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學生」、「運動員」身份並行 如何闖出體育班外的未來

2024/05/02 03:28:06

【專題記者胡王子行、杜以璇、葉蓁芸、張愷文、陳婕柔綜合報導】「一、二——」整齊劃一的喊聲,伴隨著規律的步伐響徹操場與體育館,聲響的主人們總是同進同出,他們正是體育班的學生們。過著共同操練、上課的生活是我們對學生運動員的既定印象,集中一班不僅便於管理,也讓校方在經費的使用上變得簡單。但體育班只收編校內代表隊或者以主流運動項目為主的學生。在體育班以外,許多身處普通班卻同時具備運動員身份的學生們,他們該怎麼靠著自身的資源兼顧課業與運動技術?又該怎麼找尋自己的未來方向?

就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的劉芸安,在頂大的光環背後,也有著擊劍國手身份。當初因為父母期許孩子能多方發展,便安排他就讀高雄美國學校,充裕的課後活動時間開啟了劉芸安的擊劍之路。

從玩樂性質到漸漸取得好成績,包含105學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國中銳劍第一名、109學年全中運高中銳劍第五名以及2019年全國運動會高雄市銳劍團體銅牌高雄市銳劍團體銅牌等亮眼表現,擊劍在劉芸安心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自我要求甚高的劉芸安,考上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高瞻班(註)後,更透過繁星錄取臺大醫學系,在運動與學業都達成了優異的成就。

註:高瞻班為自然組資優班,107學年度為高雄女中最後一屆實施高瞻班制度。

全心投入練習與課業,勢必得犧牲不少與同儕相處的時間,劉芸安選擇以正向的態度面對社交的困境。他說道:「跟同學互動的時間一定會減少,但是擊劍對我來說就像是遊戲一樣,練習的時候我也很快樂。一直思考著自己少了些什麼反而會不開心,不如就享受當下。」

進入國高中後,雖然不在體育班就讀,但在校方的支持下,劉芸安還是能彈性運用時間訓練。老師們也願意多花時間輔導他因比賽而缺席的課程,校內體育處室也樂意協助行政業務,讓劉芸安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訓練。

對比課表經過規劃,按表操課的體育班模式,劉芸安有著自己的想法。過往母親曾詢問是否要進入體育班,但劉芸安認為進入體育班會使自身發展過於侷限,無法同時顧及讀書與練習,便拒絕了母親的提議。劉芸安也分享後續的訓練方式,說:「我比較常跟著教練一對一訓練,教練與我都認為課業才是重點,因此願意為了我做比較彈性的訓練規劃。」劉芸安深知平衡運動與學業的重要性,為了維持課業進度,在訓練前總要求自己讀完表訂的進度,才能去找教練練習。

台大的劉芸安反對加入體育班,他認為普通班能讓他自由安排時間,未來發展也不會因此受限。 圖/劉芸安提供

學生運動員為兼顧成績與訓練    望校方予課業支持

同樣擁有亮眼運動成績的邱映瑄也非體育班學生,而是選擇走上一般升學道路。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的他,以花式繞樁(以下簡稱花樁)馳騁國際賽場,曾在2018年拿下世界錦標賽成年女子組銀牌、亞洲錦標賽金牌,也代表台灣出戰第19屆杭州亞洲運動會。申請大學時,邱映瑄以優異的體育表現與高中課業成績,獲政大法律系的運動績優生身分,進入大學。

在滑輪運動界已耕耘十多年的邱映瑄,一直紀律地執行練習時間。平日課後須花3小時練習花樁,長假時間更會在練習場待上6至7小時的他,訓練儼然成為他生活中的重心。不過待在一般升學體制內的他,對於成績仍有所要求,媽媽也會以成績作為能否讓他繼續練習的標準。「以前我媽會說成績太爛的話就不准溜(滑輪),所以小時候我會為了要繼續練習而把書讀好。」他說明,除了專心上課之外,也會盡力在學校完成作業,自律以及嚴格的時間管理讓他在享受花樁的同時,也能維持課業的水準。

「你除了這兩件事情(讀書與練習)以外,就沒有什麽時間做別的事。」為了兼顧花樁與課業,邱映瑄失去娛樂時間,與同學的相處機會也因此減少。「我覺得(自己)跟人互動的能力會低一點,小時候因為練習而少了跟同學親近的機會,當時心裡不太平衡,也覺得有點遺憾。」但他也分享,高中時幸運遇上一群願意理解他的朋友,比賽期間會給予支持與鼓勵,讓他感受到同儕的溫暖。「可能那個年紀比較願意去理解不一樣的人,他們(高中同學)可以理解我這件事(花樁),也讓我真的感受到心靈支持的感覺。」他感動說道。

除了同學的鼓勵與陪伴外,邱映瑄指出,學校的支持對學生運動員而言也相當重要。「光是學校讓不讓我們請假,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談到部分學校可能認為體育會影響課業表現,因此不支持學生發展體育專長。每個老師的包容度不同,遇到不接受學生運動員缺課的老師也是問題之一。他觀察到,許多學生運動員即便擁有公文,學校仍不配合準假,因而影響課業成績。但幸運的是,他的高中校方提供學生自由發展的機會,對於請假事宜也相當寬容。邱映瑄說:「學校不一定要給(我們)場地或經費,反而是提供課業上的一點包容,就已經很好了。」若校方願意以準假給予學生運動員支持,將會是他們發展體育的一大助力。

政大法律系的邱映瑄坦言,雖然因訓練及學習犧牲交友時間,但他仍在花樁項目上結交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圖/邱映瑄提供

教練、器材與場地費 多種費用成運動員經濟壓力

課業和運動兩不誤的洪筱晴認為努力都是值得的,即使睡眠不足,他也願意為了亮眼的表現拼盡全力。 圖/洪筱晴提供

學生運動員訓練之路困難重重,缺乏體育班資源的他們也需克服經濟壓力。曾在杭州亞運花式滑輪溜冰(以下簡稱花滑)摘金、現在就讀銘傳大學應用英語學系的洪筱晴,即便沒有體育班的資源及優渥的家境,仍堅持長達12年的運動生涯。洪筱晴母親謝亞臻憶起當時女兒剛接觸花滑的情形時說道:「原本筱晴跟著哥哥一起學直排輪競速溜冰,但他從小就喜歡舞蹈,所以就讓他選擇花滑。」

踏上花滑之路後,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訓練費用。謝亞臻無奈表示,由於經濟考量,無法讓筱晴每天上教練課,只能透過父親陪著練習,父親也會為了他上網瀏覽大量教學影片,希望在沒有教練的情況下,也能讓他精進技術水準。不過升高中那年父親的離開,使他失去主要的陪練者。本就缺少教練課,加上父親過世,當時的他對花滑的無力感倍增。

除了昂貴的課程費用,謝亞臻談到場地租借費用也不低。他說:「在外面租一小時場地就要8000台幣,我們平常根本不可能有那些經費。」洪筱晴點出運動設備開銷也是一大支出。家庭少了經濟支柱後,母親一人擔起所有花滑的開銷。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即便裝備需要頻繁汰換,洪筱晴仍堅持將器材運用到不敷使用的程度,「通常(輪子)有一點晃動就要換,但我會用到真的快不行時才換。」洪筱晴說道。

多年運動生涯倚靠家庭經濟的支持,直到在比賽中表現出色,才讓洪筱晴有機會得到協會的補助。然而,謝亞臻透露,協會補助的對象每年都會調動,補助金額也因年齡組別而有差異,即使順利拿到補助,也很難支付高昂的比賽費用。「出國比賽的話,機票、住宿加一加都要出十萬台幣以上。」謝亞臻說道。即便現在家庭收入足以支撐,但由他一人持續負擔這些花費仍不是長久之計。

洪筱晴除了勤奮訓練,也沒有放棄課業學習。他回顧求學歷程時說道:「我住得很遠,又待在注重升學率的學校,5點就要出門,晚上11點多才到家。」洪筱晴盡可能地在校完成作業,運用課餘時間練習。儘管做好時間管理,但他也曾有失利的經驗。前年因亞運選拔賽和學測時間相近,洪筱晴選擇專注在亞運訓練,而放掉學測,但後來的結果一度讓他陷入低潮。「我申請清大『拾穗計畫』(特殊選材)沒有過,亞運選拔也沒選上。」洪筱晴回憶道。所幸那段時間有母親和朋友的陪伴,才讓他重拾出發的勇氣。

對洪筱晴(圖右)而言,他很感謝家人的支持,每當受挫時,都是家人的陪伴和鼓勵讓他在花滑的道路上堅持下去。 圖/洪筱晴提供

運動員堅持平衡課業表現 追求未來多元發展

學生運動員兼具學生及運動員身份,除了遭遇人際、經濟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外,均衡發展專業項目和學科能力是最需要克服的問題。劉芸安、邱映瑄和洪筱晴三人皆從事小眾運動項目,即便如此辛苦,為什麽他們還要在平衡兩者之間掙扎?

台灣目前的主流學習風氣仍以讀書為重,雖說近年來家長對於運動發展的態度漸趨於支持,但當孩子面臨升學階段,運動佔用太多額外時間,便有可能面臨取捨。以邱映瑄為例,家人並沒有因為他在花樁上的優秀表現而忽略課業,而是以成績作為他繼續訓練的條件。「這就很看家長的認知,當發現孩子在體育上有天賦,才可能會繼續支持他走這條路。」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潘義祥強調這是各國的運動文化差異使然。

具有兩度經營體育班的經驗,現為新北市立明德高級中學校長的陳棟遠,觀察到學生運動員在求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難處,他說道:「當(學生運動員)太過重視競賽表現,在學習上能投入的心力相對也會受到影響。」若學生運動員只單投入在專業項目的訓練,長時間下來可能會造成課業進度落後,後續若想轉換發展方向也有一定的難度。

潘義祥認為,學生運動員不能只朝著提升運動技術為唯一的發展方向,而是應該在顧及學生本分的基礎之下,再去發展運動專業。「如此才能讓學生運動員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他說明。潘義祥也以目前的體育班體制為例,當學生進入該體制後,會太早專注在特定的運動項目上,而減少其他探索的機會,如果未來無法繼續從事該項目,反而會讓其難以適應一般社會的發展。

體育班的設立雖然能幫助學生運動員更專注在項目訓練上,也提供穩定的資源和經費,然而對於較為小眾、沒有體育班可參加的冷門體育項目來說,選手在培訓上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和金錢。潘義祥補充道:「在體制外的選手較難獲得發展機會,資源也相對稀缺,學校或家長需要找更多的經費來協助。」以洪筱晴為例,在奪下亮眼的競賽成績、獲得協會補助之前,只能依靠家人全額支出練習費用。「除了教練費、場地費等訓練費用,裝備的汰換也需要自己負擔。」洪筱晴說明。他也提到,教育部體育署提供給選手的補助主要是依據運動表現而定,除非家庭能給予足夠的支持,不然沒有優異的競賽成績很難在這條路上長久發展。而潘義祥也認為,國家在運動的平衡上應該是多元化多面向的,不論是體育班還是個人訓練,都要有政策或計劃去支持。

劉芸安奮力向前擊出致勝的一劍,在刀光交錯和觀眾掌聲的背後,只有他自己明白一路走來的辛酸苦楚,以及那些在賽間空檔,仍須帶著參考書和考卷苦讀的日子。無論是選擇進入體育班接受團體培訓,抑或是透過其他管道訓練,在滿足社會的期待之下,這些學生運動員如何在課業和體育專業中取得平衡,且獲得一定的成就,是他們正共同努力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