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予綜合報導】「透過交友軟體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聊天十分耗時,甚至要擔心被詐騙。」為解決現代人的聊天需求,輔仁大學資訊統計學系學生團隊開發「聊癒療鬱」應用程式,針對使用者不同個性,打造量身定制的聊天機器人。該作品獲得第27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第一名。
在開始使用「聊癒療鬱」
app聊天前,使用者會先進行
MBTI測驗以及三階段針對語言風格所設計的選擇題,藉此打造出每一位使用者量身定制的聊天機器人。 圖/聊癒療鬱團隊提供
研發團隊表示,現有的聊天機器人答覆內容十分制式化,「用久了會覺得很無趣,使用者黏著度可能就會不高,我們想說:『可不可以讓機器人針對語言風格(註一)有不同的回覆?』」因此,團隊將語言風格和心理偏好納入模型中。在開始聊天前,該軟體會透過70道選擇題和三階段問卷將使用者進行分類,並分析出使用者所屬的MBTI(註二),判斷使用者喜歡與性格互補還是相似的人聊天。
註一:語言風格是指人們對談時,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目的等,所採用的不同語言素材和組合方式。
註二:MBTI 又稱為十六型人格測驗,是一種性格分類模式,用以衡量人們在獲取資訊、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
語言風格分析模型能夠為同樣語意的回覆內容,抽換詞面或更改句子結構,產生多元的回覆方式。 圖/聊癒療鬱團隊提供
聊天過程中,機器人會先將使用者的回覆斷句成單詞,與資料集進行比對後,挑選出相應的答覆句子。此外,團隊開發「語言風格分析模型」,讓聊天機器人學習使用者的說話習慣,為同樣語意的回覆內容,抽換詞面或更改句子結構,產生更多樣且符合使用者偏好的組合。同時,如果負面詞彙的出現比例過高,機器人將會判斷使用者處於負面情緒,主動給予安慰。
指導老師杜逸寧坦言,聊天機器人目前還不夠聰明,回覆內容無法比擬真人,代替朋友的陪伴。他在分享自己身為導師經驗時表示,通常會有想不開想法的學生,都是處在社會支持比較少的時候,「如果這時有一個APP,即使它回答得很笨,但可以逗你開心,轉換你的想法。」
諮商心理師李清茵認為,若一個人在外獨居有陪伴需求,又沒有辦法立刻找到親友,機器人能夠提供即時的回應,是很好的資源。「就像我們沒有辦法有家人,可能會養寵物來陪伴我們。」他更進一步建議,聊天機器人可以與諮商室等相關社會資源連結,在發現危機時即時通報,成為社會安全網的一環。
聊天機器人會先判斷使用者是否為負面情緒,接著比對資料集中相似度最高的語句,並選出其對應的答覆。 圖/聊癒療鬱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