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鈴蘭通領民眾探索城事 首募青年志工注活力
生活
第1816期
鈴蘭通領民眾探索城事 首募青年志工注活力
2025-10-31
【記者李若水台中報導】第七屆鈴蘭通散步納涼會與臺中驛日祭合作,於 25、26日正式登場。活動範圍由台中火車站延伸到中華路口,結合遊行、舞台表演與主題市集,打造全方位的互動體驗。 一年一度的「鈴蘭通散步納涼會」起源於日治時期中部大地震後,當地商家為振興經濟而發起的變裝遊行。隨著時代推進,活動不僅延續傳統,也加入學生策劃與互動體驗等新元素。今年主辦單位中城再生文化協會首度推出「在校專案」,招募對地方議題感興趣的學生,協助遊行的秩序管理及現場的導覽解說等工作。「新增的學生專案讓志工組成更年輕,也帶來新的工作思維與活力。」專案經理郭采柔說明道。 鈴蘭通變裝遊行以不限主題而多樣化的造型聞名,參與者以各式服裝沿街漫步、展演,為街區增添色彩。已連續參加七屆的五權社區大學變裝團隊團長Angel Wu(化名)說:「前兩年我們以日式浴衣為主題,近幾年則改穿漢服,能夠做出更多變化。」而不限風格的變裝讓團員能夠自由發揮,也成為他們每年持續投入的動力。除了傳統的浴衣、漢服,現場還有特殊的甲冑造型,變裝團隊傲天團長黃拓雄表示,他們希望透過遊行帶領民眾了解甲冑的種類與特色。 今年擴大舉辦的13個特色市集中,「舊室集:on the Street」由青年團隊「民生路老宅56-3」策畫,並招募學生共同參與。團隊首次加入街區設計,以舊城物品融入戳戳樂、套圈圈等傳統娛樂活動佈置街道。負責人Ivy(化名)表示,雖然鈴蘭通已邁入第七屆,但仍缺少舊城故事的元素,因此他們將隱藏在舊城角落的記憶搬上街頭,以老件家具與路牌裝飾街道,並設計五個象徵舊城的角色。「大家一起集思廣益,發想每一個角色的定位及故事,並希望民眾可以透過故事更了解城市歷史。」台中科技大學的志工陳翊瑄說道。 多年來持續參與鈴蘭通活動的民眾韓先生(化名)認為,今年的攤位設計、商品比往年更具創意與生活感,並充分呼應各市集主題。擔任活動企劃的東海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系學生宋昕霓表示,今年透過街區設計、主題市集與「鈴蘭城護照」的闖關模式,讓民眾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能夠直接參與,深入了解台中的城市風貌。郭采柔則希望民眾能夠藉由鈴蘭通,在漫步的過程中探索和發現自己獨特珍藏的小角落。
史博館藉AR與民眾互動 Q版角色翻轉文物印象
生活
第1796期
史博館藉AR與民眾互動 Q版角色翻轉文物印象
2024-10-18
【記者周元曦台北報導】跨校性青年自主團隊「環保星勢力協會」致力於青年志工培力與環境永續教育,近年來團隊跨足其他領域活動,而此次則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於12、13日舉辦「5G AR實境導覽」,帶領民眾利用AR實境導覽,透過與虛擬角色的互動,認識更多史博館內的館藏文物,同時了解台北城南地區的歷史。 導覽活動從南海路口出發,途經4個駐點,每個駐點都與不同館藏文物結合,且文物皆被製作成Q版的AR遊戲角色,如在郵政博物館前,可以透過動畫版的搖錢樹,認識博物館的銅幣收藏;在終點站史博館前,則可以利用AR看見畫家溥心畬畫中的猿猴在螢幕中跳躍。此外,活動還配有語音導覽,介紹途經的歷史建築,如楊英風美術館、228國家紀念館等,希望透過新科技的幫助,使民眾認識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台北歷史建築,進而了解此地文化脈絡。同時,活動讓民眾透過Q版角色認識史博館的館藏文物,更進一步激發他們親自造訪博物館的興趣。 環保星勢力協會的青年志工,現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亞際文化研究碩士的簡嘉信表示,這是他第一次舉辦與AR有關的導覽活動,而他注意到加入AR後的活動人數變化,「這次活動年輕族群報名數量明顯增加,活動中也能看到他們非常積極的操作AR遊戲並進行反饋。」現為高中教師,團隊內最為資深的志工陳建文也認同AR為導覽帶來的助益,「加入了AR導覽,民眾手邊有了可以即時互動的遊戲,促進思考的同時也能提高學員專注度。」藉由舉辦此次活動,環保星勢力協會長李明峯期望民眾能有「認識、關心再行動」的漸進性歷程,此次活動作為開端,大眾在未來能主動走進博物館並認識家鄉文化才是真正的行動。 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英語教育學系的學生簡杉諭表示,因為自己就讀教育相關學系,未來想當小學老師,而現今多數小學都在推行科技結合教育,所以想透過此次活動更加了解新科技導覽為教育帶來的幫助。他也提出自己平時不會主動關注歷史與文化,但參加完活動後讓他有了想要好好參觀歷史博物館的念頭,「AR遊戲裡有一個可以點選陶俑角色的環節,我會因此想去博物館看真正的陶俑長什麼樣子。」活動結合科技的呈現手法,為民眾提供認識歷史的不同管道,更大幅度提升年輕族群對在地文化的興趣。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