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802期
宗教哲理融入多元媒材 劉濬磊探求人類本質
焦點
2024-12-06
【記者何依庭新竹報導】「在生與死之間,只有呼吸持續不斷。」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生劉濬磊,即日起在竹師藝術空間二館舉辦展覽《專注呼吸》。取佛教中強調呼吸以專注當下的概念,劉濬磊使用繪畫、雕塑、裝置等媒材,引導觀眾察覺自身的存在。 「佛教會教導人們覺察自己的呼吸,因為當人開始注意自己的呼吸,才能意識到當下與生命的存在。」劉濬磊說,他透過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規劃出生命起源、精神建立、社會互動以及回歸自然等四個主題展覽空間,探討生命、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本次展出作品中,劉濬磊揉合宗教元素與概念,如位於第一個展間的影像作品〈無相〉,他記錄一位正在剃髮的人物,並讓其臉部被完全包裹,使五官變得模糊。此外,他也在展場的螢幕上,張貼祭祀用的紅紙以遮蔽人物臉部,使觀眾直到最後剃髮者完成剃髮露出臉部,也依然看不清他的臉。劉濬磊以此揭露展覽核心問題,「我帶著『什麼是人?』這個問題去創作,這些作品都是我思考的結果。」他補充道。 在第二展間左方的牆壁上,貼著多個佛像,牆面淡淡浮現著人形輪廓。作品〈自性〉結合佛教中人具有佛性的概念,劉濬磊說明每個人心中都有獨特的精神依託,因此他用形狀各異的水晶代替每尊佛像上相同的臉龐,「這些佛像代表每個人心中的信仰、精神與原則,它們不會長得一模一樣。」此外,牆壁右側的幾尊佛像,劉濬磊刻意留白使其背後沒有人形輪廓,再利用現場燈光與視覺殘留手法,讓觀眾隱約看見人形的陰影,以此表達精神信仰雖然因人而生,卻能獨立存在的特性。觀眾周承慧表示藝術家採用水晶嵌入佛像的設計,「讓我感受到精神與訊息的傳遞不會受載體限制。」 來到第三個展間「緣」,一旁的耳機播放著輕快圓舞曲,觀眾可以搭配電視裡播放的影像作品〈業〉觀看。畫面中出現兩個身上黏著磁粉的小型人體雕塑,劉濬磊說明他在其內設置強力磁鐵,使兩者靠近時,身上的磁粉隨之流動。劉濬磊利用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質,傳達現實中人們受到彼此吸引或排斥的互動過程。他也提到選用音樂圓舞曲的原因,「因為人們跳交際舞時播放的就是圓舞曲,我想用它來表現人際互動上彼此靠近又遠離,不斷拿捏適當距離的過程。」他說。 展覽的末尾是重複播放的影像作品〈回歸〉。劉濬磊用沙土製作64個等比例的人體雕塑,以此對應易經中的64卦象。他在清晨時將它們逐一搬運至海灘上,以空拍記錄它們被海浪拍打、侵蝕,最終消逝的過程。他表示人類與自然本是同源,當雕塑作品經過海水沖刷,最終與海灘融為一體後,「象徵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融合與回歸。」觀眾Claire(化名)認為藝術家耗費許多時間創作,切合專注呼吸的主題,「當你認真感受當下,才能體會到自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