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青年推廣養殖漁業 漁民同盼改變漁村老化現況
生活
影音
第1709期
青年推廣養殖漁業 漁民同盼改變漁村老化現況
2019-10-17
【記者呂心喻、李芸台南採訪報導】清晨,微亮的日光映照在台南龍山漁港邊的身影上,伴隨著吆喝聲,漁民們準備開市了。近年來,多數出生在漁村的青年前往都市找工作,而外地的養殖戶來了又去,在地漁業只能由留下來的老漁民一手撐起。在地漁民蔡榮宗說:「年輕人就是說,我在家都賺不了要去外面發展。我就說,政府可以找出補助給他們就業的機會,讓他們可以來我們的社區。」台南有「虱目魚之鄉」的美稱,不過在近十年間虱目魚的價格並無明顯成長,且原料成本已遠高於售價。因此對年輕人來說,回鄉發展並不容易,為了鼓勵年輕人投入養殖漁業,台南市政府和民間相關單位也曾舉辦,養殖教學課程然而實際投入養殖漁業的青年比例仍然不高。在地青年漁民邱創褘表示:「現在的問題就是,要年輕人回來首先是要讓他們吃得飽。利潤回歸合理化,飼料價格回歸正常,漁民有利潤自然會讓年輕人回鄉。」有別於外流青年,曾就讀成大都市計畫系的三位年輕人自願來到漁村,與當地漁民合作舉辦魚塭體驗活動,透過互動遊戲帶領參與者認識養殖漁業。活動中介紹魚種的分辨、養殖的技巧,再讓參與者實際走入魚塭釣魚,並體驗殺魚過程中去鱗去鰓去內臟的「三清」步驟,將養殖漁業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完整呈現。股份漁鄉的創辦人林筱菁說:「發現說大家好像平常很常吃虱目魚,然後很常吃虱目魚的魚肚、魚皮各個部位,但其實對虱目魚不見得很了解。」她希望「生產者跟消費者能夠互相理解,然後知道彼此在在意什麼,那我們希望可以互相去影響。」參與活動的歐志航認為:「能上得這麼輕鬆愉快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機會。」對於漁村推廣,他說:「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值得重視的東西,但是重視歸重視,要你掏腰包拿錢出來的時候,其實可能大家心理上還是不太能夠接受。」儘管未來民眾是否願意付出時間金錢支持在地漁業還是未知數,不過青年看見漁村的困境,進駐當地設計推廣課程,仍提高了傳統漁業的能見度。漁民也期盼以此喚醒民眾對養殖漁業的關注,吸引更多青年回鄉發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Y0RDdyjJM
養殖漁業結合物聯網 宜大智慧監測助減少農損
新知
第1695期
養殖漁業結合物聯網 宜大智慧監測助減少農損
2019-01-02
【記者謝承學綜合報導】據聯合國《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指出,人類對於水產養殖肉類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目前常見的水產養殖模式需要大量人力,並消耗許多資源。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林連雄帶領團隊,在去年12月24日的中華電IOT大賽上中,以「智慧魚養殖」贏得最佳潛力獎,團隊將物聯網導入養殖系統,幫助漁民節約能源並減少損失。團隊以物聯網中的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為架構,將在魚塭中監測到的水質、溫度和魚隻大小等資訊,傳送到雲端資料庫。就讀宜大生機系的學生章育銘解釋,養殖戶可以藉此系統掌握水質,讓換水效率達到最高。團隊實驗數據顯示,系統可減少三成的電力消耗。此外,使用遠端遙控餵食魚群,漁民就能放心出門,並從即時資料中得知是否發生突發狀況。 小型低成本人機裝置。宜大團隊製作小型低成本裝置,並投放於各養殖池中,紀錄各項資料並由WIFI發送資料至伺服端。 圖/章育銘提供「養魚隨時都要守在漁塭旁,以免發生突發狀況。」養殖戶謝皆得舉例,打氣機故障,或是冬天氣溫驟降時,若沒有人及時發現,易造成魚隻大量死亡。章育銘表示,目前台灣大多數養殖漁業僅在自動化階段,傳統養殖方式消耗大量人力和資源,再加上漁產需求上升,因此團隊將物聯網加入養殖漁業,不只改善現行環境控制系統中,讓其有效保留資料及即時監控,更能達到全面嚴密監控、提前預警與自動化,使養殖戶不需隨時待在魚塭旁。 手機App畫面。養殖戶透過手機可以隨時掌握養殖場的狀況,更能對狀況即時處理。 圖/章育銘提供「除了在養殖端的革新,在銷售端,養殖時紀錄的數據能提供經銷商和消費者完整的生產履歷。」章育銘表示,透過生產履歷,消費者可以清楚了解魚隻的養殖狀況,並依照日期月份,查詢當時的生長情形和環境數據,供消費者購買時參考。 雲端資料庫畫面。收到的資料會上傳至雲端資料庫,不僅可以看到長時間的統計,也能掌握即時資訊。 圖/章育銘提供章育銘說:「除了養殖漁業,此系統也可以應用於家庭養魚上,例如紅龍等需要細心照顧的觀賞魚。」他說明,為將系統打入居家水族養殖市場及水產養殖產業界,手機能將所有數據視覺化,且在分析數據後,系統會自動調控水溫並餵食,有突發狀況也會將警報傳至手機,只需下載App即能顧好水缸。民眾陳美君表示,平時不清楚什麼情況該換水,出遠門時,也會擔心家中的魚因無人照顧而致死,此系統若能普及,將會讓養魚變得更容易。針對智慧魚養殖,謝皆得說:「就算新科技是好的,但養殖戶往往覺得不用改變,一方面是不願意賭上這期的收穫,一方面也怕資金血本無歸。」他認為,政府應該要帶頭推廣,展示使用成效並增加補助,才能讓農業新技術被廣泛採用。
創新APP 監測水質沒問題
新知
第1666期
創新APP 監測水質沒問題
2017-11-22
【記者劉蘭辰綜合報導】國立成功大學團隊於2017國際基因工程生物機械競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 )發明「NO problem」獲金牌與最佳環境計畫設計(Best Environment Project)雙料大獎。團隊著眼於台南當地養殖漁業水源問題,用創新技術找出方針並從國際337支隊伍中脫穎而出。 「NO problem」就台南當地養殖漁業水源問題,用創新技術找出方針獲2017iGEM金牌與最佳環境計畫設計雙料大獎。 圖/林鉦諺提供NO problem分為小船偵測器、調控槽與手機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APP)。小船搭載酸鹼值測定器、溫度計,以及最重要的硝酸鹽偵測儀,林鉦諺表示,當水中硝酸鹽濃度過高時,小船便會傳送訊號至APP,提醒漁民開啟調控槽淨化水質。「調控槽利用大腸桿菌轉化硝酸鹽成有益魚隻生長的榖醯胺酸,有效減少水中99%的硝酸鹽。」林鉦諺解釋,如此便可減少地下水使用,同時淨化廢水。 「NO problem」分為小船偵測器、調控槽與手機應用程式,可減少地下水使用,同時淨化廢水。 圖/林鉦諺提供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民國104年漁業統計年報,台南在產量、產值、養殖面積皆為全台之冠。第三屆百大青農郭俊瑋有多年龍膽石斑養殖經驗,他表示,漁民會定期檢測魚塭酸鹼值與亞硝酸鹽濃度,因為過高亞硝酸鹽會使生物吸氧能力下降中毒死亡。快樂鱻友善農漁產銷售平台創辦人王鼎元則指出,目前業者多用試紙來監控水質。「硝酸鹽則比亞硝酸鹽有害,但用試紙檢測起來費時又不準。」林鉦諺解釋,No problem不但精確判斷水質且減少人力檢測成本,省時省力。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民國104年漁業統計年報,台南在產量、產值、養殖面積皆為全台之冠。 圖/劉蘭辰攝iGEM為合成生物學國際競賽,每年在波士頓由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主辦,競賽隊伍多為大專學生,分為11大類別,隊長巫明擇表示,團隊今年參與環境組,最後從60組中雀屏中選。「因為我們的作品完整度很高。」硬體設計成員李芯瑋指出,團隊今年共有20位成員,相較其他隊伍有較多理工學院背景學生,才能將創新生物機制實際結合硬體設備,發揮解決問題的最佳效果。研究近一年,「決定研發走向是最困難的步驟。」李芯瑋表示團隊曾參訪成大安南校區蝦類疾病控制與遺傳育種中心、基隆養蝦場與台南蔡虱目魚魚塭,不斷修改方向才能因應市場需求。此外,不同生物對硝酸鹽的承受度不同,所以未來團隊或許會依據使用者需求,設計不同濃度感測能力的小船偵測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