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93期
2018-12-21

【記者陳宣懿綜合報導】平板螢幕上,荷治時期的台灣人留著辮子,手持魚貨忙碌穿梭在魚市場。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舉辦展覽《2018成大雙²年展-科技與藝術》,展品多結合數位科技。藝術家透過各自擅長的技法,如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以及動畫,結合古今歷史,展現今昔對比的畫面。

畫面中再現荷治、日治時間台灣人在魚市場買賣魚貨的日常,張虔祥再現安平漁港昔日繁榮。 圖/陳宣懿攝


民眾拿起平板對向台南舊魚市場的模型,螢幕中顯現模擬的安平漁港,〈穿越古今,歷史巡禮〉以實體模型辨識系統呈現過去的魚市場盛況。作者、成大科藝碩學生張虔祥說明,隨著都市規劃,政府傾向拆除商業區的古老建築,他從中看見當地居民捍衛舊魚市場的決心,及文化保存的重要性。因此,他希望透過作品,觸發人們重視保存歷史建築。

張虔祥嘗試以不同角度瞄準模型,讓螢幕呈現虛擬人物穿梭魚市場。 圖/陳宣懿攝


〈穿越古今,歷史巡禮〉將過去繁華的安平漁港周圍建築及不同朝代的人物,融合在虛擬魚市場,並用黑色的都市高樓與彩色的舊時代魚市場,以色彩凸顯對立,進而隱喻都市變遷下,利益和回憶的衝突。張虔祥透過跨時空的現實與虛幻結合,強調歷史建築是人民的共同回憶。觀眾、成大科藝碩學生王乙如表示,〈穿越古今,歷史巡禮〉讓觀眾穿越時空,觀看作品的人物以及建築細節,透過裝置互動了解魚市場昔日的繁榮。

〈穿越古今,歷史巡禮〉分為魚市場模型以及螢幕投影兩部分,張虔祥建構出歷史建築當年的樣貌。 圖/陳宣懿攝


策展人陳明惠表示,由於此次空間狹小,需要縮小投影作品的尺寸,且為了保持動畫的清晰度,現場燈光不能太亮,但也因此影響擴增實境呈現效果。他認為,〈穿越古今,歷史巡禮〉以擴增實境展現,讓觀眾邊看邊操作,能夠達到寓教於樂。

頭頂烏紗帽的老者手持單眼,而宮女彈奏著電吉他。展覽中的〈The Story of Spring Morning in the Han Palace〉同樣結合古今元素,將中國十大名畫之一的〈漢宮春曉圖〉製作成動畫,再合成現代器材,描摹古人拍攝、作畫及演奏等休閒活動。「希望讓觀眾思考許多兩極的事物其實可以並存。」作者、成大科藝碩學生林佩昕表示,透過置換相關物件,藉此表現今昔物品的關聯性。

〈The story of Spring morning in the Han Palace〉投影在台南老爺行旅六樓的走廊大廳壁面。 圖/陳宣懿攝


觀眾陳亭臻表示,〈穿越古今,歷史巡禮〉以AR呈現,為實體模型增加生命力。且他認為,AR的互動方式較有趣、具有驚喜感,讓他懷念魚市場舊有的風采,也感受到時代演變的力量。

張虔祥指導觀展同學操作平板,民眾也可自行拿出android系統的手機與模型互動。 圖/陳宣懿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