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晨沅台北報導】斑駁的牆面中央被強行挖出一道缺口,裡頭藏著熟悉的綠島風情。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生黃則翰於5日起在畫廊「綻堂蒔光」舉辦個展《場所收藏III》,他模擬真實的牆面,並將自己喜愛的風景隱匿其中,重現自己收藏的創作記憶。
藝術家黃則翰與觀展者一同欣賞作品。個展辦在大稻埕中古色古香的畫廊「綻堂 蒔光」。 圖/鍾晨沅攝
黃則翰將歷年創作視為個人的收藏,他表示,此收藏並非意指「藏品」,而是在創作的過程中融入自身經驗,將所見所聞濃縮成一件件作品,具象呈現他的生活,正是他所謂的「收藏」。看似厚重的牆壁,實則由輕盈的保麗龍擬製,黃則翰期許便攜的收藏,伴他流連於世。
藝術家黃則翰的作品大多利用磁磚拼貼,並大量運用複合媒材,融入自身經驗,具象呈現他的生活。 圖/鍾晨沅攝
系列作品《牆》,藉由在仿舊的牆面嵌入手繪的風景,呈現每個與風景相連的記憶,賦予豐富的故事。模擬磁磚是黃則翰的創作內容,研究所後期,他開始將創作擴及日常,他認為純粹的創作較為客觀,無法凸顯自身的情緒,因此延伸出《牆》。觀展民眾簡妍庭表示,結合擬真的牆與手繪風景的作品讓他過目難忘,「從缺口看出去有種思想被延伸的感覺,很特別。」
系列作品《牆》以模擬牆面出發,利用擬真的方式打造一面牆,並在牆上挖洞,嵌入一幅藝術家黃則翰很喜歡的台灣景點手繪圖。 圖/鍾晨沅攝
作品〈牆—綠島〉訴說黃則翰一次難忘的旅行,「綠島是我大學畢業旅行與同學去的地方。」在思索將記憶融入作品時,喚起他就讀研究所前的歷程,紀錄他當時雖參加畢旅卻迷茫的狀態。手繪的風景結合擬真的牆面,黃則翰補充,他想透過作品將記憶與現實物件結合,塑造看起來真實、近看又虛假的觀感,「因為記憶本身就不是很清晰或是完全正確的,所以用假的方式製作。」
藝術家黃則翰表示,帶有手繪的痕跡是代表記憶的真實與假,因為記憶本身就不是很清晰或是完全正確的,所以用假的方式製作。 圖/鍾晨沅攝
一張手繪的美術館隱藏於牆面,黃則翰將美術館繪入作品〈牆—美術館〉。他認為,美術館象徵著創作的源頭和堅持的意念。而作品〈牆—烘爐地〉,則代表結束與困境,「半年前面臨論文、工作與創作的多重壓力,但因緣去烘爐地拜拜之後,順利的完成所有挑戰。」他欣喜地分享。
古色古香的展覽場地與黃則翰充滿「舊意」的作品完美融合,策展人高立哲說:「我們空間是一百多年的建築,相較一般畫廊,則翰的作品更適合這裡。」黃則翰也補充,作品中地磚或牆面的樣貌多是他對日常的觀察,「可能是奶奶家的舊牆,或是家中浴室的磚瓦。」他希望觀展民眾能與作品產生連結,找到與自己相符的共同記憶。
藝術家黃則翰結合記憶的作品,目的是與觀者產生連結,在作品中找到與自己相符的共同記憶。 圖/鍾晨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