竟高達29.7微克/立方公尺,為國家建議年均值之兩倍。 彰化縣夾在台中火力發電廠與雲林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套輕油裂解廠之間,縣內更有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燃煤電廠,排放大量工業廢氣。環保團體帶領居民手持象徵有毒廢氣的黑色氣球,高喊「空污走、健康來」,從彰化縣政府遊行至台化公司,並集結於台化大門口,由學生遞交陳情書,希望台化閉廠。 彰化師範大學距離台化公司僅500公尺,這次也有許多師生參與遊行。彰師大教授周益忠甚至在台化公司門口激動下跪,請求台化關廠「還給彰化人一片乾淨的天空」。他表示,從小在彰化長大,深知污染嚴重,所以根本不敢讓自己的妻兒住在彰化。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家鄉不再適合居住,又該如何回來這裡做自己想做的事?」喚醒彰化青年聯盟成員楊子賢說。身為赴外地讀書的大學生,他想為彰化盡一份心力,所以決定參與這次行動,向政府與污染源發聲。同樣來自彰化的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系學生張皓任則表示,小時侯就時常聞到空氣中的惡臭,直到長大後才了解是來自工廠的有毒廢氣,對於未來還要居住在彰化,他感到非常擔心害怕。 彰化縣長魏明谷與導演陳文彬等人也簽署環保團體共同擬定的四點訴求,承諾推動縣內立法禁燒石油焦與煤、成立空污防治委員會及空氣品質監測站、目標109年將PM2.5年均值降至15微克/立方,但相關經費仍需中央與地方協調並同意。 另一方面,雲林縣則因地於下風處又靠山邊,使PM2.5長期堆積,且西邊麥寮六輕火力發電與石化廠的環境爭議事件不斷。雲林公民行動聯盟於斗六市柚子公園進行「6月6日來斗六,6人同行反空汙」創意遊行,其中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學生以「魚」的造型參與遊行,寓意居民就像陸地上的魚一樣不能呼吸。 遊行總召集人、雲科大休閒運動研究所洪祥哲表示,活動以嘉年華方式進行,是想吸引各年齡層民眾一同參與,讓大家更關注空污議題。參加遊行的環球科技大學觀光與生態旅遊系何愷晨表示,斗六市空氣污染嚴重,在雲林唸書的這三年,鼻塞惡化,才知道PM2.5造成的影響很大。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閭姿妤也認為,「生活是自己的,要為自己把關負責。」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總召集人葉光芃醫師指出,此次大遊行串連各縣市反應熱烈,代表這個議題在現今相當重要。他說:「希望所有人從現在開始由自身做起,發揮監督力量,給政府、民代及廠商壓力。」葉光芃認為台灣應發展出適合地理特性與資源優勢的能源產業,向綠色能源邁進。&nbsp;禁燒石油焦條例受阻 雲縣盼中央盡速備查&nbsp; 在早上各地遊行結束後,下午2時超過200位環保人士與台西鄉、大城鄉居民集結於雲林縣麥寮鄉六輕廠區,高喊「反六輕污染、不再毒害全台」,並遞交抗議書要求六輕停止擴廠,但台塑只派出一般工作人員接收抗議書。群眾無法接受,試圖衝破欄杆進入台塑行政大樓,並與員警發生推擠,場面一度混亂。而後,台塑派出一位協理在民眾壓力下出面回應,表示將忠實傳達民眾訴求,但群眾仍認為誠意不足,當場撕毀抗議書。 根據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研究指出,六輕是全台PM2.5最大污染源,年排放量高達14餘萬公噸,而目前只有台塑六輕的麥寮電廠還在使用石油焦。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黃源河進行田野調查則發現,近年來在地居民因癌症病逝人數急速增加,他懷疑為吸入過多廢氣所致。對此,遊行團體呼籲中央政府儘速備查雲林縣上月就已三讀通過的《雲林縣工商廠場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並於月底前提出禁燒石油焦與煤的時程表。 地方性自治條例三讀通過後,需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依《空氣汙染防制法》第28條規定,此自治條例理應由環保署予以備查。但經濟部能源局卻搬出《能源管理法》第6條指出,中央主管機關擁有指定能源輸入、輸出、生產的權利,因此此自治條例牴觸能源法無效。 針對《雲林縣工商廠場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的有效性,雲林縣縣長李進勇表示,《空氣污染防制法》授權地方政府審查企業之操作許可,當中包括燃料的使用,所以雲林提出的自治條例有法源根據,「中央政府一再用所謂中央法律來恐嚇我們,我們不能接受。」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