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觀眾成演員 探索繭居族內心

2018/12/26 23:11:44

【記者倪旻勤高雄報導】詭譎的燈光投射在紙箱上、沉重音效緊揪人心,壓迫感在密閉空間中蔓延。手機通訊軟體不斷跳出「把通道遮住」、「不要理他」、「疊高」的訊息,觀眾跟隨指令堆疊紙箱,將扮演繭居族的人們困在其中。

家人與社會依靠通訊軟體中的指令堆疊紙箱,將繭居族困在紙箱之間。 圖/倪旻勤攝

由Dream Type工作室籌辦的《當代變形記-繭居族》22日、23日在高雄市繭居之家展演,以Line訊息引導觀眾成為演員,讓觀眾進入繭居族的內心世界。觀眾分為繭居族、家人、社會三個族群,不同族群觀眾須加入相對應的Line群組,且在過程中不可交談,只能在群組中傳送訊息或依照群組中的指示行動。

註:繭居族,又稱蟄居族、閉門族、隱蔽人士。日本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將其定義為「由於各種因素,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減少,長期未就學或工作接觸自家以外的生活空間之狀態」。

展演空間以房屋樓層分成四個區域,導演、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的李承曄表示,四個樓層分別為「逃離自由」、「無意義」、「逃離死亡」與「孤獨」,表達繭居族找不到存在價值,因而失去生存意義,且在對抗死亡威脅的過程中,繭居族僅能深陷孤獨的深淵中。觀眾、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張殊文針對繭居族的孤獨表示:「我覺得對很多繭居族的人來說,我只會知道我自己的狀態,可是別人都不知道我的狀態。」

扮演繭居族的民眾靠著牆,揣摩著試圖進入繭居族面對死亡時的內心活動。 圖/倪旻勤攝

劇情引導以文字訊息為主,輔以燈光、音樂和音效。燈光和音樂除了能營造氣氛,也有計時、逼迫觀眾做出選擇的作用。如第一層樓,毫無情緒的人聲音效不斷重複念著「大風吹」、「大風吹」,同時,「家人」與「社會」無止盡地收到「問繭居族問題!」的命令,當預設的時間結束,聲音和燈光皆倏然而止。張殊文表示:「我覺得整場從第一層的感覺,從燈光和音效都讓我覺得很有壓迫感。」

此外,導演利用各種物件,讓各族群互動。如第二層樓疊滿大紙箱,「社會」和「家人」把紙箱疊高,困住繭居族,象徵繭居族和家人、社會有所隔絕。第三層樓使用氣泡紙將繭居族圍起,代表繭居族已被層層包裹,再也無法和外界溝通;家人拿起地上的彩色塑膠球朝繭居族丟,試圖喚起繭居族過往的快樂回憶。

繭居族將家人給予的金錢放入存錢筒中,家人將所有的金錢花費在繭居族和社會中,面對家庭的生存危機。 圖/倪旻勤攝

此次演出為Dream Type工作室首次嘗試無演員的演出,然而在光線、聲音和通訊軟體的多重夾擊下,觀眾較難吸收外界訊息。觀眾朱慧珊表示,手機訊息使用的文字不太易懂,需要時間理解,「加上我們手上都有東西,你又要看手機,所以你會更難進去到那個環境。」觀眾江釧華則認為指令過多,令他無法投入環境,「我會忙著一直看指令,就沒有時間去感受當下的狀態是甚麼。」

面對觀眾對劇情投入程度不足,李承曄認為,觀眾如對指令沒有反應,也可從不同角度解讀,「可能是代表說你(家人)也不想要跟繭居族做溝通。」

《當代變形記-繭居族》工作人員帶著面具,不以真面目示人,使觀眾不依靠工作人員,自行理解劇情。 圖/倪旻勤攝
除了通訊軟體、燈光、音效之外,導演也使用影像作為演出的一部份,讓觀眾進入繭居族的回憶中。 圖/倪旻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