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11期
2019-10-30

【記者張珮慈台南報導】繪本上,以五彩繽紛的圖畫繪製王子與公主共舞的情景,生動的畫面尤其吸引孩童目光。國立台灣文學館於10月25日舉行展覽《無巧不成書:裝幀易容的旅程》,館方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合作,由學生親自策展,其中「童心印記」區域,展示童書在書籍裝幀史上的變化。

現今可以看到各種形式的童書,除了內容,裝幀設計也是製作一本書的重要環節。  圖/張珮慈攝


此展為配合台文館的兒童書房,展出許多形式的童書。南藝大藝術史學系學生黃歆說:「原先兒童書籍主要做為學習的讀物。」例如《兒童看圖識字百日通》與《台灣三字經》,以文字搭配圖案輔助識讀。黃歆解釋,後來當西方重視孩童的思想傳入東方,台灣便開始盛行童心主義,強調兒童純真想法的重要性。

國立台灣文學館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共同舉辦展覽《無巧不成書:裝幀易容的旅程》。 圖/張珮慈攝


而21世紀後,童書開始出現兼顧視覺與觸覺的形式,包含立體書、硬卡書與布書等以各樣材質製作的書籍,讓讀者除了閱讀文字,亦能藉由觸摸書本的各式質料獲得不同樂趣。南藝大藝術史學系學生葉子菱表示,他藉由這個展覽認識不同形式的繪本,以前單純認為童書主要供幼兒閱讀,「但現今則是大人小孩皆能共賞的讀物。」他說。

此展配合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兒童書房,特別展示童書在書籍史上的演變。 圖/張珮慈攝


除了台文館的館藏,一部分展品也由私人收藏家提供。策展學生與指導教授共同挑選展件、拜訪收藏家,至於構思展覽架構、撰寫展版與展件文字等事項,則皆是學生一手包辦。南藝大藝術史學系學生葉仲霖笑著說:「過程中最好玩的是可以拜訪古籍收藏家!」他表示,與收藏家洽談,並測量與運送展品的經驗十分有趣,還有機會可以認識他人的收藏品。

 

「由於平常撰寫文章的方式偏向論文形式,在展件與展板的文字上則要思考如何讓觀眾有共鳴。」葉子菱說,他為了使作品介紹淺顯易懂又不顯枯燥,在揣摩文字時花較多心力。指導教授林素幸則提到,在童書展區的牆上,學生裝飾敦煌壁畫上的九色鹿,呼應作者林秀穗以九色鹿為題所創作的繪本,他與館方皆認為此構思富有創意,為此展增添不少活潑的氛圍。

此展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學生擔任策展團隊,從文案撰寫至展品擺設都由他們親自操作。 圖/張珮慈攝


 

觀展者吳易祈說:「平常缺乏管道可以認識這些比較老的技術,有這樣的展覽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它。」而觀展者林品姍與劉美玲則表示,一本書除了內容外,裝幀技術也十分重要,原先對此完全不了解,觀展後確實更能領略裝幀工藝的珍貴之處。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