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19期
2025-11-21

【記者陳雙報導】中國文化大學「學生會會員代表會」10月23日於第三次例會中,通過《針對本校颱風及極端氣候期間遠距教學啟動標準與程序進行調整》之校務建議案。議案由文大商學院代表褚俊儒向校方提案,希望學生能在更安全的環境中追求學習。

每位代表會成員在匯集各系學會代表與部分教授的建議後,對提案內容作出討論,並向校方提出四項建議。 資料來源/文大學生會員代表會 圖表製作/陳雙

每位代表會成員在匯集各系學會代表與部分教授的建議後,對提案內容作出討論,並向校方提出四項建議。 資料來源/文大學生會員代表會 圖表製作/陳雙

褚俊儒表示,針對颱風及極端氣候是否採遠距教學,一般由校方高層與相關教授召開臨時會議決定,但有時候決策與文大官方網站所公佈的緊急應變標準不一致。若決議改為遠距教學,校方會盡快發布公告;但若維持實體上課,學校並不會發另行通知。文大學生會理事長林涵勛指出,校方回應,因冬季文大風速時常達標,若每次均需公告,恐造成訊息氾濫,重要資訊被掩蓋。而學生會已再次向校方提出建議,最終結果仍待商定。

「教育是文明的延續,但安全是生存的議題。」褚俊儒表明,學校有維持教學的責任,但在極端氣候下,需要把安全擺在第一順位。他強調,學校應在風雨到來前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師生調整行程與教學模式,同時他也認為深化遠距教學能力也應涵括在教務處的教學指標中。文大資訊工程學系學生陳冠廷(化名)建議,校方應直接在官網宣布風速是否達標與是否採遠距教學,而非讓學生持續等候消息。

文大教務長楊馥如說明,颱風期間不論是否發布海警或陸警,校方主管與校內大氣專家均會依據山區氣象變化進行判斷。若研判可能對學生安全造成影響,即啟動應變會議決定是否採遠距教學。對於學生反應公告過於倉促,楊馥如回應,「氣象變化快速,學校會密切監控,以迅速應變可能出現的風雨變化。」若預期天氣狀況將愈趨嚴重,校方會隨時召開應變會議,並在考量學生交通與安全的前提下,適時作出調整。此外,針對代表會所提出的建議案,文大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組長林倩如表示,課外組以尊重與正面態度看待,且課外組已即時彙整相關內容供校方參考。

林倩如表示,校方已於11日公告,若台北市政府公佈未達停課標準,校方將於30分鐘內完成評估,並對外發布公告。 圖/褚俊儒提供

林倩如表示,校方已於11日公告,若台北市政府公佈未達停課標準,校方將於30分鐘內完成評估,並對外發布公告。 圖/褚俊儒提供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博雄說道:「學校的行政單位可與中央氣象署溝通,以專門管道取得校園氣象預報。」他建議,校方在取得預報後,應建立有效的訊息傳遞機制,迅速通報決策高層與大氣科學系教授,以便即時召開應變會議並作出判斷,使校方的決策更具公信力。林博雄強調,校方需審慎制定明確且可執行的標準作業程序,確保整體流程順暢,以保障師生安全與權益。此外,他也建議學生若希望校方檢視或調整遠距教學啟動標準,可與大氣科學系合作,分析過去陽明山的氣象資料,以具備完整專業數據為基礎與校方進行討論。

林博雄表示,迅速地將訊息發布於全校師生至關重要,以避免通勤師生因未即時獲知而前往校園上課。 圖/截自文大學生會社群媒體

林博雄表示,迅速地將訊息發布於全校師生至關重要,以避免通勤師生因未即時獲知而前往校園上課。 圖/截自文大學生會社群媒體

置頂