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39期
2020-12-10

【記者周佩怡綜合報導】傳統的選美比賽通常依據參賽者容貌及身形評比,因而被批評物化男/女性、灌輸單一價值觀、加強性別刻板印象。近年選美賽陸續改革,放寬參賽者資格、衣著限制等等。改革風潮也吹進大學的選美比賽,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F)、日本上智大學、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以下簡稱慶應)皆於本學期相繼跟進。

慶應義塾大學湘南藤澤校區今年更改選美比賽規則,參賽者可自由選擇參賽組別。 圖/山村宗一郎提供


南佛羅里達大學每年都會舉辦「先生和小姐選美大賽」。今年為倡導包容性,並鼓勵多元性別認同的學生申請,學生參與中心(the Center for Student Involvement, CSI )將活動名稱更改為「USF選美比賽」。參賽者申請時,可於報名網站輸入自己認同的性別,若得獎將獲得相應頭銜的肩帶。例如輸入女性,即獲得「Miss USF」頭銜;輸入男性,就為「Mr.USF」;若為第三性(註1),則是「Mx.USF」。
註1:屬於男女兩性以外的社會群體,其中有些人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被社會分類為男人或女人。

無獨有偶,今年日本各大學的選美比賽也響應此一趨勢。上智大學11月起停辦歷史悠久的女性選美比賽,另外舉行男女同台的選美比賽,且不僅限於評比外表,更重視創意與個人特質。上智大學學生、活動籌辦委員荒尾奈那在《TBS祝好運! (TBS グッとラック!)》報導中提到,過去比賽名稱冠上小姐、先生,人們容易產生性別刻板印象,因此備受批評。然而他們主張選美能使人的內在、外在皆成長,堅持繼續舉辦比賽,「我們希望打造讓大家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舞台,支持追求自我提升的人。」

校風較保守的慶應義塾大學三田校區的選美比賽則依舊保持傳統規則。 圖/白木愛奈提供


慶應湘南藤澤校區則是保留「比賽小姐先生(Miss Mr. Contest)」名稱,但更改參賽規章,維持生理男/女性的組別,而學生可自由選擇參賽組別。選美比賽主辦人員、慶應湘南藤澤校區學生山村宗一郎提到,選美比賽的存在意義一直遭受質疑,他希望比賽成為一種溝通管道,喚起人們對性別相關議題的注意。

選美比賽的改革破除性別界線,美的標準不再單一。就讀慶應湘南藤澤校區研究所的學生篠原香織,是「先生選美比賽」裡唯一的生理女性,站在一字排開的男學生中,絲毫不減帥氣魅力。篠原香織在網路上分享,曾有人對自己說的話帶有性別刻板印象,「有些人因為我是女生,所以質疑我怎麼能喜歡昆蟲,或是怎麼還沒有男朋友,甚至批評我的行為陽剛。」但他仍堅持做自己,「無論被怎麼劃分,我都是『篠原香織』。」

生理女性的篠原香織(左二)參加慶應義塾大學湘南藤澤校區「先生選美比賽」,魅力不遜於身旁參賽者。 圖/山村宗一郎提供


關於日本對於性別議題的態度,慶應三田校區「小姐選美比賽」參賽學生白木愛奈分享她的觀察:「日本近年的選美比賽受到無性別化趨勢影響,漸漸不注重參賽者的性別。」然而,慶應湘南藤澤校區台灣籍學生柯采涵指出,該校區較多混血兒及歸國子女,風氣開放,跨性別、扮女裝都不足為奇;校本部三田校區觀念保守,較難舉辦非二元性別(註2)比賽。上智大學中國籍學生彭瀚得分析,日本整體的性別不平等已有改善,「企業開始注重職員性別比例,支持主婦就職,允許她們自由調整上下班時間。」

慶應義塾大學三田校區「小姐選美比賽」參賽學生白木愛奈認為,雖然外貌重要,但相由心生,不說別人壞話、常笑、對自己誠實的人是最美的。 圖/白木愛奈提供

註2:非二元性別、性別酷兒和X性別是指一系列不完全是男性或女性的性別認同,這些身份在男性或女性的分類以外。

除了美國及日本,其他國家的選美比賽也有所改革。「英國小姐選美大賽」源自於西元1945年的「泳裝選美皇后」,舉辦65年後,2010年開放單親媽媽與失婚女子報名。泰國2004年舉辦至今的「國際皇后小姐」,則讓出生性別為男性的跨性別者有專屬的舞台。綜觀選美比賽歷史,不難發現隨著觀念的進步,選美比賽也漸漸調整,以符合現代價值觀。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