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39期
模擬公聽會激辯 「協商劇場」訴人工生殖困境
2020-12-09
【記者徐嘉璟綜合報導】「拒絕以卵擊『時』!」卵子吶喊,他拒絕人類以卵子自然的衰退和病變,判定卵子去留。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嘉苓帶領臺大學生,於5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參加2020台北雙年展公眾計畫「協商劇場」。學生透過扮演虛擬或非人的角色,擴充大眾對生殖議題的想像。寬闊的空間模擬公聽會現場,演員聚集在螺旋形桌椅的中心,一場激烈的辯論蓄勢待發。根據《人工生殖法》,台灣目前僅有異性戀夫妻可使用人工生殖,劇場透過學生演員扮演虛擬或非人等各方角色,如單身會會長、卵子等,展現現實不存在或難以浮出檯面的弱勢觀點,促使人們對生殖科技的應用抱持更開放的態度。吳嘉苓表示,團隊參考社會輿論設計角色台詞,透過虛實混合的場景,希望觀眾能夠信以為真,認真思考議題。 為了模擬真實的公聽會流程,在各方代表發言前,先由扮演立法委員的學生說明討論章程。 圖/徐嘉璟攝「你們這些人類!不要再忘記我們的存在了!」飾演人工生殖資料庫的演員向觀眾喊道,他拿出鐵證,展示國外單身伴侶、女同志使用人工生殖的案例數量,抱怨人類總是忽略實際數據。他進一步指控,民眾總是以道德勸說來討論議題,既然國外已有非異性戀伴侶使用生殖科技的先例,就不該以一夫一妻、雙親家庭等刻板印象,來限制生殖科技的使用資格。 除了討論《人工生殖法》,公聽會也討論精子銀行的命名與使用方式。 圖/徐嘉璟攝而非人角色也將公聽會的討論帶至衝突的最高點,它們以自身存續的立場發言,跳脫人類的思考模式。「惡質!到底誰才要被藥物刺激,甚至被冷凍起來?」扮演卵子的臺大學生姜可祐突然向觀眾吼道,他認為卵子站在最前線面對生殖科技,故人類發展、使用生殖科技時,應該要考量卵子的意願。他補充,若生殖技術能夠延長卵子壽命、幫助他與精子結合,他樂見其成。觀眾楊文豪表示,劇場的優點是可以製造非人和人類的對談機會,但受到個性影響,演員可能無法客觀傳達非人角色的立場。扮演虛擬角色單身會會長的臺大學生許峰瑞表示,假想的角色雖可衝擊公聽會演員與觀眾對科技的想像,卻也是最難詮釋的角色。「民族誌寫……研究指出……」台上傳來的唸稿聲是會長論述的武器,同時也是許峰瑞作為單身者的身份依據。許峰瑞表示,他爬梳許多有關單親、同志家庭的文獻,才能從零開始,慢慢認識和同理單身者的立場。觀眾馬偉嘉說:「藉由不同角色的視角,可以看到同溫層外的世界,學習用更宏觀的態度去面對議題。」 許峰瑞拿著標語「助孕科技,祝誰好運」,扣合公聽會主題,引發觀眾討論生殖科技的使用資格。 圖/徐嘉璟攝此次的協商劇場為生殖科技的發展帶來不同觀點,吳嘉苓認為,劇場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在公聽會裡,現實中不可能碰面的角色齊聚一堂,進行理想的對談。姜可祐表示,科技的發展其實仰賴實驗室中的環境或各種物件,是複雜交織的過程。因此,透過協商劇場,觀眾得以打破科技為人服務、科技只影響人類的既定印象,給予人、非人和環境等各方平等對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