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戴碧玲創凝香體敷料 緩解犬隻潰瘍出血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影音
第1691期
緩解選後負面情緒 街頭擁抱傳遞溫暖
2018-12-05
【記者涂葦慈、郭又華、劉信秀台北採訪報導】九合一大選綁公投落幕,民眾期待透過選票影響政策走向,然而開票結果和預期落差大,導致許多人產生挫折感,連帶影響身心狀態。你知道嗎?這可能就是俗稱的「選舉症候群」。國立政治大學學生小文(化名)表示,票選結束後的新聞很常影響自身心情。因此儘管已試著調適負面情緒,每日仍處於焦慮與不滿的狀態。台北科技大學學生楊明展也透露,自己對於社會運動認真付出許多努力,但公投結果不如預期,使他感慨社會「好像也不是那麼友善」。其實「選舉症候群」並非正式醫學名稱,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相似,症狀可約略分為三個階段:吶喊期、否認期及侵擾期。臨床心理師陳恩誠說明,處於吶喊期的民眾,可能因情緒崩潰,產生大哭或在網路上發文宣洩等行為。進入否認期,則會因為難以接受投票結果,檢討選舉策略或抨擊選戰中的關鍵人物。到侵擾期階段,民眾會因轉移對選情的注意力,情緒相對穩定。不過一旦接觸相關訊息,依然容易突然陷入情緒低潮。陳恩誠強調,根據臨床案例,患者在否認期時可能會出現因無法接受事實,而產生藥物濫用,甚至傷害自己等極端情況。。為了緩解選後憂鬱,支持性別平權的志工與民眾,在街頭發起Free Hugs等活動,透過與陌生人擁抱,相互給予支持和鼓勵。Free Hugs活動發起者Tony(化名)表示,透過Free Hugs活動,他得以在給予別人溫暖的同時,也能接受別人回饋的溫暖,讓他願意重新信任社會。面對選舉後的低潮情緒,陳恩誠建議,民眾應適當分散注意力,和朋友相互陪伴,並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在必要時尋求諮詢管道,讓負面情緒能適時地被排解,才是面對選舉症候群的正確做法。https://youtu.be/aeyhjy1X9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