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穎為、林宸佑台北採訪報導】冬天一到,你是否會因為陰冷的天氣狀況,而時常悶悶不樂呢?提醒你,這很有可能是冬季憂鬱的徵兆。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學生周姵吟表示,冬天天亮時間很短,尤其下午四、五點時,會覺得其實還很早,但此時卻已經天黑了,心情因而變得煩躁。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張庭肇也談到,遇到沉重的陰天,便會讓他產生不好的念頭。另外,他還計算12月的晴天日數,「昨天算晴天大概是第四天」。
冬季憂鬱是憂鬱症的一種類型,每年一到冬天,光照時間變短,使得腦內調節心理功能的血清素分泌減少,而血清素在抗憂鬱中扮演重要角色,體質敏感的人,常會因為不適應血清素分泌量改變導致情緒低落。
此外,調節睡眠功能的褪黑激素,也是影響情緒的因素之一。政大心理學系教授楊建銘解釋,褪黑激素通常在晚上分泌,太陽出來就壓抑下來,但冬天太陽光改變,量變小的時候,褪黑激素也可能產生調節上的問題。
日照時間縮短是冬季憂鬱的主因,內分泌激素量改變造成情緒惡化,嚴重的患者甚至會有輕生念頭,需要依靠藥物來控制病情。精神科醫師楊幹雄說明,抗憂鬱藥物主要提升體內血清素跟腎上腺素濃度,像百憂解好了,它是讓血清素回收的抑制劑,讓血清素能留在腦子內。
除了藥物治療,專家也表示,多去室外運動、曬曬太陽,都是治療冬季憂鬱的好方法。不過維持穩定、規律的生活型態,才是對抗憂鬱的不二法門。
https://youtu.be/ImFRzVdNo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