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599期
2015-05-28

【專題記者/丁敦蓉 林琪諭 李利貞 游育慈 郭于珂 高中屏】學校課程聚焦產品結構、模型製作等設計技能,不過,學生製作實體作品時,往往會觸及APP、機械、電子等領域。一旦超出所學範圍,學生便只能空談設計概念,無法做出成品。

成大工設系學生曾澤恩去年選修「使用性設計」課程,課堂中,老師請學生用蘋果開發工具「Xcode」,在兩週內設計出一個APP。他學過基本的資工知識,於是自行摸索,完成作品,但其他學生卻沒那麼幸運。曾澤恩表示,同學不具備寫程式經驗,無法完成作業,有的組別最後只能利用圖片和簡報講解設計概念,沒有實體作品。

面對超出教學範圍的技術問題,許多學生只能向其他科系的同學尋求幫助。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工業設計組學生孫宜君的團隊設計電腦遊戲〈試在必行〉,模擬各項職業的工作型態,玩家要閃避障礙物,獲取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術,遊戲結束後還會介紹平均起薪、工作時數等資訊。孫宜君表示,他們負責整理資料,並設計遊戲場景、人物和互動模式。但他們只能畫出場景與人物,無法製作遊戲程式,最後靠朋友牽線,請資工系學生協助編寫程式碼才完成。孫宜君感嘆,學校希望學生能創新,卻未提供管道讓各系學生交流及互助,使學生需要資源時無所適從。

有些學生為追求專業,更轉而尋求廠商協助。曾獲iF學生設計獎的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林季弘表示,工業設計本身就偏向通才教育,作品常需要搭配跨領域知識。他提到,製作得獎作品「Light Lock」時,作品需將燈與鎖結合,他設計若鎖沒有鎖好,燈泡便會感應發亮,之後向專家、工廠師傅請教,了解如何製作感應裝置,才完成作品。

台科大工設系學生王子維表示,工業設計師需對各領域的入門知識有基本了解,才能增加與廠商溝通的效率。他說,和資訊工程師合作就需懂網頁語言、程式設計;機械方面則需要懂螺絲結構等。北科大創新設計研究所教授梁又照補充,只精通單一專業會造成侷限,「為了創新,各領域結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標籤: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