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09期
2019-10-17

【記者徐品蓁台北報導】為推廣台灣海洋再生能源教育,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打造全國首座海洋能源實現基地,在濱海校區設置「海洋能源實現基地」,設有完整實驗室與農委會漁業署核准的實海域測試場,供學生與廠商進行研究與測試,讓基地成為兼具教育與實踐的場所,並於3日正式啟用。

海洋能源實現基地擁有實海域測試場供研究團隊進行海洋能源機組的測試。 圖/陳建宏提供


「要當作一個測試場,其實要一些條件,比如說波浪、流要有代表性。」北北基I區域中心計畫主持人、海大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教授陳建宏解釋,如此才可建立出一個資料完整的海洋能源測試場域,讓前來測試的海洋能源發電機組廠商或研究員能夠了解海域的狀況,再對測試機組進行調整。此基地因地域優勢,其能源開發主要著重於波浪能(Wave energy)(註1)與潮流能(Tidal current energy)(註2)的發電,「設置基地的這片海域比較適合研發的條件會是波浪能,而且波浪能在全世界也還不成熟。」陳建宏說明,因此也激發學生發想出對於波浪能許多創新的想法。

 
註1:波浪能(Wave energy)是海洋表面波浪運動所轉送的能量,可利用成為能源作不同用途,例如發電、海水淡化或推動抽水機等。(參考自維基百科)


註2:潮流能(Tidal current energy)是潮水在水平運動時所含有的動能,是一種具有週期性的再生能源。(參考自百度百科)

在海洋能源實現基地的實海域測試場擁有地域優勢,適合發展波浪能及潮流能。 圖/陳建宏提供


除了開放海洋能源開發廠商前來從事各尺度的波浪能實驗外,基地也向中小學生及大專院校生開放試驗空間,只要學生透過電話事先預約,就可以使用波浪槽等小規模的試驗環境,現場也會有專業教授指導討論,使雙方進行意見上的交流。

對於海洋能源實現基地的設置,海大造船系學生石惠予認為,此舉可以幫助學生在海洋能源教育上跳脫課本,實際進入實驗室與測試廠操作學習。「如果未來有建立海上平臺,可能會提供航海、輪機科的工作機會,比如說現在要架設的離岸發電,就有來我們系上徵才。」海大商船學系學生小銘(化名)表示,基地的啟用有利於學生與實際工作環境接軌。

不僅大專生對海洋能源波浪能發電進行創意發想,中學生也製作出波浪能創意作品參賽。 圖/陳建宏提供


「能源基地的啟用給予學生現場實驗的機會,對學生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經驗,若未來想發展產業便需要人才,而人才就從學校訓練。」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名譽教授梁乃匡提到,雖然該基地最為適合發展波浪和潮流發電,但也可嘗試縮小其他海洋再生能源的模型,如離岸風電浮台、溫差能等需較深水域方能運行的裝置。

目前海洋能源實現基地亦有進行基礎建設,「像我們就在佈首條由台灣自己製作的供電用電纜,在測試後也會留在我們這裡使用。」陳建宏說明。海洋能源實現基地短期內主要推廣海洋能源,開放將蒐集到的資料彙整存放的控制室供民眾參觀,讓更多學生了解海洋能的想法與概念。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