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窺探視角 芮淇捕捉行人自然樣貌
【記者楊旻蓁高雄報導】「我不追求美麗或靜止狀態的景觀,而是怎麼將不安、不舒適感用作品呈現出來。」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影像與數位藝術系研究生芮淇,24日起於小島藝廊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攝影展《意識對話Consciously Construction》。攝影展包含三系列25張照片,作品多半沒有明顯輪廓,卻呈現拍攝者與被攝者當下的自然舒適。模糊的車子、歪斜的建築與街道,系列一〈一體-Integrate〉的作品,顛覆人們慣見的具體輪廓,呈現流動般的影像。為使拍攝者與被攝者皆呈現自然樣貌,芮淇運用不同方式鬆懈人們防備。在此系列中,她將相機擺在胸前或大腿旁,相機與身體融合,有如身體一部份,藉此避開行人注意。 系列一〈一體-Integrate〉作品。將相機擺放身邊所拍攝,強調人與相機融為一體。圖/芮淇提供系列二〈點-Point〉中,門框外的行人來來往往,芮淇則處於暗處,在被攝者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於原地捕捉往來人群。為使觀眾感受創作者身在暗處的當下,芮淇運用黑色布簾,在一塊塊細長布簾之間保留縫隙,觀眾可從布簾左側、右側,甚至由內往外看,透過有限的視野觀看往來人群,提供多視角的觀看經驗。芮淇也提到,〈點〉系列門框外的被攝者互不認識,卻都經過同一處,好似有種關聯性。 系列二〈點-Point〉作品。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芮淇走入暗處的階梯拍攝來往行人。圖/芮淇提供 以含有空隙的布簾布置系列二〈點-Point〉,讓觀眾以各種角度觀看此系列作品。圖/楊旻蓁攝系列三〈錯亂-Disorder〉,則使用多種反射手法,拍攝開車的司機、下雨後的網球場倒影,讓觀者在虛實之間感到錯亂,也避免直接打擾被攝者。芮淇觀察到,當被攝者注意到眼前的相機,便會改變自己的舉止。旅居歐洲後,更發覺歐洲人在被拍攝時,會更加敏感,甚至有些地方禁止拍攝。 系列三〈錯亂-Disorder〉作品。運用鏡像拍攝,使人在虛實之間產生錯亂。圖/芮淇提供觀眾、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學生陳德叡提到,暑假也在倫敦拍攝窗戶外的人,並持續將近一個上午,因此對於拍攝者與被攝者雙方都感到舒服的狀態極有共鳴。他也認為,當感到迷惘的時候,用影像表現自己的情緒是很好的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