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15期
2019-11-28

【記者吳曼嘉綜合報導】為降低農業蟲害,農人使用黏蟲紙或捕蟲燈,但這些設備通常只能各自捕集一種害蟲。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助理教授呂曉鈴、景觀與環境設計學系教授張源修帶領該校學生研發「綠能智慧型蟲害誘集系統」,僅靠一台裝置即可捕捉不同種類的害蟲,解決其啃食農作物的困擾,在「2019第十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獲得金牌。

「綠能智慧型蟲害誘集系統」內部結構圖,「氣味誘集區」及燈座為本裝置最大特色,可吸引不同種類之害蟲。 圖/呂曉鈴提供


此裝置善用害蟲的趨光性,透過更改LED燈的顏色或替換不同波長的燈源,以吸引特定有害的蟲類。團隊成員、明道精農系學生同洵說:「像是屬於倉儲害蟲的擬穀盜蟲,對390奈米的波長較為敏感,便可針對它的特性進行光源的更換。」除此之外,還可在裝置內放置果汁、費洛蒙製劑,藉氣味吸引害蟲,呂曉鈴以東方果實蠅舉例,牠喜好食用芭樂,因此便可以在「氣味誘集區」加入芭樂汁,以利捕捉。

「綠能智慧型蟲害誘集系統」的高度約50公分,便於人員攜帶,其上的吊繩也方便吊於高處使用。 圖/呂曉鈴提供


綠能智慧型蟲害誘集系統的內部並裝有風扇,呂曉鈴提到,害蟲受燈光或氣味吸引靠近裝置,卻可能只在周圍徘徊,藉由風扇的吸力,才可確實將其引入裝置。同洵說明,一旦害蟲飛進裝置內的網子中,會被下面放置的肥皂水淹死,而肥皂水不像農藥會對環境造成巨大傷害。此裝置雖可吸引多樣性的害蟲,卻不會因此影響物種多樣性,因其是依據使用者的防治需求,設定特定燈光和味道,不同的設定會吸引不同蟲類。

市面上現有防治害蟲策略的共同點為,只能針對特定一種害蟲進行捕集,呂曉鈴認為非常不方便。他說:「希望可以一機多用,把所有誘集的方式全部集結於一身。」故找來學生一同研發綠能智慧型蟲害誘集系統,配合使用者需求可以調整裝置內燈光、氣味,以誘集多種害蟲。

「綠能智慧型蟲害誘集系統」研發團隊合影,由左至右為張源修、同洵、呂雯惠、吳欣宜及呂曉鈴。 圖/張源修提供


目前此裝置已做出模型,但還未經測試,因此未來規劃將其放到田間測試,確保它可以達到團隊預期的捕蟲效果。曾就讀國立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的何昆陽對此裝置構想表示肯定,但他強調,還是要對應不同作物的害蟲進行試驗,確保該裝置在田間能真正發揮效果,促使農民信服此裝置能勝過現成防治方法,同時願意負擔其價格,如此方能有效推廣。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