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43期
2016-12-28

【記者周瑩慈新北報導】「人類飼養食用豬、牛,為何沒有飼養食用貓、狗,甚至人類?」一件作品的理念,便呈現林辰勳反諷的創作風格。年僅二十四歲,已累積共二十多次獲獎及展覽經驗,更有兩件作品由澳洲的白兔美術館(White Rabbit Gallery)收藏。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研究所學生林辰勳,以寫實的人與動物雕塑諷刺人性。

「影響我創作最大的應該是審美經驗的養成。」林辰勳的父親也是藝術創作者,常利用枯枝、泥土進行創作,潛移默化間影響他的審美觀和風格。「枯枝、泥土、蠟這些都是會隨時間腐朽的東西,但我覺得那才接近真實,就像人也無法永垂不朽。」他說道,這種真實、不做作,就是他探討人性黑暗及矛盾的原因。

原先以人體為創作主軸的他,並沒有特定的模特兒,而是觀察路人的身體部位後,透過其它媒材轉化為創作。如此,作品便不完全屬於任何人,卻有人的氣質,這符合他認為人就是矛盾、衝突的理念。但林辰勳也認為,有太多以人為主題的作品,所以目前多以動物雕塑來諷刺人性,「我覺得只有動物、小孩是純真的,但動物更有諷刺感。」

「就算觀眾對我作品進行扭曲理解,我也欣然接受,因為那樣作品對他來說才有意義。」林辰勳曾遇見一位老人觀眾,不但抓住作品理念,更與他暢談自身想法,所以他不排斥觀眾對作品有各自解讀。

「你不會想買一個看了需要反省自己的東西回家放,又占空間。」如何拿捏自己的作品不淪為公仔,讓作品既受市場喜愛又保有自己藝術初衷,是他目前想找到平衡的事。

林辰勳的作品帶有對人性黑暗沈重的批判與諷刺,他認為這是他目前試圖改善的地方,因為「太沈重的議題不討人喜歡」。 圖/周瑩慈攝 林辰勳的作品帶有對人性黑暗沉重的批判與諷刺,他認為這是他目前試圖改善的地方,因為「太沉重的議題不討人喜歡」。圖/周瑩慈攝


就讀台藝大雕塑學系研究所的林辰勳,目前在自己的工作是準備明年兩個各展作品,特別的是這次有體積迷你的作品,他表示這是為了「配合市場」。 圖/周瑩慈攝 就讀台藝大雕塑學系研究所的林辰勳,目前的工作是準備明年兩個個展作品,特別的是這次有體積迷你的作品,他表示這是為了「配合市場」。圖/周瑩慈攝


林辰勳擅長創作人與動物,利用兩者之間微妙又矛盾的關係,諷刺人類各種違反自然、不理性的欲望等,以人為出發點延伸的問題。 圖/周瑩慈攝 林辰勳擅長創作人與動物,利用兩者之間微妙又矛盾的關係,諷刺人類各種違反自然、不理性的欲望等,以人為出發點延伸的問題。圖/周瑩慈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