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專題
第1644期
立法推語言平權 重新檢視母語教育
焦點
2017-03-16
【記者吳禹潼、邱品懿、汪芝瑜、邱舒恬、陳玟蓓綜合報導】為落實語言平權,並建構多元語言環境,文化部於4日起陸續舉辦6場《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但自台灣歷史發展來看,本土語文曾多次遭到政策打壓,學者盼新法草案使母語教育融入生活,並推廣語言意識。擬《國家語言發展法》 保存傳統語言價值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的首次公聽會於4日展開,此法案自民國72年開始研擬,從最初由教育部擬定的《語文法》到以文化部為制定單位的《語言平等法草案》,再到由黃國書、莊瑞雄及吳思瑤等三位立法委員提出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除了名字的更動外,法案精神也隨之改變,此次版本將更加注重與傳播媒體的互動及加強大學在語言保護上的責任。協助撰寫草案、立法委員黃國書助理焦佳弘表示,《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將致力於復育台灣的傳統語言,包括台語、客家語以及原住民族語言。他指出,雖然目前台灣的國中小階段有提供本土語文課程,但一週僅一次、不到一個小時的教學無法有效的將語言傳遞到下一代。「鄉土語言不該只停留在教育端,而是該在生活端被廣泛的使用。」他也提到,最初的《語文法》因不夠重視原住民族語言的保護及發展而不被社會認可,但此次法案「不是特別為了哪個語言去設計,而是希望在這塊土地上被傳統使用的語言可以一直留存。」每個本土語文都是復育的重點對象。此外,由於大學與學院是有系統與能力的去保存語言的單位 ,未來本土語文課程也可能延伸到大學開課。台灣分別在民國85年及90年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兩個委員會都將延續傳統文化及語言列為重要目標。然而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教授童春發舉例,原住民族委員會必須管理原住民相關的就業、文化推廣、社會安全發展等各項任務,業務過於龐雜且委員會層級無法彰顯國家復育母語的決心,以法律的力量才能讓各種語言平等發展。焦佳弘解釋,此草案的擬定意義類似憲法委託,賦予國家機關保存傳統語言的義務、以立法的力量帶給台灣一個新的國家目標。除此之外,為了不讓行政部門日後在推行語言保存政策時不會綁手綁腳但又能有法源依據,草案的內容設計也較為抽象。他強調,語言的價值雖然不一定能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但語言作為承載文化和智慧的工具,必須積極的立法保護。童春發也表示,以往政府曾推行單一語言的政策、不允許母語被公共化的使用,如今這個草案的推行可以協助各族群找回自我及奠定族群認同。舊政策打壓母語 新法盼語言教育融合生活歷史上台灣本土語文曾經受到不少打壓,日治時期政府規定以日語作為官方語言,直到民國34年戰敗後本土語文開始復興,但台語及客家語的使用卻已受到衝擊。國民政府接管後積極推行國語運動,加上限制校園使用各省方言與原住民語,台語、客語和原住民語因此式微。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盧廣誠教授指出當初國民政府用高壓政策搭配教育制度,強迫學校、軍中、政府機關都要說華語;並透過媒體傳播華語高貴而台語低俗的觀念。民國77年,原住民團體發起「還我土地」運動,同年,上萬名客家人也發動「還我客語」運動。教育部於民國82年宣布將母語教育列入中小學正式教學範疇,以選修方式學習閩南語及客家話;並分別制定原住民語、閩南語及客家語音標系統,但仍未見明顯成效。直到民國90年,為因應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的浪潮,政府終於透過「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規定,自該學年度起,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必須選讀閩南語、客家語和原住民語其中一種作為本土語文科目,母語被正式納入教學體系中。政策實行至今16年,一週一堂40分鐘的課程裡,學生所學仍然有限,再加上家庭與社會環境中欠缺使用母語溝通的習慣,使得年輕世代使用母語的機會減少。「語言是民族認同與民族文化傳承最重要的核心,」原住民委員會教育文化處語言科科長邱文隆表示,原住民族居住環境的改變、往都市遷移,不僅讓年輕人與本族語言脫離,也造成特定民族的族語老師大多集中在本鄉,其他縣市學校聘不到老師的情況,因此提升族語意識是政策的當務之急。原委會已從去年開始和全台29所國小合作,希望透過網路直播族語教學的方式,解決本土語文教師城鎮供需不均的問題。民國96年起原住民族族語認證成了原住民學生升學加分的重要依據,語言與教育掛勾對族語推廣有一定的效果,但邱文隆也說:「語言重在實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在講,這個語言才能活起來。」近年來,臺北、新竹部分學校都分別開出了本土語文教師的缺額,有些具有教師資格,又通過 B2 級認證的師培學校畢業生因此獲聘為本土語文科任教師。盧廣誠指出國北教大為了增加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機會,所以開設比較多本土語文課程,希望上過這些課的同學較有能力通過認證考試。國北教大語創系師資組學生羅云岑選修此類課程,他表示自己雖出身閩南語家庭,但閩南語能力不足,盼透過修習此課程培養能力,未來也打算考取教育部的認證。不過盧廣誠也提到目前師培生要進入國小任教機會不多,但台中教育大學台語文教學系有多位畢業生獲聘為正式台語教師,「將來若能爭取到更多本土語文授課時數,或是國小開始採用沉浸式教學,有本土語文專長的師培生,進入國小任教的機會會大一些。」新加坡母語課程連貫 台灣強調多元平等台灣地處國際交通要道,隨著歷史背景及政治更迭,匯集出豐富的語言文化,目前更制訂《國家語言發展法》強調多元語言平權。而國際上也有不少國家同樣因人口組成多樣,為求官方語言及種族母語平等發展,特別制定適用於國內現況的母語教育制度。新加坡的官方行政語言為英語,並積極實施雙語政策,母語教育以種族意識為核心,學生必須學習自己種族的母語。地理學科學普及評論網站「地理眼」創辦人、新加坡國立大學英語系語言研究碩士萬宗綸指出,新加坡的政策讓印度人、馬來人等少數民族去意識到自己的族群身份,去學習母語。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新加坡外籍學生王歆惠表示,新加坡規定學生從小學開始需接受十年左右的母語教育,同時也將母語能力列入升學考試的計算當中。在台灣的語言教育中,母語又被稱作鄉土語文,採取自由選擇語種的做法。儘管鄉土語文被列為國小課程的必修選項、國中的選修課程,選課彈性大造成學習不連貫,教學成效十分有限。為改善台灣母語教育現況,萬宗綸認為增加學生上課時數是目前最直接的做法,母語教育若能仿效新加坡,從小學延續到高中並同時列為必修課程,便能有效加強學生對母語的學習意識與運用。目前文化部正藉由公聽會搜集各界意見,預計最早將在6月提出施行細則。《國家語言發展法》的通過有望結合立法部門與行政機關的力量,從教育及生活端奠定台灣語言多元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