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珈爾綜合報導】「當你看見Keelung,就看見太平青鳥。」23日,基隆港西岸罾仔寮山上的Keelung地標旁,由太平國小廢棄校舍改建而成的太平青鳥書店正式開幕。當天,元智大學基隆山海工作營總召「老柯」柯濟昇也抱持觀望態度出席;山海工作營在當地駐足深耕六年,進行多場以「空間再生」、「社區藝術共創」、「山海小市集」為主軸的活動,藉此開啟山城與海港之間的連結,找出太平社區創生的可能性。
民國110年元智大學基隆山海工作營作品《山海印記》,利用陶瓷不會腐敗或消失的特性,將太平國小的印記永遠留在太平山城113巷中。圖/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所提供
太平社區位於基隆港西岸罾仔寮山坡上,因應港口產業形成山城聚落,近年來因青年外流、高齡化及聯外交通不便等因素面臨空間再利用的課題,「地方工作的核心在於發展出屬於本地的生活美學和品質,從最基礎的駐地工作、深度田野開始。」柯濟昇表示,期望從庶民生活淬鍊基隆現代都市生活美學,建立只有在太平山城才會出現的生態模式。
民國110年元智大學基隆山海工作營合影。圖/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所提供
山海工作營於民國105年暑假開始進駐太平山城,而後參與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擴大與西岸山城社區的互動與合作,期盼建立海港與山城之間實質的連結。跟著「老柯」徒步走上太平山城,自基隆地標登山步道口進入中山一路113巷後,崎嶇蜿蜒的小道旁可見許多以藍色為主視覺的粉刷牆面及裝置藝術,藍色的三角旗幟隨風飄揚,像極了專屬太平山城裡的海浪,頗有種山海交融的意味。
中山一路113巷內的「山海旗」,如同太平山城裡的專屬海浪。圖/張珈爾攝
透過逐年累積的訪談資料與測繪,山海工作營除了改造閒置空間外,也邀請在地商家舉辦小市集,對於市集的規劃,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山海工作營計畫主持人陳冠華說:「市集不是一場煙火,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不影響社區原來生活節奏,所創造屬於基隆的特殊節慶。」期許市集作為生活和美學的延伸,連結到基隆的山與海,以及每位市民的生活。
民國110年元智大學基隆山海工作營紀念T恤。圖/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所提供
「我很驚艷他們真的跟當地社群產生了這麼緊密的連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學生鄭宇彤說道,同樣參與過地方創生的她,深深被山海工作營與太平山城之間和諧的氛圍打動。山海工作營以「參與合作」方式取代「指導介入」,漸進式地在太平社區進行創作,在不打擾當地步調與生態的原則下,點亮了這座一度面臨熄滅的山城。
民國110年元智大學基隆山海工作營作品《罾仔寮三部曲》,故事內容取材於歷年來的訪談內容,以社區中的平凡小故事作為整個作品的重要核心。圖/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所提供
「我希望我們可以是居民的聆聽者,並希望他們樂在其中。」提到未來展望,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學生連薇婷說道。團隊期許太平山城未來可以是一個適合生活,且兼具人文與創造性的所在,不僅讓青年與長者打破世代隔閡關心扶持,也讓孩子們對其充滿歸屬感,建立一條屬於太平社區的「上山的路,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