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大學事】大學入學簡章新設轉系限制 學生質疑留下本系生成效
2024-11-29
生活
【社論】高房價時代:小宅崛起與年輕世代的購屋困境
2024-11-29
國際
皇后大學安裝減碳設施 學生疑建設成本過高
2024-11-29
校園
學生創意發想東華夜市 攤位數量動線有待改善
2024-11-29
校園
國軍教召租借政大校園 學生憂影響校安秩序
2024-11-29
新知
中山發現新物種 鰕虎魚研究登國際期刊
2024-11-29
藝文
改編經典劇本重建時空 《女僕》探階級差異
焦點
2024-11-29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06期
燈籠設計融傳統建築特色 籲社會關注古蹟保留
2019-09-26
【記者黃雪瀅綜合報導】柔和的燈光照出具有建築特色紋樣的影子,塑造出新舊交融的風貌,今年第一屆桃園設計獎決賽展出作品《光·現》,由龍華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學生陳柏年、詹宇勝、魏宜婷和陳宥蓁創作,希望透過呈現大稻埕建築特色的紋飾,傳遞古蹟保留的重要性。 行走在大稻埕的路上,可以看見歐洲十七世紀「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古老的建築外觀爬滿繁複的花草紋飾,《光·現》底部的構思由此而來,燈光將紋飾的影子照射在地面,製造出情境效果。陳柏年說:「若雕刻的紋飾過於繁複,燈光無法照射出具體的影子。」因此,團隊在這次展覽中對圖樣做出更簡化的設計,讓影子更具美感。 燈光打在以歷史建築紋飾為雕刻的木頭下所投射的光線。 圖/黃雪瀅攝陳柏年提到,作品以大同區作為設計方向,且建築物包含豐富的歷史痕跡,「從痕跡所展現的文化觀察,是對創新切入點很好的思考。」他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為例,指出教會因古老被當成危樓而面臨拆除的命運,應該妥善保存飽含歷史痕跡的古老建築。 《光·現》上半部採用壓克力,下半部以竹編編出燈籠骨架,再木頭雕刻的紋飾,打出傳統特色的影子。 圖/黃雪瀅攝至於燈具下半部,以燈籠為發想的元素,用竹編編出燈籠的骨架,以燈籠為發想的元素,希望在現代居家環境中也能出現具有傳統特色的燈籠。指導老師龍華科大文創系助理教授林建志表示,即便燈籠是歷史悠久的文化產物,也抵擋不住工業化與生產技術提升帶來的衝擊 ,讓燈籠因繁複的製作過程,只能在傳統的民俗節慶見到蹤跡,他說:「這樣的創新手法,擺脫過往讓人覺得燈籠照明只存在閩南式建築或是傳統民俗節慶中的印象,是作品令人驚豔之處」。此作品最令人苦惱的地方,是需要在材質與模型上做出取捨。陳柏年指出,最初的燈罩材質原是要採用紙張,但因紙張強度與耐久性不足,改用壓克力取代。詹宇勝和魏宜婷解釋,他們會先將壓克力削薄,再通過磨砂讓表面產生霧面感,暖色的燈光照射出燈罩時便能更加柔和。 龍華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與媒體設計系的學生,在2019年第一屆桃園設計獎決賽所展出的作品,《光·現》。 圖/黃雪瀅攝《光·現》主要針對重視居家裝潢、追求美感的客群,因此設計概念偏向情境和裝飾使用,並且只要將壓克力與燈具拆解,便可摺疊收納。觀展民眾董琇宜表示,雖然燈具結合現代與傳統的特質,放在家裡看卻不會覺得衝突,「作品的質感和特色,會讓人感到很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