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改編羅蘭巴特名著 《青春絮語》重溫戀愛滋味

2018/11/14 23:20:22

【記者吳佩容基隆報導】四人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一位身著白袍的醫生輪流走近他們,「死者:20歲。死因:心碎。」音樂切換成流水聲「咕嘟咕嘟」,燈光轉換成藍色,人們開始動了起來,四肢晃動彷彿漂浮在空氣中,呈現溺水的狀態。10日玉米雞青少年劇團在基隆文化中心島嶼實驗劇場演出《青春絮語》,劇本改編自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整場演出無單一故事主線,而是由許多圍繞著愛情的小故事串起,並以輕喜劇的形式呈現。

《青春絮語》由九個章節組成,如〈等待〉、〈想念〉、〈嫉妒〉、〈我愛你〉等。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小故事,描述青少年談戀愛時的各種心情,比如〈嫉妒〉描繪出女朋友對於瓜分掉男朋友時間的母親、朋友、異性,所產生的嫉妒情緒。此外,全劇的演員著高中運動服裝、穿著白色布鞋,更加深觀者對於「青春」的意象。

一進入劇場,就可以看到演員們坐在場內的各個角落,有些在木箱上、有些則直接坐在地上,和觀眾的距離非常接近。 圖/吳佩容攝

一群戴著眼罩的演員慌亂地爬向場中央,瞬間一道光打在一位露出魅力笑容的男性身上,所有的演員跪朝著他的方向微笑,身體因陶醉而晃動,發出各種聲音期望吸引他的注意──儘管他們根本看不見他。〈他/她來了〉的故事中,演員透過互動呈現青少年面對自己戀慕之人的心境。

在〈他/她來了〉這個篇章當中,用拳擊來表示,許多人同時喜歡上一個人的激烈爭執。 圖/玉米雞青少年劇團提供

「演完這齣戲,讓我有完整戀愛一次的感覺。」就讀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演員何莉妍提到,她最喜歡〈我瘋了〉的故事,內容描述一個偷窺狂男孩死纏著女孩不放,「平常的我不敢,但最內心深處的我,想跟那個男生一樣衝到對方家樓下大喊。」《青春絮語》描繪從最一開始暗戀的甜蜜,漸漸步入戀愛時的種種不安,到後來分手時情緒爆發,最後定義出〈我愛你〉,留給觀眾餘韻無窮的反思空間。

演員、清大幼兒教育學系學生金雅玫則說:「〈在愛裡遊蕩〉很符合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劇中兩組情侶在場中平行演繹著愛情,下一秒身邊換了伴侶,故事卻還是一樣進行著。「愛情不就是這樣嗎?」參演其中的她說:「都是一樣的情節,不過一直重複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罷了!」。

《青春絮語》中用來表現出青春少年少女們,在談戀愛時期的甜蜜,和青春洋溢的感覺。 圖/玉米雞青少年劇團提供

「談過戀愛的和沒談過戀愛的,看這齣戲感覺就會有差。」導演涂也斐說道,《青春絮語》希望能使每個觀眾產生共鳴,不論談過戀愛與否,都能有不同感悟。「對!我體會過,以前就是這樣!」觀眾李冠賢提到,他印象最深刻的章節是〈戀人的愚蠢〉,一男一女的演員從劇場的對角線方向憤怒地朝對方奔去,開始互相爭吵、推打,最後甚至掐著對方的脖子企圖致彼此於死地,整體表演張力讓李冠賢陷入過去情感的回憶,久久無法自拔。

導演涂也斐表示,演員名單若有更動時,她會依演員不同特性改編劇情,「我們這次有個演員是澳門人、另一個是台灣、加拿大混血兒。」她提到,針對演出者的特質,於是加入一些粵語和英語的穿插,劇情上也會較符合他們原生背景。

「我不擔心我的演員無法掌握。」涂也斐指出,儘管《戀人絮語》並不好讀,但因為書中所解析的《少年維特的煩惱》,主人翁的年紀和演員相仿,「慢慢替他們調整心態,就會很快進入狀態。」她坦言,帶領青少年劇團和專業劇團不同的地方在於,自己不再只是創作者,還是一個教育者,滿足自身標準已不是唯一重點,而是要想著如何讓演員能夠呈現出最好的自己。

戲劇結束後,玉米雞青少年劇團的演員們聚在一起討論表演中的狀況,和該如何調整與改善。 圖/吳佩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