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影音
中藥產業人才缺 衛福部修法引爭議
2024-11-28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689期
擁核反核交鋒 台大論壇促能源議題討論
2018-11-22
【記者呂立竹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大學學生會永續部與氣候行動社,20日於台大合辦「以核養綠vs.非核減煤:台灣能源現況與可行方向」論壇,邀請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與「說說能源」粉專小編陳柏宇,就第16案公投(註1)進行講述,討論核能安全議題,以及核電是否有利台灣能源轉型。註1: 第16案公投內容為,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一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根據台灣電力公司統計,目前台灣電力結構以燃煤為主。代表「非核減煤」方的趙家緯提到,能源轉型的方向除了減碳,尚包括廢除核能發電與改善空氣汙染。在排除核電的狀況下,未來將提高燃氣佔比至50%,並搭配20%的再生能源,以達能源轉型目標。再生能源則主要發展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趙家緯指出,太陽光電的建置目標,西元2018年年產3GW(300萬瓩)已達標,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看好。 「非核減煤」方講者趙家緯,於論壇中講述台灣在廢除核電與能源轉型的目標下,未來發電結構的配比。 圖/呂立竹攝「以核養綠」方陳柏宇表示,核能同屬能源轉型一環,認識核電是轉型的第一步。此外,核電無碳排、無空汙應繼續使用。陳柏宇表示,發展再生能源應先求有再求穩,地面型太陽光電在設置時曾發生搶地爭議,過去離岸風電環評更有一天內通過十案的案例,上述事件皆加深發展再生能源的疑慮。 陳柏宇就「非核減煤」方提出的燃氣發電配比,討論天然氣在國際燃料價格上變動的趨勢。 圖/呂立竹攝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學生王冠筑表示,原先她對核能續用與否並無抱持明確立場,透過論壇才首次理解雙方觀點。王冠筑指出,核能有一定安全性,但其潛在風險與外部成本,仍是存廢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她認為,核能較適用於能源轉型的過渡期,而非固定的電力來源。台大外國語文學系學生張瀞文表示,以台灣來講,目前看不到實際的節電措施,在沒有節電的情況下,不樂見政府開發更多能源選項。張瀞文認為,無論擁核還是反核,共同目標都是永續發展。至於是否需要繼續使用核能邁向永續發展,或有更好的能源發展與節電方式仍有待商討。面對核安問題,趙家緯表示,核二廠與核一廠位置鄰近新北市金山區,在全球核電廠半徑30公里內人口密度統計排行上分別高居第二名與第三名,加上核電廠設置在斷層線附近,若遭受地震,電廠的耐震工程是否足夠抵擋仍有疑慮。陳柏宇則反駁,若發生地震,核電廠皆設有安全停機地震基準值,他舉核二為例,核二廠的耐震設計加速度值為0.4g,約能承受七級震度的地震。此外,核電廠建造在岩盤上,能夠減低地震的強度與影響。陳柏宇認為,目前台灣社會最重要的是建立核安文化,提升民眾對核能的信任。台大學生會永續部部長高怡瑄表示,第16案公投議題的複雜度與知識門檻高,但新聞媒體大多具政治立場,報導偏向描述單方面資訊。本次公民論壇邀請「以核養綠」、「非核減煤」雙方講者,期望能呈現較全面的資訊,提升議題能見度,促進公民討論。 論壇結束後,參與學生聚集討論,就「非核減煤」、「以核養綠」兩項訴求,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 圖/呂立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